黎庆 樊小玉 穆佩佩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3D max 是一款三维动画渲染及制作的软件,自1990 年被开发运用,主要涉及建筑、室内、景观、动画、游戏开发以及工业产品造型等领域,在绘制三维效果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性。
3D max 软件的创新不断驱使学习形式、方法目的、程序升级、课程结构、创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对设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它具有多方面特点:①软件功能强大,适用领域范围广;②对专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和对于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3D max 软件更是非常重要的模拟设计工具[1];③展现效果清晰明了。柳贯中教授认为“设计是唯一的售前服务”,在所有的设计成品出现之前,设计的创意思维与后期虚拟场景都可以用3D max 清晰明确地展示出来。
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给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动力,随着中国科技能力的整体性提升,各个行业中都运用了大量的电脑软件,给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3D max 软件的运用是技术与生活逐渐相统一的过程,至今不论是建筑设计、景观改造,还是新型产品的宣传意向图,或是动画的多维度展现等,都迫切需要3D max 软件的辅助来达到预期效果,其影响力与重要性可见一斑。3D max 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①利于效果展现;②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③利于设计行业的深入发展;④基于3D max 基础发展的VR 虚拟动画软件不断丰富。
3D max 教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考验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与再创造、对软件运用的熟练程度,但3D max 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等现状已经滞后不前[3]。在众多高校中,该课程的教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对3D 软件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界面以及工具和命令的基本介绍。虽然把命令和工具讲解得很细致明白,基础知识利于把握掌控,但是学生没有通过实际案例的训练。另一种是实例讲解,缺点是太过于专业,有极强的顺序性和步骤性。学生在学习中对内容知识点的接收方式仍然处于“填鸭式”“灌输式”的过程,并没有经过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这两种落后陈旧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模式,遏制学生想法的灵活性、学习操作的创新性。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4]。
3D max 软件较为复杂,命令工具数量多,学生在最初接触到软件时需掌握上千个命令工具,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而且软件的更新速度快,学生对软件的学习要紧随3D max 软件的更新进度。教学软硬件设施的优良,是确保3D max 课程正常展开的重要条件[6]。经调查显示,教学资源中的硬件方面落后于当前社会所需。有一部分高校的专业课机房设备陈旧,软件还是2012 版本的,甚至是2009 版本的,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弊端。
教学方式与实践、社会需求脱节。3D max 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校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部分传授学生软件基础知识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多为书本知识与教师自身学习经验。课后学习中无具体的项目可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过分依靠课堂学习而忽视实践导致设计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软件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与发展。
2.1.1 软件及时性更新 3D max 软件更新换代较快,很多工具和命令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完善,较多网站上面的教学软件的插件和模型资源旧版本无法打开,导致后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而教师在校内教授知识与技能操作方面不能及时紧跟当下软件变革的潮流趋势。高校应及时更新3D max 软件版本,汲取最新学习资源。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不足的劣势,将英文版本软件有效更改为中文版本。及时更新下载新型辅助软件、模型库与材质,和社会专业人才需求接轨。在课堂教学中,设备与软件进行双重更换,克服设备陈旧所带来的启动缓慢、操作卡顿等问题,推进教学进度的有效发展与教学目标的系统完善。
2.1.2 技能针对性更新 加强对3D max 软件技能的提升,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操作练习时间,使之得到有效锻炼。这就需要众多高校针对3D max 软件灵活多变这一特点,出台相关行之有效的学习政策和项目或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师与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例如:学生要摒弃单一模型制作的方法,相同的模型可以通过不同的步骤顺序和不同的工具命令达到相同的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改变学习方式单调的教学现状。
2.2.1 完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借由案例来进行教学的形式[7]。选择较为前沿的案例进行讲解学习,启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创意能力。在3D max 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向“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目标靠拢,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真实或仿真项目带领学生从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实习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例如:给予学生一个户型图和户主具体信息,设定仿真的背景条件。在教学完基础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想象力和软件操作能力设计出想要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思考能力、设计能力、想象力、软件运用能力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或老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培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能够对设计的过程、思考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能够及时操练学习内容,老师根据每节课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讲解,让师生都能及时调整进度和状态[8]。
2.2.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中,由于受到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的思想束缚,以及单项思维和常规思维的制约,学生在思考问题的环节还相对薄弱。在当前的设计中,模仿的痕迹非常严重,抄袭和拿来主义非常普遍,而且在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视技法的使用[9]。在创意创新方面却相对缺乏,导致作品缺少独创性。在此种情况下,摒弃抄袭照搬的不良学习风气,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加强与练习需受到格外重视。首先,发散性思维有助于问题多角度解决。其次,可用一切皆有可能的大胆创新思维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运用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把这种思维能力运用在3D max 的课程设计中。运用风马牛相关联,淡化标准答案,通过单项思维向多项思维引申,打破狭小限制空间的界线。培养出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使作品更有独创性。
2.3.1 顺应新时代,增强与多学科领域的衔接度 科技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促使设计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出现多样化的局面,设计领域所需的学科知识框架更加杂糅丰富。3D max 课程与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相互影响推进。如:3D max 软件建模炫图的前提基于CAD 软件的操作,后期PS 软件的使用又增强了最终效果。改变中国高校部分教师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与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课堂学习与实践实习中加强学生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需求院校设置不同的延伸课程,并且各学科教学内容要有序性地安排,确保符合各学科之间的衔接度和学习难易程度的规律变化。
2.3.2 与时俱进,加入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这一技术是20 世纪末兴起的一个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多项技术的融合[10]。在校学生由于教学方式的限制,大多知识是在课堂上接受的。虚拟教学不仅能够为课堂带来相关服务与相关技术支持,也能促进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11]。虚拟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定,用高科技给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在视觉听觉等多方的感官冲击下获得更多的体验感,同时又获取学习资源,打开眼界体验新型科技带给自己多感官的感受。在某方面来讲,虚拟教学可以扩展教学空间,落实教学资源的扩充。科技与现实教学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在教学模式发展方向上科技的大力发展为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支撑[12]。
2.4.1 教学改革的建设任务 首先,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教学模式;其次,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引导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中学习考察;再次,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校企交流互动基地,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进行职业化素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室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
2.4.2 教学观念的改革 教授3D max 软件学习的教师要顺应新时代课程变革,各方面积极转变角色和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方面,逐步摒弃传统“老师讲给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找准自我定位、规划清晰职业生涯。这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学习,使学生建立为行动而学习的动机[13]。教学过程中转变为课堂设计者,制定合适的课堂目标、营造利于学习的气氛、创新教学模式等。转变教学观念方面,由“先教后学”转为“先学后教”,先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和学习,在掌握预习知识的条件下教师进一步开始课堂教学。
2.4.3 课程改革创新点 将“以赛促学”和“项目进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融入到3D max 课程教学中,“以赛促学”在教学上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基础认知—项目训练—综合应用—探索创新”4 层次,系统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训赛”教学模式,搭建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实践一体资源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进课堂”提供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使之获得了实践的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积极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4.4 考核环节的改革 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软件并能运用好软件,成绩考核分为3 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考核,以软件的命令和基础操作为考核内容作为现场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考核,以项目进课堂为考核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第三部分以设计比赛进课堂为考核内容作为素质成绩考核,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在分值的设定上基础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50%,素质成绩占20%,通过这样的成绩设置,将“产、学、研”结合在课程中,不仅可以加深高校学生对学习能力的理解,而且有利于高校艺术生因材施教的开展,同时,还能使高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融洽,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
3D max 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3D max课程教学不断进行革新,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和运用方法进行吸收、理解、掌握,同时能帮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因此,学校和老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采取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14]。经过以上对3D max 在高等教育中的探讨和研究可发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3D max 课程改革要求受到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科技创新等各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更新变化迅速的教育环境下应推陈出新,积极主动地学习接触先进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教师知识结构框架应逐步更新发展,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与社会和市场需求对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