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阳 马艳红 穆春平 刘阳
2 型 糖 尿 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临床高发慢性疾病类型之一,目前国内20岁以上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患病人数已突破9 800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T2DM不仅会引发多种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损伤多项组织器官,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2]。临床中常规针灸、饮食疗法对T2DM伴发焦虑、抑郁患者展开疗养,应用效果有限。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本文就森林浴结合中医针灸、饮食对T2DM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心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T2DM伴焦虑、抑郁患者36例。纳入标准:符合T2DM的诊断标准[3];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精神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并发症。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18例。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4.29±5.37)岁。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4.36±5.48)岁。上述数据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降糖治疗。在此前提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饮食疗养。①饮食疗养: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4]《食物血糖生成指数》[5]《糖尿病饮食指导》[6],结合患者病情、饮食喜好合理制定饮食方案,合理控制总热量、蛋类、蔬菜、谷类、果蔬等食物的摄入量,使患者的饮食结构符合治疗要求。同时加强对患者饮食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充分意识到遵医嘱,合理饮食对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益处,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②针灸:取穴神庭、印堂、百会、大椎、膻中、巨阙、身柱,治疗前使用碘酊对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取毫针针刺穴位,得气后使用平补平泻法,各穴位留针30 min,并点燃艾柱置于针柄上方,针灸期间注意控制距离,以穴位皮肤温热、舒适为宜,避免艾柱烫伤患者,1次/d,每5次休息2 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森林浴疗养:森林浴宜选择在有较大森林面积、稳定的森林环境中进行,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本次研究选取千山、祖山景区、燕塞湖等风景优美、森林繁茂的景区展开森林浴疗养,疗养时引导患者在晴朗的天气中,通过林间漫步、爬山、下山运动等途径在森林中漫步,以患者轻度出汗、略微有疲劳感为宜,目标里程定为2 km,使患者置身于森林深处,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森林浴时间1~1.5 h/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疗养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养前后参照SAS和SDS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各20项,采用5级评分法评价(0~4分),SAS分界值50分,SDS分界值53分,得分越高表明负面情绪越严重[7]。疗养前后参照健康状况问卷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包括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36项,评分转换成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疗养后,观察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本组疗养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疗养前 疗养后 疗养前 疗养后观察组 18 57.38±6.26 38.62±5.31* 59.37±7.82 39.26±5.84*对照组 18 57.14±6.29 42.27±5.12* 59.65±7.47 44.67±5.39*t 0.115 2.099 0.110 2.888 P 0.455 0.022 0.457 0.003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疗养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本组疗养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疗养前 疗养后观察组 18 64.67±9.26 89.35±8.63#对照组 18 65.42±9.51 78.74±11.46#t 0.240 3.138 P 0.406 0.002
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受病情、长期用药等因素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了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因此有必要探讨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病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传统的饮食控制、中医针灸等方案,尽管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达到活血通络的效果,调节气机,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但应用效果欠佳。森林浴是指人们通过身处森林等自然绿色环境中,能够收获精神疗养的良好效果,且森林浴对降低慢性疾病发生风险产生着积极的影响[9]。当人体处于森林环境中时,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量会随之减少,有助于舒缓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慢性疾病的临床干预中采用森林浴疗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着积极的影响[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疗养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SAS、SDS 评 分 低 于 对 照 组(t=2.888、2.099,P=0.003、0.022),生 活 质 量 评 分 高 于 对 照 组(t=3.138,P=0.002),说明两组采用的疗养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分析后可知,对于T2DM伴焦虑抑郁患者,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岗位变动、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问题时常伴有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常规中医针灸、饮食方案基础上应用森林浴疗养,能够利用森林浴时芳香物、温度、负离子等物质对机体形成的综合作用,调节和改进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反射,促进体液循环,改善人体细胞功能,同时增加皮肤温度,促进周围毛细血管有效扩张,降低血糖等引起血管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此外,森林以其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观、舒适的体感等多感效应集于一体的优势,受到了患者的青睐。当患者在森林漫步时,能够呼吸天然植物释放的独特清香,愉悦身心,释放压力,从而对患者产生良好的保健功效,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森林浴结合中医针灸、饮食方案对T2DM伴焦虑、抑郁患者展开疗养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