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丰恺蒋天虹
(1.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06;2.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325006)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要优先发展农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已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W市农村互助金融组织不断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中以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的发展成效最为显著,但在规范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作为一种新型农村互助金融互助组织,满足了农户的资金需求,成为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体量与经营情况均较其他新型互助金融组织更为强大。
自2013年正式开办至2017年6月,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在市金融办的监督管理下平稳运营,共计59家,吸纳会员42 234人,从业人员276人,累计注册资金达2.98亿元,吸收互助金余额共计2.85亿元,累计放出16 952笔互助金,其金额达27.35亿元,月利率在4‰~15‰。其主要针对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经营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发放互助金,提供资金融通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供给缺位等问题。
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的会员数主要集中在100~600户,共30家。不同互助会之间的会员数相差较大,其中会员数最少的仅为55户,而成员最多的互助会会员数则达到了2 181户,相差近30倍。
1.2.1 资金互助会发放互助金的总额分布。如图1所示,通过对有数据的44家互助会进行分析发现,互助会之间发放互助金的总额相差较大,存在明显的“长尾效应”,最少的仅有25万元,最多的则达到了14 312万元,两者相差近580倍。
1.2.2 资金互助会发放互助金的笔数分布。从图2可知,不同互助会发放的互助金笔数相差也较大,最少的只有2笔,而最多的则达到了395笔。另外,通过整理分析其贷放的互助金期限发现,各互助会所放出的互助金多为时限1年以下的短期贷款。
1.2.3 资金互助会发放互助金利率情况。在有数据的44家农村资金互助会中,各个互助会发放互助金的利率基本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仅有少数互助会较低。这样的利率水平对于农村资金互助会面向的业务来说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这样较高的水平并非罕见,而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加大了农户的还款难度,同时使农户获取互助金的成本增高,如图3所示。
1.2.4 资金互助会盈利情况及坏账率。本文共获取了25家资金互助会的盈利情况,就现有数据来看,多数资金互助会都处于盈利状态,但盈利额较少,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部分互助会处于亏损状态,最多亏损到达了129.5万元,如图4所示。同时,对于这部分微利或者亏损的互助会而言,其坏账率都处于较高的状态
本文在分析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的发展过程时发现,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风险。
由于互助会主要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弱质性构成了一项不可忽视的风险,加之互助会会员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使得自然风险造成的影响愈发突出。一旦遭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整片区域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冲击,对于互助会资金的收回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会员可能会出现违约的情况[1]。另外,农户需要资金弥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也使得互助金需求量陡然增加,加大互助会资金的使用量。
目前,互助会的资金来源渠道尚未完成多元化建设,部分互助会只有少量存款。从农户角度来看,更多的农户加入互助会是为了获取贷款,由于其对于互助会的安全性存疑,也导致向互助会存款的意愿不高。以上两方面因素令互助会无法较好地满足会员的贷款需求。同时,互助会的盈利水平不高,大部分互助会依旧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对互助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但最为重要的是互助会的贷款利率水平普遍偏高,导致农户还款压力增大与贷款意愿下降,使得坏账出现的可能性更高,进一步减弱了互助会的盈利水平[2]。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使得互助会的经营规模构成了风险的一部分。互助会的经营规模越大,对应的互助金发放额与互助金余额也就越大,其一般有针对社员的利率优惠条款,使得这一部分互助会跳出了“利率高—盈利水平低—利率更高”的恶性循环。
W市资金互助会对于会员的吸纳政策大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吸纳入会的会员层次也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无法提高资金互助会的入会门槛,将导致互助会面临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专业从业者数量较少的现实情况普遍存在于互助会内部,使得互助会针对专业业务的了解不深,甚至是完全不懂,进而导致其无法针对业务进行更好的管理与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股东之间的差别,互助会现行的一般是入股制,但其入股金额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大、最小股东之间入会资金的相差倍数最大达到了1万倍,这就使得大股东由于自身主观因素而影响组织正常运转的可能性增大。
从资金互助会的整体情况来看,信用风险依旧是其一大风险,会员的违约行为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其信用风险的某些特征与其他金融组织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共性。另外,农村资金互助会的信用风险与其他金融组织的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导致农村资金互助会的信用风险存在其特殊性。农村资金互助会碍于其规模较小,无法深入了解贷款人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放大,使得农村资金互助会获得准确、真实的贷款人信息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农村资金互助会贷款业务范围限于农业生产经营,但贷款人出于获取更高利润的目的,很可能挪用贷款从事其他高利润、高风险行业[3]。
各资金互助会要构建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自身的评级体系,将农户信用信息纳入监管系统,设置合理的评级制度[4]。要对农户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利用地域性较强的特点,对农户进行较为详细的数据搜集。
一方面,严格执行相关部门对于利率区间的规定。农村资金互助会本质属于一种互助金融,合理的利率是其互助性体现的一个方面。各农村资金互助会应规范自身利率设置,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遵守相关部门对利率的规定,发挥惠农作用。
另一方面,合理地对互助金发放情况进行计划。应控制留存互助金与发放互助金的比例,使其落在较为合理安全的区间内,保证自身的资金充足率,以免如挤兑等特殊风险的发生[5]。另外,对于互助金的发放情况进行计划,也有利于其制定年度计划,提前布局,尽早分析、评估风险流向及其影响程度。
一是要严格规范互助金的用途。资金互助会要对互助金的用途进行限定,使得互助金能真正投入农业生产中,并防止农户挪用互助金开展其他高风险活动。二是对互助金发放的程序进行规范,杜绝随意审批互助金,确保每一笔发放的互助金都可有效投入农业生产中,实现助农惠农[6]。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会员吸纳政策。在体现农村资金互助会的互助性及惠农性的基础上,规范会员吸纳政策,借助信用评估体系,对于欲入会的农户进行评估。四是提高组织内部专业人员的数量,提高业务队伍的专业性,避免由于专业性欠缺而导致产生风险。同时,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其专业性持续提高。
政府应建立健全对农村资金互助会的政策扶持机制。政府可通过建立资金调剂网络提高农村资金互助会的抗风险能力,由政府主导的资金调剂网络,能及时调剂空闲资金至资金空缺的地方,弥补由于资金空缺所导致的风险。同时,政府应加速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的落实,有效分散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降低自然风险水平。
另外,政府应加强气象、地质等部门与农村资金互助会的合作,将气候指数等各类数据与农村资金互助会进行分享[7]。农村资金互助会需要积极构建气候、地质状况评估体系,在自然灾害来临前进行有效的预防。
W市资金互助会发展迅速,但目前依旧存在信用风险、财务风险、内控风险及自然风险为主的各类风险。对此,应从完善会员信用评估体系、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规范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及健全政府的政策扶持机制方面,规范W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运营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惠农、助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