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纵观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无不是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来展开,可以说产教融合质量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校企双元育人水平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前期出台的指导性文件相比,该方案提出了实质性的改革策略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质量和水平。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这些文件的密集发布显示了国家层面破除体制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下大力气打通产教融合建设“最后一公里”,促进校企双元育人,解决“校热企冷”的难点问题[2],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决心。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院校和企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让教师学到技术,让学生加入生产,让生产产生效益,校企双赢,共生共荣[3]。通过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连接,推动院校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4]。“双主体”育人有多种实现形式,如现代学徒制、校企订单班、厂中校、校中厂等,虽然形式不一,但其核心要素都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产教融合”为主题搜索,截至2021年5月16日,共有12,397条文献,其中2016—2020年共11 153条,可见学者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研究集中于近5年。但是其中涉及高职石油专业的文献仅有24篇,论述了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等文献,主要为石油化工方向,其中涉及高职石油工程方向的文献没有,这也亟待我们在该领域加强研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的研究。
文献显示,国内学者们对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内涵、实施路径、合作现状介绍、制度建设等方面。陈志杰认为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应把握住三大融合:一是“产业”和“教育”相融合;二是“企业”和“学校”相融合;三是“生产”和“教学”相融合[5]。陈年友等提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6];杨善江则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提高政府、企业、院校各自角色胜任力,建立三者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7];柳友荣等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产教融合研发、产教融合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4种模式[8];杜俊文认为应该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法规等方面来发展产教融合[9];李玉珠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的基本构成应包括职业教育投资制度、供应制度、评价制度、人才应用制度、社会合作制度[10]。综上所述,国内对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研究和文献很多,但是缺乏专门针对石油类专业特别是对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方面的研究。
国外也不乏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教育模式,其叫法名称虽然各不相同,但从实质来看,各国都通过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如德国的“双元制”(以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加拿大和美国的CBE职业教育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英国的BTEC(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在国际上提供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的职教模式)[11-14],其共性均为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政府和企业共同办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以实践教学为主。
以上这些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按照能力达标进行评价,对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准备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15]。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与江汉油田合作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教学实践。校企双方高度重视,通过双方深度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了实践技能教学,实现了校企合作6个共建,即共建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效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能、学有所获,通过校企融合多措并举、多方合作、多效并重,坚持在强化保障、发挥优势、加大力度、推动建设上做文章,确保石油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办学质量。
3.1.1 发挥石油企业优势,推动实习实训场所建设
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按照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以促进相应技艺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素质的养成[16]。依托江汉油田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加大实习实训场所拓展建设力度,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有力保障。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实习重点,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学生专业训练和实习考核的内容、方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双元育人培养体系,真正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消化知识、强化技能,达到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全面提升的目的,有效解决产学脱节、学非所用等问题。
3.1.2 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丰富职业教育内涵
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坚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以楚天技能名师、省技工教育金牌教师、教研室主任、讲师团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同时,在推进培训创新,实现品牌发展上下功夫。先后以“教育质量年”“品牌建设年”“深化品牌建设年”等活动为载体,制定下发《品牌培训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精品培训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培训创新,持续打造以石油工程为重点的品牌培训项目和精品课程,先后确立了多个品牌建设培训项目和多门精品建设课程,形成具有油田特色的精品培训项目和课程系列。
3.2.1 突出职教特色,把课堂搬进生产现场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将技能培养作为重点,充分利用油田企业实习优势、生产现场优势、实训场所优势,多阶段多次安排石油专业学生到石油工程现场实习实训,努力实现技能培养创新。具体做法为:将课堂搬进车间井场,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办学优势,把课堂教学搬进石油工程现场,使学生在现场动手、动眼、动心,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对石油工程理论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深入班组站点安排石油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技能训练,我们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将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到企业生产一线班组点生产现场。
3.2.2 突出教育特色,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加强爱石油、爱专业意识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石油精神石油传统教育,坚持用献身石油的理想信念凝聚学生。每年开学初,学校会举办石油精神传承专题讲座,开展石油企业优良传统和艰苦作风的“传帮带”活动,宣讲石油工人的奋斗事迹和铁人精神;组织开展各类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爱石油、爱专业”情怀。加强求进步、求团结意识培养。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主题班会,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抓好先进典型引路,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强重安全、重责任意识培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习前及时与每个学生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在石油工程实习现场,通过管理分组、定点分片、安全检查、排除隐患、强化监督,抓好石油工程现场的实习安全。
3.2.3 突出石油特色,实现就业模式创新
重视就业教育工作开展。为了使学生提前找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就业,我们在学生入学、毕业期间多次聘请长期在石油工程一线的油田企业专家及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求职与就业指导,并组织开展模拟招聘活动。通过这些丰富的就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到企业需要怎样人,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人,为石油专业学生对口就业铺平道路。
开展订单式就业模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与江汉油田建立订单班,并先后与华北石油局西部分公司、新疆塔里木油田、中海油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等单位建立联系,积极推荐学生就业,江汉油田钻井一公司、二公司及华北石油局西部分公司等单位先后来校举办招聘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定期回访就业基地制度。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互访,并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为合作办学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在与油田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在校企双方的高度重视下,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按照“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双元育人”的办学思路,采用“精心培养,校企共赢”的教学定位,采取走出去、融进去、请回来等多种工作方式,在招生、就业、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开发、楚天技能名师申报、石油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产教融合发展,在探索高职院校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之路上,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开创了合作办学新模式,这是新形势、新格局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新课题,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