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懿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之一。随着学生在课外的兴趣类型增多,学校内布置的作业反而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拖了后腿。教师的教学法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靠拢,虽摆脱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问题,但这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单作为一种预习模式,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认可,并努力渗透在教学实践中。预习单作为预习类型可以提高预习单的有效性,本文探索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设置好预习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预习单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原则
小学生往往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任务。这也是令许多教师苦恼的原因。作业量经常影响作业完成的效果。教师如何平衡作业量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而预习不同于作业,完成效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家长的督促、学生的重视、教师的布置方式。预习单的出现,便解决了预习后的效果评估空白。教师需要做到对预习单的正确定位。
1.预习单本身不应以作业的形式出现。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对待预习单错误的观念会冲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在预习单设计时注重层次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实质上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顺利完成预习目标。笔者认为,应当在作业单中设置评价模式,以星级为例,五星为优秀,三星为合格线。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做到分层次要求,不给学生压迫感。如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当保三争四,优秀的学生可以强调做到保四争五。评价要体现可以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服务的功能。
2.“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对学生进行學情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重难点,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的书面材料。”教师应设置预习达到的最基础程度,要求预习单的效果保底,力争更高,不设上限。
3.放宽对预习单形式的要求。因有的学生习惯在预习完成过程中加以记录,预习单便会存在字迹潦草的问题,这时教师强调字迹辨认得清、预习单整洁等即可。不用对字体、形式做过多要求。让学生在心理上“减负”,并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靠拢。
二、预习单对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而非一朝一夕之功。许多教师在设定预习单时有错误的认知,即错误地认为预习单是当天预习任务的“任务清单”。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无法连贯、独立地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做要求。教师应认识到,预习单在设置上可设置为长期的和短期。长期的预习单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根据预习单的周期,教师可以分为周预习单、月预习单或单元学习的预习单,在周期上做到有效的划分,给予学生消化及体验时间。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这一实施过程,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掌握情况做到基本的了解。预习单可以让学生积极回顾知识。教师通过统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也需注意在小学学段,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及正面反馈是教师能给予学生的积极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中也倡导家长的配合及督促。达到学生正确运用的效果。预习单的不“孤立”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完成的。若预习单内容脱离实际,教学上的内容若和预习单的内容不匹配,会起到干扰教学、影响学生积极性的负面作用。因此配合课型、课时才是设计预习单的原则。在内容完全匹配的基础上,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奖惩机制,给学生接纳和落实一定的空间。根据小学学段的特征引入趣味性等,为学生心理上“减负”。
一张好的预习单,是教师付出较多心血、精力的体现。预习单的成功落实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实际、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实现的。预习单是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设置,正确使用才能规避负面效应。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