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学区 李 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尤其是通过文本细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会以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最后,对于教师而言,文本细读也是新课改对教师调整转变教学方法的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对文本阅读简单略过,而是要把文本细读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实际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还是热情的,只是相对于课堂中的文本阅读,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看一些生动有趣的小说和文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掌握全文将文本进行细读时,学生表现出的阅读兴趣不高,导致阅读教学文本细读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过短,教师想要通过在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细读并且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往往考虑到课堂时间过短的情况,在对文本阅读时会直接向学生们解读文章的内涵意义和中心思想内容,对文章的解读过度,这无异于是“灌输式”的阅读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并不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细读而提升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无法获得多样化的感悟及体验,只会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停留在原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许多经典的文章,也不乏优秀的美文,这些优秀的文章更多体现在语言、结构、思路及情意方面,需要细细品读,并从多个角度去挖掘文章的内涵。如在语言方面,应在词句赏析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从中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结构方面需要重视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在情意方面,注重文章主旨的解读。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细读教学时,往往只关注某一个角度,忽略了文章多个角度的细读价值,也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存在“看到什么就讲什么”的现象,以至于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所能够获得的知识与体验也是较为零散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出文本细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细读素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细读的价值。因为在细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只有对文本潜心研读后,掌握文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细读的体验。为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细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阅读文本细读的理论性专著,学习和吸收新的文本细读方法,同时加强平时的阅读,形成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另外,教师在开展细读教学之前,应沉入文本潜心阅读,真正走进文本中,读懂和读透文本,以此为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细读的备课工作,应从学生的“期待视野”着手,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赏读世界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明确教学目标,以此突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教案更加精练,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
根据大量的实践调查证明,小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时,虽然已经通篇学习过,但是当教师再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时,学生们却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不甚了解,对问题解答不出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次数过于少,对文章掌握程度还不够,在通读文章一遍过后就放置不管了,这也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过小,在对已经读过的文章或者不感兴趣的文章时,基本不会再去进行重复阅读,更何况是对文本细读。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设计一些阅读活动或者游戏设置,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对文章感兴趣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细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更好。比如,学习《亡羊补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狼、羊和羊的主人,创造出阅读情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阅读的兴趣,从而深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师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学文本阅读过程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是文本细读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意图。比如,学习二年级下册中的《蜘蛛开店》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白做事情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朝三暮四,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感悟文章的道理,还能在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开展细读教学时,教师也应抓住文本的“留白处”,这原本是美术中的绘画术语,后用于文学创作时,指的是未形成的语言文字,但能够使人想象得出的内容或意蕴。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留白正是体现出了作者在结构上的独具匠心,也是作者复杂内心情感的熔炼。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留白处”进行细读教学,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利用“留白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比如,学习《走月亮》这一篇文章时,文章中就有许多留白,如“啊,我跟阿妈走月亮……”,通过使用省略号来唤起读者对“我”跟阿妈走月亮时的情景,教师可借助这一留白进行细读教学,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并走进场景中,想象作者描绘的温馨美好画面,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感,体会留白中所表达的意义,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走进文本的世界中。
针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章解读过度的问题,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文本阅读时间,通过合理地对文本进行细读,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教师可以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阅读安排,在阅读篇幅较短的文章时,可以在学生每一遍阅读的过程中设置一个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回答,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情况。而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进行局部细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让学生通过局部的文本细读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对文本细读并不是意味着要对通篇文章的深入解读。比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局部阅读描写桂林山和水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漓江水“清、静、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把握文本细读的“度”,除了要合理控制文本阅读的时间外,还要把握细读的方向,最大限度地使文本细读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为此,教师在开展细读教学时,应在文本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多元化的创造性解读,切忌偏离文本的核心方向,应以文本价值为中心,在文本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对话。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神话等文本时,在细读时应重点放在寓言的理解和神奇的体会上,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因为寓言故事和神话本身就是一种“超然”的问题,不可忽视其文本的体裁而进行随意的细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过程中对文本进行细读,还可以使学生可以在课后时间对更多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还要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通过培养提升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世界更加客观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