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功献 吴艳林
摘要: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提出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调查研究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思想,又发展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调查研究思想,在各种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中,系统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目标任务、科学路径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记述;基础来源;主要内涵;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4-0010-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17ZDA007)。
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主要内涵和时代价值,对深入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深入、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有着坚实的基础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调查研究思想是其理论来源,50多年来丰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其实践来源。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不投身于实践,就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经典著作,都是在进行实地社会调查和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几十年如一日埋头写作,充分利用大英博物馆的丰富馆藏,他查阅了1500多种图书、档案、报纸、杂志,摘录了数百万字的笔记,奔走在欧洲的各个国家,考察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才完成了这部“无产阶级的圣经”[2]。恩格斯早年居留英国期间,深入工厂和工人居民区,“二十一个月内从亲身的观察和亲身的交往中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要求、他们的痛苦和快乐”[3],切身体会工人奴隶般的凄惨境遇,真实感受一贫如洗的无产者的艰苦生活,掌握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的一手资料,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思想精华,科学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的调查研究思想。列宁认为,革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列宁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进行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4]《调查提纲》《论粮食税》等著作都是列宁深入群众,通过社会实践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完成的。为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深入群众之中,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和细致的实地考察,花大量精力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运动变化的经典论述,翻阅了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文化资料,运用归纳、演绎和统计等方法,精辟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实质,深刻指出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揭示了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在创办《火星报》过程中,为回应尖锐、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了解革命形势,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列宁经常进行通讯调查,与革命战友深入交换意见,他要求报纸必须贴近人民,反映社会真实状况,在调查研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5]。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革命运动。
3.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思想。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其调查研究思想可归结为三个层次:一是关于调查研究的目标。在他看来,进行调查研究是为了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他指出:“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6]109二是关于调查研究的意义。他认为,只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关于调查研究的策略。他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开调查会和作典型调查。指出“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6]115,“详细地占有材料,抓住要点”[7]才能进行典型调查。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做了大量调查,完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调查研究的经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又对多个地方进行调查,撰写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调查报告,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6]116的著名论断,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依然十分重视调查研究。1956年,他召集众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谈话,听取情况汇报,在调研的基础上写成了《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思想内涵丰富,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富养料。
4.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调查研究思想。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对此都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8]1978年,他到北方多个省调研,首次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为实现改革开放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同时,他主动走出国门,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紧迫性。江泽民同志认为:“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9]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来到广东调研,围绕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这两个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10]。对此,党中央把调查研究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轨道,要求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开展调研。胡锦涛同志以身作则,经常深入一线调研,与广大工人、农民和科技工作者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实践来源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形成是建立在习近平总书记50多年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他在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为其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推动了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1.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农村的情况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懂得了什么叫做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11]7年的知青岁月,农村生活的淬炼,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也擅长调查研究。“他后来很多思想,都可以在正定工作中找到源头。”[12]他在正定开展调研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經常召开座谈会,和各种群体广泛交流;二是调查研究的形式多样,比如有外出考察学习、走村入户、走街串巷等多种形式;三是善于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正定,习近平同志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子,走访了大量群众,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对于正定的县情、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对于正定的目标定位和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思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正定要走“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路子,鼓励多种经营,推动工业、农业和商业协调发展。
3.在福建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岗位上历练,进行了广泛且频繁的调查研究。在厦门当副市长时,他跑遍了全市所有的村,去了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子,考察边远农村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赴宁德履新地委书记时,他花3个月时间调研了宁德地区九个县和主要的乡镇和村子,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的调研报告;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重视对重大课题的研究,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推出了福州市远景发展规划——“3820”工程;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他走遍八闽大地,“对八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13],福建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4.在担任浙江省主要领导期间,习近平同志全面领导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的各项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浙江实际情况,提出并贯彻执行了“八八战略”这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为浙江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他常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4]全省90多个县市区他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走遍了,从调研中获得了许多一手情况。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找到这个地方的方志阅读。开座谈会时,也往往先从当地的名人故事、历史文化等谈起,通过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再谋划当地的发展规划。
5.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是习近平同志主政国际大都市的首次尝试。他在上海工作虽只有短短7个月,但在市委大力支持下,依靠广大干部群众,重点做了四方面工作:组织召开上海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视解决民生就业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在上海工作时,他把大量精力花在调研上,仅用7个月时间,他就跑遍了上海19个区县。初到上海,习近平同志就赶赴中共“一大”“二大”会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奋进力量;习近平同志考察浦东新区,勉励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使上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同志深入杨浦区的基层社区调研民生保障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切实利益问题;习近平同志来到政法系统调研,特别强调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用行动实现了“要虚心向上海干部群众学习,加强调查研究”[15]的真诚诺言。
6.2007年11月习近平同志调入中央工作后,他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调研,14年来治国理政的实践,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愈加成熟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调查研究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开展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现目标任务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将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调查研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开展调查研究要“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16],倡导调查研究的制度化、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在准确把握党情、国情、世情的前提下,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目标任务、科学路径和价值取向等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指南。
(一)“传家宝”: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
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进行了阐发。一是从宏观角度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法宝,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从微观角度指出调查研究是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事业进步和自我完善提高的重要法宝,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个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17]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具有首创精神,在调查研究中走好群众路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18]开展调查研究与贯彻群众路线是紧密相关的。进行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走好群众路线的一条路径,深入到基层一线才能知道群众的安危冷暖,才不会脱离群众。同时,贯彻群众路线为调查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没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基层群众交心,是不可能获得实情的。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体会到群众的现实生活,才能明白群众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出的决策才符合群众的实际,调查研究的成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当前,我们党执政面临四大危险,其中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调查研究中走好群众路线,可以有效地避免脱离群众,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开展调查研究,能够切实增强执政能力和解决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主要领导期间指出:“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19]534调查研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党了解民情和掌握国情,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和矛盾所在,有效解决各种大小事情。调查研究能够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加深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从生动活泼的群众生活中汲取经验智慧,有助于涵养脚踏实地、真诚服务的工作作风。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和增长才干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16]一方面,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拜人民为师,和群众交心,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获取工作经验,汲取生活智慧,体悟社情民意,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是提升领导干部工作本领的有效举措。领导干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调研,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事物的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事物作出全面客观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调查和研究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既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又要在实践中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二)“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目标任务
调查研究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根本目标任务就是要解决问题。明确了目的,调查研究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行动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时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16]这一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人类生活的意义所在,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打上人类的印记,而改造世界首先必须要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调查研究是人们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和分析的实践过程,是努力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世界,目的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要从发现问题开始。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调研,在调研中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发现新的问题,在分析和研究中把零散的、粗浅的认识上升为系统的、深刻的认识,摸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正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这一论述也表明了调查研究对于准确掌握客观实际情况、妥善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其一,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调研目标,抓住主要矛盾,敢于和群众面对面对话,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二,解决问题本身寓于调查研究过程之中。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不是彼此割裂、相互脱节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解决好问题是根本目的,处理好调查与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好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二者辩证关系的关键,要做到在调查中研究,在研究中调查,边调查边研究,全面客观梳理分析调研材料,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以提高调研的效果。其三,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调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实、细、准、效”[20]1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其中重视“效”是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落脚点和最终归宿,要求不能走过场,搞“蜻蜓点水”式调研,而要进行深入细致、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如此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
(三)“深、实、细、准、效”:调查研究的科学路径
只有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调查研究才能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常调研中,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对于如何进行调查研究,他在担任浙江省主要领导时多次强调:“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20]1
1.求“深”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前提。“深”,即领导干部要走出机关大门,摆脱“文山会海”,不能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21]深入基层,沉到一线,来到田间、厂矿和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乐于和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交朋友,既要到工作开展顺利的地方去学习总结,也要到矛盾十分突出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既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也要接受群众的善意批评,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实际情况,这样调研才能取得实效。
2.务“实”是调查研究取得成效的内在要求。“实”,即领导干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不搞形式主义,不打招呼,不走过场,直奔现场,“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16],多开展随机性的调研,多走访和蹲点调研,防止为调研而调研,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新问题、新矛盾,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变化态势、如何有效应对,从总结和探索中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
3.做“细”是调查研究的必要举措。“细”,即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搞清微观情况,要“解剖麻雀”“蹲下去看蚂蚁”,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尽量杜绝在调查研究报告中出现“基本上”“大多数”“大体上”等模糊不清的概念,要明确调研对象主体的多元性和意见的多样性,调研对象主体既要包括农民、工人,也要包括企业家和军人等不同职业者,既要包括青年人也要包括老年人等不同年龄群体,既要听取调研对象的真诚意见也要听取他们的善意批评。根据调查任务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调查研究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调查与宏观调查相结合。
4.抓“准”是调查研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准”,即领导干部既要“身入”也要“心入”,提高了解情况的精确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系统思维和大局意识,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点”时管中窥豹,避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抓“面”时立足全局,综合考量。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坚持探索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在规律,持续创新调查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调查研究工作的效率,提高解决问题的精准度。
5.求“效”是调查研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效”,即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不能走马观花,为了出镜和露脸而搞一些风风火火的形式主义做派,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衡量调查研究好坏与否的标准,应该是看调研的实效,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与此同时,提高调研的效率也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16]因此,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并掌握新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
(四)“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价值取向
调查研究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2]实事求是是党的优良传统,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在调研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基础在于“实事”,即全面客观深入地掌握事物情况,关键在于“求是”,即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领导干部在调研中要认知“实事”,即全面客观深入地掌握事物情况。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23]只有把“实事”的情况看完全,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才算真正地认知“实事”。为此,领导干部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弄清“实事”上,再进行政策的制定。同时,只有群众最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他们身处于“实事”之中,对“实事”有广泛接触,在群众了解“实事”的广度和深度这个层面讲,是一般领导干部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领导干部就必须到群众中去,和他们讨论,向他们请教,收集他们的意见,让群众讲真话,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做到“交换”“比较”“反复”是弄清“实事”的重要方法。“交换”,即互相交换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一个人看问题总是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多和他人交换意见,可以对事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减少看待问题的片面性,分歧逐渐统一,问题更加明朗;“比较”,即把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认识放一起进行比较。不同的认识因个人立场、方法和知识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结论,通过比较才能分辨孰优孰劣,并取百家之长,集思广益,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反复”,即对一个问题要在实践中进行反复认识。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就完成,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摸着石头过河”,也是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前进,以至无穷。
2.领导干部在调研中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16]在调研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做到求真务实,就必须说实话,听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说实话”,即领导干部在地方考察时要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和利益纠纷,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向上级汇报工作,既报喜也报忧,敢于揭露矛盾,不唯上、只唯实。“听实情”,即领导干部在和群众交流时,要带着深厚感情耐心听取群众的心里话,既要听群众的喜与乐,也要听群众的苦与愁,了解真实情况。“出实招”,即领导干部在调研中不能先入为主,预定调子,应该摸清是非曲直,在实践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办实事”,即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坚持具体抓、抓具体,避免喊口号、说空话,反对形式主义,做真正让群众受益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获得感。求“实效”,即领导干部要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让调研成果落地,注重后期问题的整改,加强调研回访与追踪,建立健全调研成果评价机制,让群众来检验调研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为新时代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思想,发展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调查研究思想。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调查研究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在理论上十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对调查研究却比较少直接提及和专门论述。习近平总书記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又进一步阐明了调查研究的目标任务、科学路径、价值取向等主要内涵,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开展调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障。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调查研究思想。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把它看作联系群众、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法宝,特别强调调查研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对于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调查研究并没有过多翔实系统的论述,在这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阐发了提高调查研究效率,发挥调查研究作用的具体举措和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为新时代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现实基础。党的决策正确与否与调查研究密不可分,在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方针,党的事业才向前进步;反之,忽视调查研究,就容易出现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当前党实行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大政方针,都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领导干部如果不懂调查研究,不开展调查研究,没有眼光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那作出的决策就很难符合客观实际。过去由于我们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而遭受的挫折是不少的,如今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反思教训,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开展调查研究的真功夫发挥出来,不断在坚持真理中改正错误,发展真理。
进入新时代,我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而且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深刻把握国内情况和国际形势,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党情、国情、世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际中才能产生。”[19]535所以,领导干部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一定要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到田间、厂矿进行实地调研,同社会各界人士沟通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为保证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减少失误,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理论指导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的重要体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和党开展调查研究有着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观点和调查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为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开展调研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能够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所蕴含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调查研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产生的巨大效能,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调查研究。
应当看到,党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许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党对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清醒认识,敢于揭露矛盾,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困难的妙计和良方,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等,号召在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得到切实改善,风气明显好转,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进步。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实践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能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效,真正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指导下,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将更接地气,更好地走好群众路线,工作才能干得实,为民服务的真情才能落得实,有效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4]。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实践性及务实性等特征,将经验观察与逻辑推理、理论解释与实践检验有机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政策制定依据和价值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目标任务、科学路径和价值取向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制定符合国情、符合民意的政策决策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78.
[4]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78.
[5]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3.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3.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98.
[11]本书编写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7.
[12]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22.
[13]习近平在福建调研[N].人民日报,2014-11-03(1).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40.
[15]上海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贺国强习近平韩正出席[N].文汇报,2007-03-25(1).
[16]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1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7(1).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08.
[19]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37.
[22]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2).
[23]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1).
[24]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1).
责任编辑洪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