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胜 李艳艳
摘 要:本文以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和时代发展特点以及需求为主要依据,以情境作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以朗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以阅读为基础,感悟内在情感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留守儿童的语文情感教育效果,提升留守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 全面发展 道德修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39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能有效弥补学生生活和家庭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如何接受。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政府和教育部门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基础教育效果,保证学生在校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硬件条件也随之改变,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情感教育上仍旧有所缺失,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性
情感是指自我意识、心理健康、价值观等方面,就是对客观事物保持真实态度的一种体验,人在接触客观事物期间,对现实中的现象秉持着不同的态度,并且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情绪和情感,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性格特征。语文是学生需要接触的基础性学科,存在强烈的思想性和情感性,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使得学生更有教养,更富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爱惜生命的同时,能够宽容待人,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负责,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素材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学生“三观”得以建立,并且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且还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充分挖掘情感教育,激励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强烈情感体验。在不断发展中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外壳,没有任何思想可以脱离语言单独存在,也没有任何一篇文章不包含任何的思想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其与语文能力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熏陶,思想得以提升,丰富自身的道德认知,同时能强化自身的情感。
我国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其他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造就独特的人格,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留守儿童开展语文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1.以阅读为基础,感悟内在情感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元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感受内在情感,并且通过阅读不同文章感受不同情感,有不同体验。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开展课程时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对文章的内在情感进行挖掘和感悟。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文章所包含的具体情感,将其以一种结论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被动接受,并未真实感受情感。所以,新时代下,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師要注重情感教育,在原材料中的挖掘,引导学生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体验文章作者的情感,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主性阅读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语文的魅力,强化自主性思维,增强思辨能力,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中学阶段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相关文章时,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在情感上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生活中又不太幸运,感到无助,所以教师可以引入类型相同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感同身受,从而进行情感的融入,强化学生的理解,并引导其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留守儿童,保证留守儿童不但在文章中感受到情感,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爱,提升阅读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同时,情感得以提升。
2.朗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
朗读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情感交融的最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播放朗读作品或结合文章背景播放音乐,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文章的情感,并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带着情感。带有韵味儿越多,能使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激发。
在写景物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动画和视频,并加以音乐,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浓厚的情感。要求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烘托下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表达自身的情感,释放内心的情感。基于这样的鼓励,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自觉主动参与到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3.情境作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情感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虚拟的接近教材内容的情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并感受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所以,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开展教学活动,使其全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积极进行阅读。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办课堂小剧场、分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我,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不断提升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素质,力求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博学多才,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期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尊重,还要注重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中形成共鸣,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4.协调师生情感,推动情感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情感存在直觉性和不稳定性,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凭借直觉判断好坏和真善,在学习中一旦发现感兴趣的事物,便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自觉主动地加入活动中,不会产生逆反和叛逆心理。所以,为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高度尊重和热爱学生,时刻保持宽容,用真诚和学生对话、沟通,在互动中聆听学生的心声,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情感的挖掘,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根源上提升提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为留守儿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当前留守儿童是社会上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教师在开展语文教育期间要高度重视情感的渗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情绪的变化,结合时代需求,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在语文学习中融入更多情感,从而将内心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体会更多的关爱。新时期,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结合时代需求和留守儿童内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合的语文教学目标,注重情感的渗透,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且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金锋《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新一代:理论版》2018年第24期。
[2] 劉辉《语文教学开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之窗》,《精品》2019年第5期。
[3] 王晓莉《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家长》2019年第30期。
[4] 杨安萍《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现状及对策》,《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16期。
[5] 张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文渊(高中版)》2018年第11期。
[6] 刘春晖《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26期。
[7] 乔小芬《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读天下(综合)》2019年第25期。
(张继胜,1981年生,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李艳艳,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