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骨骼肌肌张力改变形成张力带,造成肌力不平衡引起,好发于腰背部[1]。中医认为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行”,《黄帝内经》提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的治疗原则。故既往临床上多采用枢经推拿法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但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反复,枢经推拿法治疗不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可通过寻找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激痛点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从激痛点和经穴出发,通过针刺消除扳机点激惹来源。将其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或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复发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3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59岁,平均年龄(49.43±2.89)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78±1.09)年。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1~59岁,平均年龄(49.58±2.7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98±1.0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2]中关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痹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入组前1个月未进行相关针刺或推拿治疗;腰背部压痛点显著。
1.4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耐受银针治疗者;依从性差者。
1.5 方法 对照组予枢经推拿法治疗。侧卧位,选取患者双下肢足少阴肾经及足少阳胆经,由下向上逆经络施推法、揉法、肘滚法10 min;并选足少阳胆经穴位中的风市、环跳、阳陵泉,足少阴肾经中太溪、然骨、阴骨进行掌压及点按,完成后嘱患者俯卧位,予以擦法放松。1次/2 d,20 min/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
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嘱患者取俯卧位,选患者T12-L4夹脊穴及相邻夹脊穴之间为第一批进针点;在患者条索、硬结、压痛点及病变区肌筋膜骨止点为第二批进针点,并使用甲紫标记进针点。消毒进针点皮肤,使用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选用长18 cm,直径1.1 mm的银质针作直刺,第一批银针进针深度达腰椎椎板骨面,第二批达肌筋膜骨止点或肌肉层;各布针间距为2 cm,以患者感强烈针感为宜。使用医用铺巾填塞银针间空隙,后将3.0 cm的艾条套在各银针针柄尾端进行银质针温针灸。待艾条燃尽,针体变凉后结束治疗。连续治疗6 d休息1 d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
1.6 观察指标 ①疗效标准[4],治愈:患者主要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腰背部活动功能正常;显效:体征症状明显减轻,腰背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体征症状改善,腰背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量表评估,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PRI:总分45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VAS: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PPI:总分5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参照《银质针导热治疗软组织痛》[5]评估患者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评分。疼痛指数:总分3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指数越高。硬结条索状物指数:0分为无;1分为轻度,条索状物≤2 cm;2分为中度,2 cm<条索状物≤3 cm;3分为重度,条索状物>3 cm。功能状态指数: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③复发率。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参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确立复发情况。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通过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和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RI VAS PP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19.45±2.82 10.14±1.22* 6.21±0.82 4.31±0.82* 3.16±0.57 2.21±0.50*观察组 42 18.94±2.56 6.31±1.14* 6.17±0.91 2.24±0.80* 3.04±0.63 0.92±0.30*t 0.862 14.770 0.210 11.638 0.910 14.211 P 0.391 <0.001 0.834 <0.001 0.365 <0.001组别 例数 疼痛指数 硬结条索状物指数 功能状态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3.96±0.61 1.87±0.40* 2.73±0.26 1.63±0.21* 1.88±0.34 1.24±0.25*观察组 42 3.76±0.57 1.20±0.32* 2.71±0.27 0.97±0.24* 1.84±0.31 0.93±0.26*t 1.543 8.414 0.344 13.342 0.560 5.538 P 0.127 <0.001 0.732 <0.001 0.577 <0.001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9.27%(12/41),χ2=5.198,P=0.02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由激痛点引起的慢性软组织源性疼痛症候群[6]。中医认为,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痹证”“筋痹”等范畴,由风寒邪湿、劳累过度致局部血液瘀滞运行不畅,筋肉挛缩、筋脉不得屈伸而发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枢经推拿法虽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但难以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通过对经穴行针,调理气血,具有松解局部炎症病变软组织等作用,将其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或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7]。
密集型银质针灸通过辨明相关疾病病因、性质后进行相应配穴治疗,具有沟通表里,调节脏腑,舒经通络,调节气血循环之效[8]。而温针能产生光化学作用和光电作用,可改变局部体温和血浆渗透压,能将热能带入至神经循行支配穴位深处,还能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达到提高痛域的目的[9]。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这与邓寒冰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支持本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和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9.27%。说明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复发率。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针刺部位为夹脊穴、条索、硬结等,其中夹脊穴位于膀胱经及督脉之间,针刺该穴位可连通二脉,具有调理气血之效;针刺条索、硬结等可松解病变部位软组织,缓解患者肌肉痉挛,减轻病变部位内压,降低其对患者神经血管等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代谢。再结合温针灸,对针体加热,将艾热通过银质针传导至软组织深处,形成直达骨膜的热效应,进一步加强松解肌肉痉挛,促进自主修复,增加局部软组织血供;同时艾叶具有温通之效,通过针体传导至肌肉组织中,可发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从而有效加速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缺血缺氧所致的疼痛及复发。
综上所述,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通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