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立标 孙翠霞
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每天消耗的蔬菜量数目庞大,而为了满足人们日常对蔬菜产品的需求,大棚种植技术不断发展和推广,充分缓解了市场需求和蔬菜生产的矛盾,对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居民幸福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大棚种植中,病虫害是危害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户需要提升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治病虫害,进而实现既定的种植效益,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蔬菜产品。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做法多样等特点,受到人民的欢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带动了蔬菜是种植的发展,大棚种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技术,目前已经在江苏地区获得快速推广,在品质和产量方面也更具优势。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病虫害是危害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会为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因此,种植户需要给予病虫害防治以高度重视,科学应用种植技术,推动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1 选择地块
在开展种植生产之前,要科学选择地块,保证地块性能满足大棚种植的需求。首先,土壤要具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尽量选择耕作层和土壤深厚的地区,以砂黏土壤为主;其次,对地块周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地块地下水位、采光以及水源情况;最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并且做好杀菌措施,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1.2 选种
选择蔬菜品种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首先,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面上较为欢迎的品种,为后续蔬菜销售奠定基础;其次,蔬菜品种要与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性能相符合,进而起到提升质量和产量的作用;最后,将病种和弱种去除,在播种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可以起到降低病虫害的的作用,当前主要采用的消毒措施包括药剂拌种和温汤浸种,种植户可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消毒方式。
1.3 播种
在完成种子处理后即进入到播种环节,由于大棚种种植与以往的种植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差异,在播种中主要以人工播种为主。首先,掌握播种密度、深度以及播种量,基于大棚种植的特点,可适当提升播种量,起到提升产量的作用;其次,可采用穴播、条播以及撒播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1.4 施肥管理
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作为支撑,尤其在大棚种植中,种植户要做好蔬菜施肥管理。首先,不同蔬菜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施肥管理中,要确保基肥施加量充足,基肥主要以动物粪便为主,具有改善土壤性能的作用,追肥主要以氮肥、钾肥和磷肥为主,根据蔬菜植株的生长情况以及营养需求,合理把握施肥量,严禁存在过度施肥的情况,反而对蔬菜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其次,肥料要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其属于天然无害的肥料,既可以满足蔬菜生长的营养需求,还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严禁在施肥中使用化肥,会影响蔬菜品质;最后,在大棚种植模式下,生产环境属于半封闭状态,会影响蔬菜对肥料的吸收,因此,想要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在施肥中需要选择颗粒较小的肥料,能够起到促进吸收的作用[1]。
1.5 灌溉管理
大棚种植对灌溉管理的要求较高,种植户要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将灌溉管理落实到蔬菜生长的各个阶段。首先,科学把控灌溉量,结合外界环境、蔬菜品种以及生长习性确定灌溉频率和灌溉量,江苏地区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种植户需要对气候变化进行动态关注,灌溉要安排在寒潮之前;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灌溉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滴管技术,其可以将水分输送到蔬菜根系,可以起到节约水资源、提升灌溉效果的作用;最后,大棚种植属于半密闭空间,灌溉量不宜过大,容易导致大棚内湿度过高,进而诱发病虫,为了避免病虫害,种植户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帮助种植户合理控制大棚内湿度。
1.6 温度控制
蔬菜生长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在应用大棚种植中,种植户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首先,应用传感器技术对大棚温度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昼夜温度差在合理范围内,在建设大棚中要注重完善其通风系统;其次,当发现大棚内温度过高后,要及时采取通风换气,起到降低大棚内温度的作用;最后,关注大棚内的湿度变化,如果湿度过高,可采用松土的方式促进土壤水分吸收,或者在土壤上覆盖一层薄膜,起到预防水分蒸发的作用[2]。
2 大棚蔬菜种植诱发病虫害的主要因素
2.1 温度
大棚种植对温度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温度不合理,容易诱发病虫害,例如大棚覆盖包括半覆盖和全覆盖两种形式,均对棚内温度具有严格要求,如果大棚内温度较低,则容易导致蔬菜出现冻害,如果棚内温度较高,则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并且为虫卵孵化提供温度条件[3]。
2.2 天气
我国南北差异较大,江苏地区的冬季和夏季温度变化明显,外界天气变化也是诱发蔬菜病虫害的主要因素。例如在遭遇极端天气后,外界温度骤降,会影响大棚内的温度,也为温度控制带来较大难度。
2.3 空气
大棚种植主要采用半封闭以及全封闭的模式,在全封闭模式下,大棚内的空气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则容易发生病虫害。同时,一些种植户在建设大棚中,没有给予通风设施以高度重视,导致大棚中通风不良,也增加了蔬菜患病的概率[4]。
3 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属于一种生态防治技术,在大棚种植中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防治手段也呈现多元化,其中以防虫网隔离、灯光诱杀最为常用。第一,防虫网隔离,该技术在大棚种植中应用广泛,其原理较为简单,使用一层防虫网,将其置于通风口处,可以形成害虫隔离屏障,保证害虫不会通过通风处进入到内部,进而起到预防虫害的作用,该技术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等特点;第二,灯光诱杀,灯光诱杀主要是通过高压诱杀灯完成害虫诱杀,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将害虫吸引到灯光附近,进而通过高压电网完成诱杀,该技术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可以完成害虫的集中杀灭,可以降低大棚内害虫基数[5]。
3.2 生物防治
生态环保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特点,其原理为利用害虫天敌降低大棚内害虫的数量,保证大棚内的生态平衡,例如在蔬菜种植中,常见的害虫包括双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以及鳞翅目害虫,其主要天敌为丽蚜小蜂、赤眼蜂以及食虫瓢虫等,种植户通过引入上述天敌,能够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当前在一些小型大棚种植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并且成本低廉,可以在蔬菜创设健康的生长环境,值得在江苏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6]。
3.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指利用农业手段以及田间管理,避免病害和虫害发生,其具有一定的环保性,可以确保蔬菜品质不受影响。当前较为常用的农业防治技术包括:第一,除草,除草能够降低害虫数量,主要采用的除草方式为人工除草和药剂除草,在选择除草药剂中,要选择无毒无害的生态制剂;第二,选种,根据江苏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常见病虫害,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而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第三,种子处理,当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手段包括包衣处理和温汤处理,而无论采用哪种手段,种植户需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发挥其消毒作用;第四,土壤消毒,通过科学的土壤消毒能够杀灭土壤中存在的病菌,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当前在土壤消毒中主要使用辛硫磷,将其搅拌在细沙中,通过翻耕土壤能够发挥其杀菌作用;第五,蔬菜轮作,如果地块长期种植同一种蔬菜,则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通过科学轮作能够起到一定的规避作用;第六,田间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7]。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在农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措施,但是以往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容易导致蔬菜内药物残留过高,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生态化学药剂不断涌现,不仅没有任何副作用,还具有显著的病虫害治疗效果,种植户要正确辨别市面上的各种化学药剂[8]。
4 结语
大棚种植技术已经在蔬菜种植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生產效果,充分满足了当代居民的物质需求。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必需品,蔬菜种植的品质和产量关系到居民幸福、社会稳定以及农业发展,种植户要合理应用种植技术,并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蔬菜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绿色、生态的蔬菜产品,实现既定的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作臣,朱要志.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21(18):103-104.
[2] 苏宏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简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09-210.
[3] 万霞,李承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8):57-58.
[4] 陈龙英.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21(14):163-164.
[5] 严水乔.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1(14):55-56..
[6] 张涛,李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简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2):40-41.
[7] 李翠梅,妮萨古丽·艾麦提,努日曼古丽·伊敏.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新农民,2020(25):52.
[8] 孟庆峰,徐祥文,任丽华,等.探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园艺,2020,43(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