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文
(吉林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1)
脑动脉瘤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动脉壁堵塞或退行性改变诱导的疾病类型[1];因颅脑内容积有限,瘤体对神经压迫损伤严重,极易导致破裂出血情况,危害患者机体安全,需对瘤体进行有效的切除,解除压迫,清除血肿,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2-3]。现本研究笔者就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显微手术开展时机进行客观分析,旨在分析早期手术开展有效性。
研究共计纳入90例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均为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病例纳入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依据患者手术开展时机均分病理,早期组45例,男女分布17/28例,年龄区间44-70岁,年龄均值(56.39±1.29)岁,晚期组45例,男女分布19/26例,年龄区间43-68岁,年龄均值(55.93±1.31)岁;统计分析2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基线资料(P>0.05),具有下文比对价值。
纳入标准:①90例研究对象均满足《神经外科诊断医学》[4]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评估依据,进颅脑CT等常规诊断明确伴有不同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符合显微手术开展指征[5];②患者及(或)家属均对本研究项目知情,授权病历资源进行分析;③经伦理批准实施。
排除标准:①拒绝或中断研究患者,包括依从性差、癫痫、死亡患者;②无监护人授权、合并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6]。
所选患者均实施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由相同手术小组完成手术操作;早期组开展早期显微夹闭瘤颈术,于术后72h内开展手术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借助术前检查明确血肿部位及手术入路,制定手术方案,于眼睑处做3cm切口,对骨膜进行剥离,于冠状缝与颞上线进行钻孔,分离骨瓣等组织,充分暴露血肿部位,抽吸脑脊液,控制颅内压,置入显微镜,经显微镜反馈情况,确定动脉瘤位置,对瘤体进行动脉夹断-剥离,松开夹断后观察出血情况,无活动性出血则表明手术完成,清除术野内血液,进行局部冲洗后留置导管,关闭颅脑;晚期组患者于出血72h后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同早期组;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相同抗生素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
(1)研究使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lasgow结果评分,简称GOS)[7]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外科恢复情况进行界定,分数与恢复情况呈正相关;评估分数1分则为死亡,2分则为植物人生存状况,3分则为严重残疾,意识清醒状况,4分则为轻度残疾,具有自理能力,5分则为轻度缺陷,各项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2)记录比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为院内感染、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
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术前比对2组患者GOS评分,提示差异一致性,术后,2组患者GOS评分均不同程度升高,早期组GOS评分升高幅度大于晚期组数据,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开展时机对GOS评分影响分析[(±s)/分]
表1 不同手术开展时机对GOS评分影响分析[(±s)/分]
晚期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共计8例,发生率17.78%;早期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共计2例,发生率4.44%,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分析[n,%]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激增,临床继发脑动脉破裂出血情况比重增加,受到临床学者高度重视[8];临床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多检验开展手术治疗,显微镜技术的完善,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微创手术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显著提高手术完成精细化[9];考虑神经损伤及修复周期性特异性,临床学者提出开展早期手术,旨在提高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完成质量,避免继发性损害,恢复神经功能[10]。经本研究分析发现,术后2组患者GOS评分均不同程度升高,早期组GOS评分升高幅度大于晚期组数据,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且通过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晚期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共计8例,发生率17.78%,早期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共计2例,发生率4.44%,可以反馈,早期显微夹闭瘤颈手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避免再出血情况的发生,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显著增益效果。
综上所述,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中开展早期显微手术,利于改善预后恢复效果,规避并发症发生,应用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