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许世峰,韦春波
“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模式的探究
李佳琪,许世峰,韦春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措施,因地制宜,突显地域优势,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系统阐述“互联网+养殖业”的精准扶贫理念与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党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极大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受当地的文化、地理位置和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多精准扶贫政策都是从手工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行业入手。养殖业相比其他产业,生产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具有自身的产业优势,猪、禽及肉兔等产业可以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以现代养殖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富民,还能强县[1]。“互联网+养殖业”为精准扶贫的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能更好解决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俗地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要多[2]。“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模式是综合贫困户的多种内外因素所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户养殖所得的畜产品与市场销售对接的问题。互联网对农村脱贫是非常难得的机遇,是改善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变农产品传统销售方式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政策实现的重要方向之一,即指导贫困户养殖家畜,利用互联网销售畜产品,最终实现精准扶贫。制定政策,鼓励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3]。实行“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象明确,明确落实到一家一户,精确帮扶;实事求是,满足当地人民发展意愿;不违背人民意愿,符合其要求,使得人民在扶贫过程中充满幸福感;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发展需求;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物尽其用,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销售方便,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便于贫困户与消费者、企业等的对接,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贫困户养殖所得的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实施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等新路径,能较好地解决贫困农户农产品市场对接和市场开拓问题[4]。“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模式在于解决贫困户所生产的畜产品如何与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常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2.1 形象代言模式 形象代言人是指为企业或组织的赢利性或公益性目标而进行信息传播服务的特殊人员。合适的形象代言人对产品的销售有着重大影响,能够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等等。形象代言模式主要以选拔当地形象、品格良好的男性或女性作为代言人,结合当地人员与地区的特色天然优势,采用创意视频或者文章的方式去宣传当地贫困户的畜产品为主,从而使得贫困户的畜产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与市场对接,增加了贫困户养殖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2.2 电商模式 电子商务平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资源的网络化调度,为此,除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电商平台建设外,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网络体系进行支撑,进而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电商平台发展需求[5]。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互联网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购物方式,人们的购物方式与企业的营销模式逐渐从线下转变为了线上,而企业为了逐步适应该变化,逐渐构建了各大电商平台为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供应链,以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供应链为主。这一变化趋势对我国的扶贫计划有一定的借鉴性,利用现在的电商模式,使贫困户在各大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直播进行带货,使得贫困户养殖得到的畜产品卖给有需求的人,最终达到脱贫的目的。
2.3 地方党媒助力模式 地方党媒以宣传者的身份,帮助贫困户宣传滞销畜产品。作为地方党媒,如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应有作用,是必须思考的问题[6]。地方党媒可以首先成立志愿者团,去各个贫困集中区域采访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后写出相关产品滞销报道,呼吁广大热情社会人士购买,并鼓励有大量需求的客户与电商平台等建立长期供销关系,从而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
2.4 微商模式 微商具有成本低、门槛低等特点,使微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中“微商+畜产品”模式是“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重要形式之一。在最近几年来,出现了中间商或者农民担任微商角色,通过微信等多种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现象;也有一些企业开发相关微商部门,主动通过多种途径与贫困户对接,大量订购畜产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农副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是微商经济的最初环节,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这也为推进我国乡村脱贫扶贫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7]。
2.5 订单模式 养殖业订单模式,也称合同养殖。它是指农户在生产之前与农业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者契约,农民按照合同的规定生产某种农产品,到期为农业企业提供对应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而农业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收购农户的农产品或者帮助农户销售约定数量的农产品[8]。养殖业订单模式能够保障贫困户养殖的畜产品以一定的价格和数量销售出去,避免了畜产品的滞销状况的出现,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收入,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2.6 约养模式 约养牧业是通过构建“消费者+销售平台+合作社+贫困户”四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消费者在线上选购畜禽后,贫困户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养殖,畜禽达到出栏体重后,合作社将畜禽运往屠宰场进行屠宰、加工和包装,最后经快递送达消费者。一方面贫困户可以获得畜禽管理费,另一方面消费者能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畜禽产品[9]。由于采用的一对一的对接模式,实现了养殖户精准脱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各行各业,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养殖业”精准扶贫模式不仅可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与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对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推进了“三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林呈呈. 关于养殖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J]. 山东畜牧兽医, 2020, 41(4): 59-60.
[2] 王思铁. 精准扶贫: 改“漫灌”为“滴灌”[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4(4): 14-15.
[3] 吴衍岭, 于涛, 仉弦. 发展生态养殖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J]. 山东畜牧兽医, 2015, 36(11): 68-69.
[4] 黄承伟. 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J]. 党建, 2020(6): 25-27.
[5] 李波, 李想. “互联网+”背景下电商供应链发展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24): 82-85.
[6] 胡春俊. 发挥党媒优势助力精准扶贫—论党媒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发挥[J]. 中国地市报人, 2020(12): 19-20.
[7] 唐益亮. 微商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大有作为[J].农产品市场, 2019(19): 43.
[8] 孙文. “互联网+”下订单农业对地方精准扶贫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8): 134-136.
[9] 谷圣臣, 吴文聪, 匡虹迪, 等. “约养牧业”的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 41(10): 110-11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23038),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推广项目(2019HKQNTG0018)
(2021–01–26)
S815.5
B
1007-1733(2021)05-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