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适当性的渗透心理训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得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高校排球教学心理训练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并针对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策略。
为了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排球教学成效,帮助学生不断掌握排球训练技能,把握排球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使学生在掌握排球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排球比赛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虽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但是受到传统排球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多以传授技术、使学生掌握技能为主,基本不会涉及排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部分。在排球训练过程中,适当加入心理训练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排球运动过程中运用心理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不同程度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排球运动中将心理训练贯穿于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抗压能力。接下来,将详细分析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意义。
很多大学生因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很容易造成思想波动,导致不良情绪产生,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如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学生之间本就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排球教学训练方面,部分学生的学习天赋也会比较差。每次看到别的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到动作技巧而自己却无法掌握时,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丧失自信心从而放弃学习,并对排球课程产生厌恶感。除此之外,通过单一方式进行考核也会造成学生一旦遇到压力时,就会陷入消极的情绪当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引导学生理智的看待排球学习。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并不会像高中一样十分紧张,再加上大学的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宽松,因此学生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较多的。学生的生活并没有得到约束,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荒废时光。在排球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自控力,很难提升自我的排球技能。排球比赛本就是考验学生的协作能力,并不断增强自控能力的过程。优秀的排球训练生,并不是为了在球场上不断凸显自己的实力,而是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习惯,去和队友进行配合。高校开展心理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控制自我的情绪,还能够不断挖掘学生的优势,并及时发现自身的缺陷及时的进行弥补。
排球技能训练需要学生做大量重复性的动作练习,才能达到动作自动化。由于这个训练过程十分的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很急切的想要去学习新的排球技能后去比赛,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较短,比赛成绩也会十分差,因此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甚至开始反感体育课程。为了改善此类问题,高校应当在排球训练中加入学生的心理训练,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排球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热情,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
通过心理训练,使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快掌握知识要领、灵活运用动作技巧。因此,教师应当将技能、战术以及训练环境等因素不断融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学生投入到排球教学当中。学生还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并认真学习排球训练内容。由于排球动作难度较大,所以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请教,并在交流过程中一起进步。但是训练场地以及比赛场地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会感受到自己无法将学习内容融入比赛当中。也就是说,环境改变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高校则可以利用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立心理培训课程,也要合理的将排球教学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好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将心理课程内容分为心理训练以及心理调节这两个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技术掌握情况以及情绪控制等方面进行调节。心理调节则是根据学生的比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赛场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比赛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实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心理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排球训练。
排球运动并非是单人运动,是需要学生相互配合的,通过相互协作,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排球运动的要领。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如场上位置、大局观等重难点战术反复强调,不断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勇于去克服在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排球训练。
在实际排球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理解力等不同会导致学生对排球运动技巧的掌握也存在着不同,所以在面对着一定心理压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存在着不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时,应当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排球训练效率。
1.念动训练法
在排球训练过程中运用念动训练法,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运动观念所产生的运动反映进行训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心理训练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运动态度,并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情绪,不断强化学生的运动体验,使得学生的技术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如跳水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在赛前念动即将完成的动作时,要求情绪稳定、动作形象清晰、激活水平适宜、动作自如、信心百倍、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在这种训练方法下,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水平,从而有效的提升排球训练成效。
2.情境心理训练法
在排球训练期间,为了能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教师应当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训练,并在训练期间,让学生不断完善头脑中的动作,使得学生的技术动作是准确无误的。为了保证动作的准确性,教师应当针对技术动作进行练习,保证动作的连贯性,让学生在头脑中回放所学动作,感受工作表象,从而不断巩固技术动作。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不断强化学生对技能动作的感知。学生在训练结束后也可以在脑海中回放技术动作,并对训练成果进行总结,这样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排球技能动作,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训练成效。
3.心理暗示法
很多学生会认为排球技术动作过于复杂,存在着畏惧,并对排球运动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训练时间也非常少。教师应当在高校排球心理训练中应用心理暗示法,让学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协调技术和心理上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排球训练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排球运动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消除心理障碍,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排球训练过程中,在满足队员排球运动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升排球技术的训练成效。在日常排球训练教学当中,教师可加入一些运动员事迹、排球比赛视频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训练,并不断加深排球技术的训练成效。
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加入心理训练,能够让学生勇于去面对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缺点,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排球运动水平,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感知力和心理承受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技术能力水平,并为高校的排球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