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鹏
(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广东 梅州 514071)
恶性腹水是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占所有腹水患者的10%~30%,中位生存期仅为5.7个月,常提示着预后不佳。其中卵巢癌、子宫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是引起恶性腹水的主要原因,约占30%~54%,而胃癌、肠癌、胰腺癌、肝癌、恶性间皮瘤等亦是产生恶性腹水的常见病因[1]。恶性腹水常引起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大量腹水还会使横膈抬高,造成胸闷、气促等不适,罹患腹水还易继发腹腔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恶性腹水的手段较为有限,以利尿、腹腔穿刺放液、腹腔内治疗等为主。中医治疗能有效遏制恶性腹水的产生,并能减轻放化疗毒性,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等,且中医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恶性腹水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恶性腹水属中医“鼓胀”、“痰饮”等范畴。《格致余论·鼓胀论》曰“今令七情内伤,六淫外侵,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传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于斯时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目前认为恶性腹水常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以致肺失宣发肃降,不能通调水道,脾脏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肾脏气化不利,膀胱功能失调,三焦壅滞,津液输布失常,积聚日久,湿热或寒湿内停,气血交阻,脉络瘀结,邪毒内聚,而成鼓胀。
魏克民认为治疗恶性腹水应从中医的病因病机出发,祛邪与扶正并重,将其分为4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其中气滞湿阻证治宜疏肝理气、运脾化湿为主,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瘀结水留型应以活血化瘀利水为治法,方用调营饮加减;而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行气利水为主,首选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针对肝肾阴虚证,应以补肝益肾、滋阴利水为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2]。冯利认为久病肾阳虚衰,肾主水失司,其气化温煦功能减弱,致使寒凝水聚血瘀于内,而成腹水,其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水瘀互结,治疗上应阴阳调和,化瘀利水,水道得通,腹水乃去,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甚佳[3]。毕磊[4]将40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穿刺放液、利尿等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上加用健脾利水方口服治疗。结果腹水减少总有效率治疗组50%,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高飞[5]自拟升清降浊汤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治疗42例观察组患者,另外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治疗,治疗4周后,在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KPS评分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腹水中VEGF表达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林麟等[6]观察90例恶性腹水患者,两组均用高频热疗结合氟尿嘧啶治疗,治疗组加用十枣汤口服治疗。结果总缓解率治疗组(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且腹痛、腹胀等缓解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率治疗组(20.00%)低于对照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静脉滴注全身治疗。赵怀玉[7]应用艾迪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伴恶性腹水16例,对照组16例单用TP方案化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56.25%)低于研究组(93.75%),且1年以上生存期对照组亦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庆杰[8]将100例晚期胃癌伴有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脂质体静滴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及口服益气养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0%)高于对照组(30%),且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亦长于对照组,另外在免疫功能水平方面(CD4+、CD8+、CD4+/CD8+、IgA、C3)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媛[9]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80例,对照组80例单纯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结果腹腔积液缓解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而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腹腔内注射治疗。周永红等[10]将98例胃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两组均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治疗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77.55%)高于对照组(46.94%),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等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佩知等[11]用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及顺铂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患者23例,并与对照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体外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22例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振宇等[12]研究发现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恶性腹水疗效显著,近期总有效率71.1%,高于单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49.4%,且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腹腔热灌注化疗(P<0.05)。杨冬野等[13]将66例胃癌伴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顺铂腹腔给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猪苓多糖注射液腹腔注药治疗。结果治疗组腹水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认为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IL-6和TNF-α)、降低Gill、MMPs的表达相关。
刘丹等[14]将60例大肠癌晚期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利尿、腹腔穿刺放液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艾灸神阙、中脘、水分、气海、中极五个穴位及配合自制利水膏(桂枝、黄芪、甘遂、芒硝、桃仁各等份制成)外敷脐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40.0%)低于治疗组(63.3%),其治疗2周、4周后生存质量评分亦低于治疗组(P<0.05)。江烽等[15]用温阳利水中药(由黄芪、桂枝、附子、花椒、冰片等组成)脐疗配合艾灸治疗恶性腹水患者30例。结果患者体重、腹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说明中药脐疗联合艾灸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效果甚佳。王文等[16]用艾灸(神阙、关元、阴陵泉、中脘穴四穴)配合消胀利水散外敷脐周腹部治疗脾肾阳虚证胃癌腹水40例,对照组40例用顺铂腹腔灌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8%)高于对照组(56.8%),且在KPS评分、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对照组(P<0.05)。
王佛有等[17]将党参、猪苓、大腹皮、黄芪、茯苓、木瓜、白术、木香制成实脾消水散穴位贴敷肺俞、脾俞、肾俞、阳陵泉、水分、水道穴位,治疗恶性腹腔积液20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苏婉等[18]用皮硝大黄粉外敷腹部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恶性腹水30例,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且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KPS评分的提高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许建新等[19]将晚期肿瘤恶性腹水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利尿、补充蛋白、腹腔穿刺放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腹水消方(黄芪、牵牛子、桃仁、大腹皮、莪术、丁香、没药等)外敷神阙穴周围皮肤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曹玉婵等[20]认为恶性腹水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以脾肾两虚为本,湿邪不化为实,治疗上应以温阳健脾为治疗根本,予健脾行气,利水除湿,标本兼顾,腹水自去。穴位多选取腹募穴,常以阴陵泉、京门、章门、中脘、关元、气海、中极、归来、府舍、水道为主穴,若为湿热内扰型加期门、大横、腹结穴位,而肾虚湿阻型加太溪穴,阳虚不化型加命门、内关两个穴位,可迅速缓解腹胀、腹痛症状,后腹水自去。苏杨茗等[21]通过毫针针刺治疗卵巢癌合并恶性腹水27例,主要针刺穴位为京门、章门、天枢、关元、中极、水道、气海、归来、中脘、府舍、阴陵泉,气滞湿热内阻型加期门、云门,腹结、大横、腹哀、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肾虚不化型加太溪穴,阳虚湿停型加命门穴。结果总有效率88.9%,腹胀、腹痛、乏力、尿少等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亦较前提高(P<0.05)。
恶性腹腔积液为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常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气促等不适,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恶病恶液质、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预后极差。中医治疗恶性腹水方法颇多,其根据恶性腹水的主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及中成药静滴等方法,能有效遏制恶性腹水的产生,并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