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陈俊,徐 秀
(1.兴化市畜牧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00;2.兴化市周庄畜牧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11)
鸡新城疫(ND)是一种侵害多种家禽、野生和笼养禽鸟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很大差异。目前新城疫的定义是“由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感染的禽鸟传染病”,可分为5 个症状类型。通常鸡最易发病,火鸡次之。一旦新城疫在某区域确定为阳性,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毒的毒株。现阶段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做好防控。
大多数家养、野生和笼养禽鸟对此病均易感。通常鸡最易发病,火鸡次之。不同年龄段的鸡均易感。此病发生在所有饲养家禽的国家。已证实至少241 种禽鸟类可以自然或者实验性感染新城疫病毒。
新城疫病原是单股RNA 病毒。许多已知的禽副黏病毒Ⅰ型的毒株致病力有很大不同,病毒分为三种:缓发型,具轻微的致病力;中发型,有中等致病力;强毒型,有高致病性。多数地方性的禽副黏病毒Ⅰ型的毒株是缓发型或者中发型的。来自缓发型毒株的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弱,且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需要重复免疫来维持免疫力。相反,致病力更强的中发型毒株用于疫苗可以产生更强、更持久的免疫保护,但是因可能引起部分鸡死亡,有些国家并不采用。
易感禽鸟接触感染禽鸟带病毒的排泄物,包括气溶胶和粪便,污染的食物、饮水、鞋、衣服、工具、器械和环境等,病毒会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在畜禽产品加工时,若感染家禽的组织处理不当,也会传播病毒。母鸡感染新城疫通常会停止产蛋,产的蛋也携带病毒,很少能孵出小鸡。如果带含毒蛋在孵化箱中破裂,可能导致孵化箱中全部新孵出的小鸡接触病毒,接触病毒后表面正常的雏鸡分散养在不同的鸡群中,在疾病出现之前,病毒就已广泛传播扩散。另外,活毒疫苗可能是禽副黏病毒Ⅰ型病毒的储存器。鸡可以携带疫苗毒,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致弱病毒可以在传代的过程中恢复毒力[1]。
根据感染鸡的临床症状,禽副黏病毒Ⅰ型病毒分为如下5个类型。肠道无症状型:亚临床症状肠道感染;缓发型或呼吸道型:轻度的呼吸道感染;中发型:呼吸道症状,偶尔的神经症状,致死率低;嗜神经强毒型:呼吸道和神经症状,致死率高;嗜内脏强毒型:肠道出血性病变,致死率高[2]。
禽鸟常见肉眼病变较轻,表现为轻度结膜炎、鼻炎、气管炎、气囊炎,并伴有继发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导致败血症、肺炎和气囊炎。中发型毒株还可能导致产蛋量下降。组织学病变为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脱落、坏死、变薄并伴有固有层有单核细胞和少量异嗜性细胞浸润。呼吸道分泌物中有黏液、片状脱落的上皮细胞、多种炎性细胞等。
眼和呼吸道病变包括结膜水肿、充血、出血、气管上皮细胞坏死等,常见胸廓入口处气管周围水肿,气囊炎症,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则呼吸道有卡他性或纤维素性异嗜性渗出物。面部水肿,伴随出血、上皮坏死、鸡冠和肉髯充血和点状出血。口咽部和食道黏膜局部或广泛出血,可能伴有坏死灶。腺胃或者肌胃黏膜上偶有出血,小肠和大肠的潘氏结、盲肠扁桃体出血。脾脏局灶性坏死。产蛋的成熟禽鸟腹腔有卵黄,卵巢囊内卵泡退化,有出血斑。
急性死亡病禽,肉眼病变不明显。中枢神经组织学病变有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神经元变性,血管周围淋巴袖套,多灶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内皮肥大[3]。血管病变包括中膜变性,微血管透明样病变,血栓,内皮坏死,弥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原发和继发的免疫器官明显淋巴细胞坏死,偶有出血。呼吸系统气管上皮细胞大量损伤,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固有层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胰腺有多病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一旦新城疫在某区域确定为阳性,根据病史、症状和病理变化在临床诊断可引起高度怀疑,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毒的毒株。常规的实验室诊断包括:①病毒分离及病源性检测。②RT-PCR:确定为RNA病毒及分型。③血清学:通过ELISA或者血凝抑制试验验证鸡群发病前后新城疫病毒抗体效价的变化。黏病毒1型病毒可以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包含多种禽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是鉴定病毒的重要方法。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重在做好防控。首先,鸡和火鸡可免疫合适的疫苗对抗新城疫。免疫效果因免疫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别。从孵育到成长的全过程,要有计划地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弱毒活疫苗的免疫。开产前,对父母代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做最终的疫苗免疫。合适的疫苗可以避免禽鸟感染临床症状严重的新城疫,但是并不能阻止病毒复制和排毒,病禽依然是其他鸟群的重要传染源[4]。
其次,加强与家禽、家禽产品和笼养禽鸟进口的相关立法,更要克服重重困难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再次,新城疫是需上报的重大疫病,所有疑似新城疫暴发养殖场必须立刻上报动物防疫主管部门。
最后,人类接触禽副黏病毒Ⅰ型可能有暂时的眼睛局部感染(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寒战,偶有头疼、发烧、结膜炎等。未见人传染人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