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娟
摘要:玉米是我国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生长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众多影响因素中,受天气、温度、病虫害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研究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对保证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就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希望可以给广大农业工作者就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提供一些有用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玉米具有较高的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性,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此外,适宜环境下玉米的产量非常高,且自身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在我国农业种植业占比较高。虽然玉米本身具有非常搞的环境适应能力,但随着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各种极端自然环境频发,如果不做好提前预防,则会严重影响玉米产出。因此,文章玉米种植区域及环境特点出发,详细分类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旨在更好的提升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推进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
1 全国主要玉米种植區域及环境特点
从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来看,我国的玉米种植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第三位主要农业作物,其种植面已经达到0.2亿hm2左右,种植区域横跨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在一年四季各阶段都有稳定的玉米产出。经过统计和分析,我国的玉米种植区可以大致分为六个区域,各个玉米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各不相同。
一是,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以及内蒙古全省,也包含山西、河北、陕西和甘肃省市一部分。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干旱多封,夏季较为炎热但比较湿润,该区域玉米种植基本为一年一熟,玉米产出质量较高。
二是,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主要在北方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占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左右,但产出量占50%左右。如此高产的原因在于地区环境优渥,降水丰沛、温度适宜,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但由于气温较高,降雨集中,经常性出现春旱夏涝等自然灾害,需要不断强化农基建设。
2 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遇到的灾害类型
不同玉米种植区域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影响玉米种植的灾害类型大同小异,综合以往玉米种植经验,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遇到的灾害类型有以下几种:第一,干旱。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生长阶段玉米的蒸腾系数相对较低,但依旧需要定期进行灌溉补水,且春播玉米需水量要高于夏播玉米,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应该做好春旱防护措施,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正常用水。第二,霜冻。在北方地区春、秋季霜冻也会影响春播玉米的正常生长,春季霜冻影响玉米幼苗发育,而秋季霜冻影响玉米授粉。第三,风灾、冰雹等极端自然天气。由于极端天气频发,诸如风灾、冰雹、严寒、洪涝等天气对玉米的影响将会是毁灭性的,地方农业管理部门应该与天气部门紧密联系,尽可能地做好极端天气抗灾准备,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第四,各类型病虫害。病虫害的发生一般与天气环境存在一定关联性,如随着相对湿度增大灰飞虱数量显著增加,而不同年份不同日期在不同温度下玉米顶腐病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农户应该加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玉米生长期各个关节做好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3 玉米抗旱减灾基本机理分析
3.1 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
不管是春播玉米还是夏播玉米,其自身生长依旧不能摆脱植物对水分需求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同阶段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而研究玉米抗旱的基本原理就应该从玉米不同时期需水量出发,在了解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期后,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缓解干旱带来的影响,还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结合以往栽培经验,玉米生长需水的关键期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大喇叭口阶段。大喇叭口阶段是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也是玉米需水量最高的一个时期。该阶段玉米处于快速生长状态,逐渐进入一个需水的临界期,需要大量水分进行补充,以此来加速叶片的光合作用,促使玉米地下根系和地上叶片快速生长。此外,该阶段栽培过程中,还可以在追肥后进行浇水,利用玉米高校的蒸腾作用来加速肥料的吸收。
第二,抽穗开花开阶段。春播玉米的抽穗开花期基本在7月份左右,而该阶段的天气特点不仅光照时间长,温度也特别高,加速玉米植株的蒸腾作用,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一旦出现缺水的情况,很容易影响玉米的受精结实,因此,农户应该根据当时气候特点,适当增加田间湿度,以此来提高花粉的成活率,为后续产量的增加打好基础。
第三,结粒阶段。结粒阶段虽然处于玉米生长的后期,但该阶段是玉米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候由于田间水分不足,很容易影响营养灌浆的速度,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不结粒的情况,最终造成玉米减产的不良后果。因此,结粒阶段农户也应该适时地进行水分补充,进坑能减少干旱对玉米结粒的影响。
总而言之,以上三个阶段是玉米需水量相对较重要的时期,但在抗旱减灾过程中,农户需要根据田间干旱情况来判定,如果不旱,则可以不用进行额外的灌溉。此外,除了这三个特殊时期外,如果出现了特别干旱的情况,也应该采取抗旱措施。
3.2 玉米抗旱减灾的常用栽培方法
秸秆覆盖法。该方式是在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地表面覆盖一层玉米秸秆。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覆盖的时间应该选择秋后整地和玉米生长到拔节的时候,且铺设方式应该成双层结构,与土壤接触的应该是粉碎秸秆,而后在上面再覆盖一层完整秸秆,这让做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水抗旱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自然降解来提升土壤肥力,一举多得。
抗旱坑法。该模式就是选择土壤结冰前,在已经翻整好的土地中挖掘深坑,在坑中放入有机肥和土壤的混合物,然后进行掩埋平整。抗旱坑的规格为深50cm,长67cm,宽50cm,程梅花形排列,横竖成行,坑洞行距保持在67cm,坑距1m左右,每667m2土坑洞数量保持在1000个左右。其抗旱原理是通过土壤结构调整来构建小范围的优质生长环境,土壤肥力和水分可以很好地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的年份,采用此法进行种植玉米,每亩玉米产量基本上可以保持在500kg以上。
膜侧种植法。即选取耕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进行种植,铺设地膜厚度约0.007~0.008mm、幅宽设为50~60cm,地膜之间预留出1m左右的玉米种植区。该模式就是利用地膜保温保湿的优势,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抗倒伏能力以及有效平衡膜内温湿度,最终构建出适合玉米生长的微环境,提升玉米产量。
4 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实施要点
4.1 精细整地
在玉米种植前应该做好土地翻耕和平整工作,为后续的玉米种植打好基础。精细整体过程中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土壤內部微孔结构,尽可能地减少板结土壤影响,去除土壤中影响玉米生长的各种杂物,让土壤保持疏松、平整的状态。二是,在各种农机设备充足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将上次种植后留下的秸秆和根茬重新利用,将秸秆破碎后对地面进行覆盖。一方面强化土壤保温、保湿能力,另一方面在秸秆分解后增加土壤肥力,使土壤中适合玉米生长的有机成分增加多,提升玉米的抗旱能力。
4.2 合理施肥
想要提升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抗旱抗灾能力,合理施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土壤实验数据,玉米根系在肥力高的土层中与肥力低的土层中,对水的吸收利用率提升约40%,约定于一般玉米地全生长期耗水总量的2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促使玉米根系向土层更深处生长,帮助玉米汲取更深层次的地下水源;另一方面,合理施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土壤本身的保水、蓄水、储水的能力,为玉米正常生长提供一个长效有利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合理施肥过程中,应该将有机肥与化肥进行结合使用,且需要将种子与肥料进行有效分离,避免土壤中肥料浓度过高对种子和根系造成烧伤,影响玉米的正常发育。
4.3 选择合适的抗旱品种并做好种子处理
首先,在选种育种期间应根据当地实际环境,遵循“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抗旱特性的玉米品种。其次,在对玉米种子进行育种处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选择喷洒一些特种药剂,其中包括保水剂、增温剂、抗旱剂等,一方面增强种子在自然环境下的耐受性,另一方面促使玉米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土壤环境,为后续健康生长打好基础。
4.4 强化田间管理
完成土壤翻耕和种子处理后,田间管理就成为农民日常劳作的核心工作内容,这也是提升玉米抗旱能力的关键点。首先,选择合适时节进行播种,并根据玉米品种和地方环境特点进行区别对待,这就需要农户对玉米品种的特性进行详细了解。其次,做好中耕工作,及时地进行田间除草和松土,并观察玉米生长情况。最后,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及气候环境因素,适时地对玉米进行灌溉补水,保证玉米生长重要阶段有充足水分。
4.5 做好病虫害防治
首先,强化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宣传工作,让农户可以对常见病虫害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农户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前兆,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其次,根据病虫害程度合理用药,在满足防病祛灾的基础上,减少农药残留,提升玉米品质。最后,做好日常田间巡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病虫防治原则。
5 结语
对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是保证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玉米产区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玉米自身生长规律,对传统种植方式进行优化升级,以此来提升玉米的抗旱能力,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全面提升我国玉米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 谭芸.高原地区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