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秋/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200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条件差,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够全面,常易诱发本病。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室温变化幅度大,人们为了加强猪舍的保温性能,有的把猪舍门窗封严,有的猪舍罩上塑料薄膜,缩小通风孔或减少通风次数,造成猪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极易导致猪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严格执行传染病综合防制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养猪生产中应注意做好本病的诊断防治工作。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最常见于2-5 月龄的猪。发病初期,猪出现打喷嚏,鼻塞,并有连续性和持续性,呼吸发生困难,特别是在呼吸和运动过程中时,打喷嚏更为明显,由于猪的鼻腔受到刺激,病猪表现不安,奔跑时头部强烈抖动,经常用前肢搔痒鼻子或在饲槽、墙壁上蹭鼻子,鼻粘膜充血,流出透明或浆液性粘液,脓性鼻液,有时混有血液。在猪发病一段时间后,鼻背及皮肤增厚,而形成皱褶,鼻腔炎症致鼻泪管阻塞,大量眼泪从眼角流出,形成泪痕。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猪鼻骨和面骨逐渐萎缩,造成鼻腔缩小歪向一侧,在鼻窦遭受破坏不能正常发育时,引起两眼间的宽度缩小,头部变形,个别猪出现肺炎、脑炎。发病猪生长停滞是本病的另一个重要症状。
2.1 临床诊断猪频繁打喷嚏并不断在周围器物上磨鼻及用前肢擦鼻,鼻孔流出粘性脓性鼻液,眼流泪且出现泪斑,鼻面部变形和病猪生长停滞,剖检出现两侧鼻骨不对称,歪向一侧、或出现萎缩,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2.2 细菌学检查用棉签蘸取鼻腔深部的黏液,制成涂片、染色、镜检,见多量两端钝圆的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3.1 预防
3.1.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饲养密度,防止过度拥挤;在保证猪舍温度的情况下,要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圈舍、栏杆、水槽、料槽定期消毒,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猪舍周边环境卫生要保持清洁、干净,污物要及时清除,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尤其是养殖区域,未经消毒的外来人员或车辆严令禁入。
3.1.2 淘汰病猪,降低传染机率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发现病猪及时隔离饲养,紧急消毒清洁被污染的地方。对于出现过病猪的猪群,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若病猪少,最好及时淘汰,如果扩散较广,最好全群育肥淘汰,做到不留隐患。规模化饲养场原则上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部引种或少引种,非引进不可时,到非疫区引进种猪,引进后至少隔离饲养2-3 个月,确认没有染病后再混群饲养。
3.1.3 科学地配给饲料科学合理的配制全价饲料,配方合理,营养全面,满足对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的需求,尽力避免因饲料单一,营养或矿物质等缺乏而诱发本病。
3.1.4 预防接种为降低猪群发病率,可选用支气管波氏杆菌油剂灭活苗(单苗)注射进行针对性预防接种。母猪可于产前2 个月和1 个月分别接种1次。对于易感性大、无抗体的仔猪可在1 周龄接种1 次,在3 ~4 周龄时再接种1 次。
3.1.5 药物预防有本病史的猪场,日常可进行药物预防,仔猪从开始吃料即可投喂,每天可按每千克体重饲喂20 ~30mg 金霉素或土霉素,连续喂20d;母猪分娩前3 ~4 周至产后2 周,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400g 喂服。
3.2 治疗一旦发现本病,要立即隔离,消毒,及早治疗。
3.2.1 用0.1%的高锰酸钾或2%硼酸液等清洗病猪鼻腔。
3.2.2 抗生素治疗。2.5%恩诺沙星0.1mL/kg 体重,肌内注射,2 次/d,连用3 ~5d 。
3.2.3 拌料:每吨饲料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100g,金霉素100g,连续喂猪3 ~4 周,对消除病菌、防治本病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