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巧璇
[摘 要] “普特融合”是我國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的特殊教育新战略,是全面融合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普特融合视域下开展书法慢教育,目的是提升普特融合教育的育人水平,以普特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互,弱化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明显差异;以书法教育启发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思想意识,促使其感受书法中的文化魅力,进一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促进特殊学生、普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慢教育应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情况,促使其能够适应教育节奏,更好地学习书法,同时让普通学生在慢教育中体会书法魅力。立足时代背景,根据普特融合教育活动形式,对“普特融合中的书法慢教育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 键 词] 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202-02
书法慢教育是根据普特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成长、学习差异之后提出的能够全面兼顾普特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之一。在书法慢教育中,由于教学目的偏向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更多的是感受书法魅力,体会书法韵味,以书法学习规范写字行为。这种情况能够适当缓解特殊学生学习普通知识的不适应感,弱化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面临同一知识与学习任务时的明显差异,让普特学生都能够享受快乐的书法学习时光。针对特殊学生、“跑得慢”的学生,教师给予足够的耐心,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成长,以此体现慢教育理念,促进普特融合教育建设与发展[1]。
一、普特融合教育发展情况
“普特融合”是基于特殊教育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中,党与政府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办好特殊教育,深化普特融合”。至此开启了我国针对特殊教育的新征程,提出了新的目标与指导思想,特殊教育地位不断提升,人们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同年推出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四年计划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凸显在特殊教育方面的政府责任,此时主要目标为“突破传统特殊教育局限,满足特殊人群日益增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借助普特融合进一步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基于此种背景,各地区纷纷开展普特融合教育行动,提出“随班就读”“慢教育”等普特融合教育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了特殊教育的整体水平与教学质量。在2020年年末基本实现了“推广普特融合”“提升特殊教育地位”的目标。自2021年开始,国家又提出遵循特殊教育发展的“四大原则”,分别为:“统筹推进、普特结合”“尊重差异、多元发展”“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政府引领、多方构建”[2]。
基于此种背景,在普特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我校进一步提出“书法慢教育”的活动,将“因材施教”“融合教育”“特教特办”“尊重差异”等理念融入书法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调动普特教育资源,为特殊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二、立足实际情况的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
(一)普特融合书法教育研究,以优质案例奠定基础
基于发展趋势下开展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建议要加强对特殊教育中书法教学的研究,加强对慢教育的研究。在书法慢教育中,学生是课堂主体,相较于普通学生,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速度、书法认知、基础水平等均有所差异,此时要改变传统书法教学策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建设,凸显书法慢教育活动中的师德师风,让特殊学生感受到教师春风雨露般的关爱。建议教师要根据普特融合教育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课堂教育的课题研究,根据班级学生表现凝练具体个案,以个案为依据展开针对特殊学生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分析,撰写慢教育案例,反思与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慢教育方法,促使慢教育深入普特融合,成为特殊学生参与融合教育、融入书法课堂的重要基础[3]。
(二)形成普特融合教育共识,尊重孩子的特性与天性
基于发展趋势下开展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建议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水平,达成普特教育共识,尊重普通学生、特殊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特殊学生的特性,尊重全体学生的天性,放慢教学速度与节奏,适应学生的特点,给予其帮助与信任,陪伴学生一点点地学会书法课程内容。因此,在普特融合的书法慢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响应党与政府的号召,认同自身责任与使命,坚定不移地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等原则,根据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慢教育形式。比如:在A班的普特融合教育中,班级中的几名特殊学生均为大脑发育迟缓问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此时可以改变书法教育方式,以“播放动画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简单的汉字书法,让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均能够直观感受汉字的书写顺序,在动画片中看到汉字的构成[4]。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以小组为单位,多对一帮扶”的融合活动,就是让普通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帮扶一名特殊学生,不需要让特殊学生学会规范写书法,只需要对其进行讲解帮扶、沟通帮扶即可,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同学的关爱,实现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组织灵活多样的书法活动,丰富普特学生的求知过程
基于发展趋势下开展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建议教师遵循“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在设计书法活动时,教师需要以班级学生为主体,认同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提出能够充分满足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需求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设计较为灵活的活动或者课堂书法任务,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书法任务,此时特殊学生可以负责一些简单的任务。从普通学生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活动放缓了其学习书法的步伐,既能够让他们在与特殊学生互动时感受生命的可贵,也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真正享受书法学习的过程,而非一味地追求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尊重普特学生的成长规律,厚积薄发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发展趋势下开展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教师要积极主动配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满足特殊学生发展需求”的办学战略实施过程。在学生的随班就读中,教师要认识到随班就读的特殊性,要重点关注班级中残障学生、智障学生、失聪学生等不同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其在不同年级阶段的成长规律,密切关注其发展过程,引导特殊学生有意识地锻炼、提升自身,辅助特殊学生努力融入班集体。在此环节,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优化设计班級课程活动,提出三到四年级学生以“观赏课外书法主题绘本”“观赏名画书法”“参与书法写字活动”等不同活动形式,拓展普特融合范围,以丰富课程活动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与学习机会,促使其拥有与普通学生一样的“接触更多教学资源”的机会与平台,让特殊学生点滴积累、厚积薄发,实现特殊教育质量的飞跃,实现普特融合中的书法慢教育目标。
(五)把握普特学生的情感需求,以亲子交流活动促进健康成长
基于发展趋势下开展普特融合书法慢教育,建议教师要重视特殊学生的情感需求,组织开展亲子书法学习活动,进一步丰富慢教育过程,以亲子交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相较于普通学生,特殊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加强烈,但是更加隐晦;一些特殊学生并不能够直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依赖与思念,这就会使一些家长认为其“缺乏情感体验”。基于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普特学生亲子书法互动”的活动,就是邀请班级学生家长进入书法课堂,纷纷坐在学生身侧,由家长“大手握着小手”一撇一捺地书写汉字。在活动中,由于是“家长主要执笔”,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的差异再一次淡化,班级亲子氛围浓厚,普特学生均能够感受到家长的爱护,表现出对家长的信赖与依赖。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普特融合的书法慢教育探索发现,只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加强普特融合教育活动组织力度,提出真正能够适合特殊学生、满足特殊学生实际需求的活动形式,就能够为其营造一个良好、自由、舒适的“慢教育”环境。在今后的普特融合教育中,教师开展书法慢教育,要从内心尊重学生特殊情况、认同特殊学生自身特点、关爱特殊学生的学习感受与需求,全面调动特殊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让其在多样的书法活动中体验求知过程,积累书法知识与技能,厚积薄发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普特融合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卢艳.普特融合中的慢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18,336(9):73-74.
[2]焦红.普特融合融化了你的目光[J].新课程(小学),2018(12):203.
[3]张一强,冷潇潇.普特融合教育在珠三角地区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0(2):9-10.
[4]邵云.普特融合课堂教学实践和全人教育:以《海伦·凯勒》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807(33):50-5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