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琼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24
【教学设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提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作文60分,占比40%,几近半壁江山。所谓“构思立意”即结构文章、梳理思路、确定主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在考场的短时间内“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需要有一定的快速组织文章的能力。孟子曰:“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快速搭建好考场作文的结构,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本课旨在作文复习中有效利用课本这一重要资源,指导学生迅速架构文章,安排好内容详略,梳理写作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顾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是初中必读名著。《西游记》全书100回,《水浒传》也是100回,两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跌宕。那么他们的情节大致可以梳理成几个部分?
明确:《西游记》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水浒传》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提问:这两部名著主要内容的结构安排是否一样?
明确:不全一样。
两书行文均为单线发展的线性结构。《西游记》主要分“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部分,孙悟空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人物。《水浒传》主要是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故事,起义事业作为全书的主要线索。主体内容《西游记》是纵向式结构,《水浒传》是横向式结构。
二、课文回顾
我们一起温习教材中的经典篇章,探究明确文章结构的模式。
(一)主体内容并列关系的横向式
课文回顾1:《雨的四季》《春》。
课文回顾2:《回忆鲁迅先生》。
课文回顾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
(二)主体内容承接关系的纵向式
课文回顾4:《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植树的牧羊人》。
师生讨论分析明确:
课文回顾1的两篇文章为写景散文,主体内容分别并列呈现雨的春、夏、秋、冬四季4个景色和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5个画面感。
课文回顾2的《回忆鲁迅先生》分别从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品评衣着、待人体贴、饮食喜好、调侃玩笑、接待“商人”回复来信等八个方面表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
课文回顾3中的三篇文章主体内容均为两大部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别从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表现来写闻一多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别从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展现儿童的情趣生活。《最后一课》主要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在最后一课中的表现来表达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写人写景的作文都可以采用并列关系的横向式结构材料,当材料可以多维度多侧面呈现主题时,可以学习课文回顾1和课文回顾2;当材料维度有限,仅有两个角度或者侧面可以呈现主体内容,还可以选择安排对照式结构来表现主题。
并列式横向结构主要通过多个视角、多重内容、多个侧面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这样文章就有了层次感、厚重感。
课文回顾4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内容。《散步》主体内容可以分为出现分歧和解决分歧。《走一步再走一步》主体内容可以分为出现困难和解决困难。《植树的牧羊人》主体内容可以分为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无论考场作文写人叙事都可以采用承接关系的纵式结构,着重写出事件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尤其是解决的过程应当细化,不能草草了结。
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人若看透自己,便不会小看别人。——老舍
材料二:美能够感受,也能够塑造,但却不能为它下定义。——爱默生
材料三:真正影响我们一生的,并不是你在哪里上大学,而且在哪里你学到了什么。——理查德·H ·肖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善于反思,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美是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在哪里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到的知识和形成能力……
写作要求:1.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明确: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在有限的文字里提炼出更深层的内涵”,材料中的启示如“善于反思”“美是多样的”“在哪里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等,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思路。但破题的思路可以不限于此,还可以从更具体的方面分析概括:
1.材料一中老舍先生的话不仅仅是教人要“善于反思”,还教给人“如何反思”“反思什么”。若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便能理解和尊重别人,不小看别人。
“如何反思”角度:(1)从原因反思,在过程中反思,对结果反思。(2)从态度方面反思,从方法方面反思。(3)从自我角度反思,从他人角度反思。
“反思什么”角度:(1)反思亲情的表达方式,反思友情的表达方式,反思人情的表达方式。(2)反思传统文化,反思现代生活方式。
“反思什么”横向式角度:(1)反思亲情的表达方式,反思友情的表达方式,反思人情的表达方式。(2)反思传统文化,反思现代生活方式。
“反思什么”纵向式角度:选择亲情、友情、人情的一个角度进行写人叙事,出现问题,产生矛盾,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可以是对原因、对态度、对方法等的反思,最后写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
2.材料二里“不能为它下定义”就说明了“美”多样性的特点。由此引申开去,什么是“美”?亲情、友情、师生情是“美”,一棵树、一朵花、春夏秋冬等是“美”,一本书、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也是“美”。人世间凡是让人精神愉悦、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景色、事物、情感都是“美”。找到“美”的切入点,从小处着手去写,这篇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美是什么”:(1)亲情是美,友情是美,师生情是美。(2)一棵树是美,一朵花是美,一片云是美。(3)四季是美:春光美,夏雨美,秋风美,冬雪美。(3)一个招手的动作是美,一个微笑的表情是美,一句问候的话语是美。
“美是什么”的横向式角度:(1)亲情是美,友情是美,师生情是美。(2)一棵树是美,一朵花是美,一片云是美。(3)四季是美:春光美,夏雨美,秋风美,冬雪美。(4)一个招手的动作是美,一个微笑的表情是美,一句问候的话语是美。
“美是什么”的纵向式角度:可以具体在开头写某次对“美是什么”的疑惑,接着带着疑惑行走,或者与人交流,或者读书学习,写出寻找问题的过程,在叙述描写中暗示美的含义,最后点明美是什么,卒章显志。
3.材料三,我们可以将句子概括为“真正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是我们学到的东西”。“东西”不要局限于“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它还可以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等,具体来说,可以是感恩、理解、尊重,可以是直面困难和挫折的信念和勇气等。
“学到的东西”:(1)是正确的三观。(2)是感恩、理解、尊重。(3)是信念、希望、勇气。
“学到的东西和形成的能力”横向式角度:(1)是正确的三观。(2)是感恩、理解、尊重。(3)是信念、希望、勇气。
“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纵向式角度:可以写自己或者某人学到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的过程,前半部分写遇到了因为缺乏某种知识和能力而受挫折,后半部分写获得这种知识和形成这种能力的过程,进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写作时可落脚于自己的成长历程,还可落脚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写最熟知的生活,聚焦成长中的蜕变,体验最美好的情感,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
四、学生操练:
题目:一路阳光一路情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2.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写作指导:写作本文,应赋予“阳光”以象征意义,并突出“阳光”一直以来对“我”成长的作用。“阳光”可以理解为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充满温暖的关爱以及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等。在选材上侧重于成长道路上充满温暖、真情的人或事。文章可以重点写件事,也可以写几个生活片段,应该用抒情议论的语句点题。为避免空洞,文章应该以叙事为主,抒情议论为点睛之笔。
学生讨论归纳:
横向式角度思考: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可是家庭、学校和时代;温暖的关爱可以是亲情、友情、师生情和爱国情。
纵向式角度思考:写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温暖关爱化解了成长的困难、挫折和矛盾。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快速搭建文章结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组织材料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可以说,立意构思完成后,下一步就可以打草稿了,要写出满意文章,还需要我们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