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型农田水利供给机制的对策研究

2021-01-10 06:06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供给农户

唐 浩

(法库县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沈阳 110400)

合理利用水资源既能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从宏观经济上,可以将有机的农业生产项目近似作为农业产业,按照规模将农田水利项目划分成小、中、大三类,即灌溉面积万亩以内、达到万亩和超过万亩的农田[1-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研究的深入,农田水利逐渐成为现今研究热点之一。为保障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效运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实施了有效的维护与管理[3]。然而,由于小型农田水利的规模小、投资少、经济效益低,所以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并且缺乏专门的管护人员。对此,我国颁布了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条例和运行管护政策,加强农业发展宣传,实行农村两工税务改革等。虽然,农田水利管护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农业及其相关附属产业发展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并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低、管理制度空白、供水设施不配套等情况,加之传统灌溉设施输水渗漏损失大,长期缺少有效的维护,农田水利功能不断退化。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深入探究了农田水利供给机制,结合农田水利实际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水利项目的经济价值与效益、提高市场经济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保障资源与资金的有效供给。

1 构建农田水利“一主多元”供应体系

由于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以供给主体为基本前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水利设施供给。对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快构建农田水利“一主多元”供应体系,在政府等部门的领导下调动各界参与项目投资[4-5]。实质上,“一主多元”就是政府主体和社会多元投资供应模式。

在市场经济下农田水利项目起步交换,所以有关研究成果和市场竞争也较少。在非排他竞争情况下以市场提供完全的产业供应,将大大降低产业发展速度。因此,从宏观收益上,为了防止出现产业发展失衡的情况,项目供给责任应由乡镇或地方政府承担。省级中央指挥部门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农田水利资金供给下拨及相关工作由具备较高管理权限的单位负责执行。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水利供给循环链,并从财政中增设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在此过程中区级或县级管理单位负责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以及各部门与单位的协调组织工作[6]。

为缓解政府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经济压力,可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相关工作机构,创造更多的外部供给条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7]。例如,引入市场资本与政府合作的PPP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及相关服务,个体或民营单位提供相关物质资料;实行BOT模式,民营企业与政府签订签订“特权”经营协议,企业负责农田水利维护管理和建设资金,在此期间允许企业以此为抵押或使用国家土地向社会融资等,在企业获取一定利润的同时,改善农田水利建管现状。因此,PPP、BOT等模式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符合农田水利建设需求,体现了投资方与政府的受益共享、风险分担,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期和提高项目运作效率[8-9]。

综上分析,政府部门作为主要负责人,应明确各方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并按规定开展相应的管护工作。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多种辅助措施,如加强引导宣传,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管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

2 完善农田水利“一事一议”补助政策

目前,农业在政策引领下正朝着“农地流转”的方向升级转型。因此,为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以个体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农户与农田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开始分化加剧,为了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个体农户对农田水利的需求不断增大。研究表明[10-11],农田水利供给不足将降低资源流转速度,整体发展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特征,加之持有农田水利使用权的农户仅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大多并非本地户口,对承包商不愿给予投资,并导致村内有关住户耕地管理与经营不协调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应从农业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制定“一事一议”农田水利补助政策,如充分讨论水利供给项目,为支撑展业发展为核心阐明工程管护理念,或结合不同事件理叙及先议后叙的工作流程选择合理的切入点,解决因供给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浪费或整体结构失衡的问题,促进农田水利的长效运行。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补助,对相关农户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为资金的高效利用提供政策保障。例如,政府可按照小型农田产业持有者的占地面积,利用“入股”的方式给农田水利一定的财政补贴,从而解决相关工作执行过程中运转资金缺乏的问题,保证建管资金的充足供给。在农田水利项目中获益后农户按照政府投入的股份给予一定比例的分红,利用这部分资金政府可进一步投入其他项目,在保证小型农田水利持续供给的同时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

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制度,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增设奖惩制度。例如,对有意向投资的相关人员或农户可参与水利项目执行工作,其自身可作为监理方实时掌握资金去向,全面了解水利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供给状况,实现资金供给的全程透明化。

3 合理规划农田水利灌溉单元

目前,家庭联合承包现象普遍、耕地面积呈细碎化发展趋势是农田水利供给机制建设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个体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程度较低的关键。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村级、县级政府可发挥连接农田水利工程与个体农户的纽带作用。

根据不同地区的农田资源和村社每人占有的资源状况,对地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调配,确保调配资金渠道来源稳定以及每人占地科学合理。同时,紧紧围绕实施的农田家庭承包所有制,在相关工作开展时结合个人的占地面积划分邻近区域,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最大程度的避免整体土地分割的发生。然后,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绘制整个区域农田俯视图,在移动终端屏幕上按照合适的比例显示区域整体地形图。通过科学规划农田所属区域,保证农田灌溉单元的合理规划。

省级管理单位在辖区内可采取“水利补助”措施,按照“粮食补助”的方式以农户划分的单元面积为依据,按单元计量土地资源,以农村信用社为载体向个体农户发放补助。成立专项整治资金和专款专用制度,由信用担保机构全程监督并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开化、透明化。此外,将农业用水单价公开公示,并结合农田水利发展情况整理相关数据上传,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接受全社会单位的监督,为农田水利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对“水价”开展不定期或定期检查,全程追踪大额支出项目,从根本上防止专项资金流失的现象。综上分析,通过小型农田灌溉单元的合理规划、投入充足的物力与财力、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供给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应以供给机制为原则,在合理规划灌溉单元的情况下进一步安排相应工作,以确保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4 拓展农田水利供给资金筹措渠道

为保证农田水利供给机制能够长久高效运行,在制定相关补助政策、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拓展供给机制的资金链,增强其长效稳定运行能力。

考虑到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社会公共属性,在相关工作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贯彻落实责任制度和相关单位职责,在有关政策推动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加大投资建设农业及其附属行业的力度。农田水利项目由个人承包时,政府可提供融资渠道并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争取其生产与发展收益的同时提高农田水利的供给效率[12-13]。

此外,进一步拓展农田水利融资渠道,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适当拓宽项目融资路径,供给工作执行过程中可实施信用社贷款投资、公益补助捐款补助等,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为顺利开展相关提供保障[14-15]。综上所述,通过拓展供给资金筹措渠道、构建设施的供应体系、完善工程管护制度和合理规划灌溉农田单元等,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农田水利供给机制,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农业发展多元化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结 语

文章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例,以加快农业发展为目的深入研究了水利供给机制,为解决农田水利灌溉现存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后期研究,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应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完善水利灌溉设备为重点,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管积极性,对于此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后期管理与维护,为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农田水利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供给农户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