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霞
摘 要:语文的深度学习是侧重于问题解决、立足于综合素养形成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的课堂对话中,高质量的发问、选择性的倾听以及合宜的回答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力保证。本文从语文课堂对话的特点出发,探究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方法,希望为语文对话教学提供新思路、好方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 语文 对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26
深度学习是一种面向问题解决,以批判性思维为指向特征的进阶学习方式。中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深度参与、深度理解和深度反思,这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整合教学内容,建立知识关联,激发新问题的产生,这都是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地于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堂对话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和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探寻新规律。
一、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语文课堂对话特点
1.学生深度参与
学生的深度参与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基础,是保证课程对话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提出思考甚至质疑,同时,要积极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表达中,学生往往能够暴露出一些知识上的缺陷、推理上的漏洞或表达上的遗憾,这种高度的参与不仅为教师的深入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契机,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改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向。
学生的深度参与一方面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另一方面与教师的发问质量有关。情绪调动考验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智慧,发问质量是教学互动长效保持的前提。此外,教师可以作为问题的发出者,学生也可以作为问题的发出者,当问题的产生来自学生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个问题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要怎么解决等。
2.学生的深度理解
学生的深度理解是语文对话教学的关键。深度理解既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有对双方对话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又要引导学生理解傾听和对话的区别。知识本身的关注有利于教师时时把握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完成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不至于为了发问而发问,使得对话教学空有其表,流于形式。倾听和对话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握互动重点,寻找双方观点相似处与差异处的过程,然后在比较中实现思维的深化。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只有做到有效的倾听,才可以在互动中做到有针对性的回答。
3.学生的深度反思
反思的过程是对学习过程的复盘和再消化,复盘有利于修正错误、总结得失,再消化有助于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反思是指对知识内容的思考,也包括对思维进程的反思。对知识内容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间的有机联结,从而增加知识的牢固性;对思维进程的反思是对学习方法本身的再思考,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语文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反思时间。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对话教学策略
1.重视情境的基础性作用
课堂的对话教学由提问和对答两个要素组成,而特定情境的营造是对话教学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情境构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然后在这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顺利完成知识的同化吸收。合适的情境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形成的素养迁移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知识本身不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素养。因此,教学互动也一定要指向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师生或者生生对话的课堂对话中,教师要注意对话教学与情境活动的相互衔接,要在情境中进行深入对话,要在对话中完成情境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在情境的铺垫过程中,要不拘一格、灵活地创设情境语文课堂情境。
2.注重发问的质量和问题意识培养
对话教学是有问有答的互动教学,对话往往从教师发问开始。好的发问应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即教师的一个问题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思考,这才是现代课堂该有的样子。如何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能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对话关键。有质量的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保证。
什么是有质量的问题?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之后,很多教育学者又再次回归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来。教师的发问是否有价值,不仅在于这个问题是否有现实意义,是否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是否能够带动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阶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说出心中疑惑;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问题设计能力。同时,在问题的选择上,教师既要重视小问题中的大作用,又要看到大问题中小细节。如此,学生才能够从根本上突破封闭式思维,实现认知方式上的进阶发展。
3.要强化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
好的学习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听众,“会听”不仅是指能听明白,而且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倾听更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门必修课。在语文课堂中,倾听的意识和倾听的能力都很重要。倾听的意识就是在沟通中,要带着问题听,同时时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听是为了更好地思考,表面看起来倾听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实际上只有当你沉浸于其中,你才会发现乐趣所在。倾听的能力也是决定对话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倾听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注意力、共情力、思维力以及必要的倾听技巧都是倾听能力的重要组成。
首先,倾听时保持要安静,要保持足够的专注力,要让说话者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你很重视他。其次,倾听要表现出一定的共情力,共情力可以帮助说话者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双方的互动意愿,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交流沟通。再次是思维力,思维力是在双方的沟通中要理性倾听。倾听者除了同理心的适当表达之外,还应该理性思考事情本身。最后,必要的倾听技巧也是有必要的,如对话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管理等。
4.要规避对话中的低级错误
对话中的低级错误是造成无效对话的潜在原因之一,要提高对话效率,促进深度思考,教师就要尽可能规避低级错误的发生。课堂对话不像聊天,聊天随意性较强,氛围更加轻松自由。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或者生生对话的约束性条件就会更多。笔者经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归纳出课堂对话中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对话中教师统摄性过高,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给学生表达机会,鼓励学生能深度参与到对话中来。无论是对话的参与者,还是台下的倾听者,都应该给予平等的权利。第二,对话中倾听者缺乏耐心,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频繁抢话、插话,或起哄、嘲弄,这些都会干扰对话的进行。在课堂对话教学开展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定好规矩,约定好哪些事情允许做,哪些事情要杜绝。既要讲要求,又要讲道理。第三,对话中容易断章取义,缺少整体性的思考,或者思维总是停留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导致双方理解上的偏差。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选择关键的时间节点加以引导,帮助对话参与者重新审视双方的分歧,然后教给学生正确对话的方法。第四,对话中时常有冷场的情况出现。有的冷场是因为学生怯于表达,有的冷场是因为的确无话可说。对前者,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宽容地看待课堂对话中出现的过错,对精彩的对话环节要及时肯定。对后者,教师要反思问题的设计是否缺乏启发性。
语文教学中,只有深度参与才会促进深度理解,也只有深度理解才会促成学生深度反思。在课堂对话中,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对话的一般规律,教给学生不同场合下对话的普遍原则,又要告诉学生课堂对话的独特魅力。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断调整方法策略,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耀慧、刘树仁《利用课堂提问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教学与管理》2018年第33期。
[2] 屠桂芳《深度学习:“从无到有”凸显探究过程》,《新课程(综合版)》2014年第11期。
[3] 程少波《用策略化提问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语文建设》2020年第8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立项号:GS〔2020〕GHB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