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 孙俊杰
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价值的重要展现,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指的是学生对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旨在宣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学生尊重和利用地理规律。综合思维是指学生运用全面客观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解决地理问题。区域认知是指学生区分学习不同地理环境,认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的能力,符合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分辨地理区域,解答地理试题。地理实践力是学生自主完成地理实验,进行地理探究的实践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兼顾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共同发展,对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对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优质高效的地理教学。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等优势,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直观具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地理情境探究地理规律。这样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抽象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区域认知的培养效率。
比如,学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检索并展示松嫩平原、大兴安岭、黑土和黑钙土等地理照片,以此加强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然后我们可以播放东北地区的农民利用大型机械收获庄稼的视频片段,结合着视频片段向学生讲解东北地区地势地平、土壤肥沃的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另外,我们在讲解嫩江、松花江和辽河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时,我们可以展示现实中的嫩江、松花江和辽河照片以及人们灌溉田地的图片,以此加强学生对东北地区水资源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记忆。
一幅小小的地图可以透漏出众多的地理信息,而这些地理信息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识图读图能力去分析和发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地图的解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各个类型的地图,帮助学生养成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学习习惯,以此加强学生对不同地理符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想象力。例如,学习“认识区域”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海南岛的经纬图,告诉学生该地图的名称为“海南岛经纬图”,教导学生在解读地图时首先认清地图名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经纬线的数值,得出“海南岛位于19°20′N-20°10′N,108°21′E-111°03′E”的地理信息,最后我们要认识海南岛周边的行政区域,教导学生观察地图的图标,如行政区域分界线图标等,得出“海南岛位于中国雷州半岛的南部,靠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理信息,加强学生对海南岛海陆位置的认识。
地理知识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同时又能为人们的地理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帮助人们客观地认识生活现象。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元素,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形象、运用生活谚语等方式,加强地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提升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在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知识时,我们可以列举两个生活化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为“某山村干部带领村民利用当地的草坡放养黑山羊,待山羊长大后卖掉换钱。几年后,该山村的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水平,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山坡的绿草大大减少,引发了水土流失问题”。第二个例子为“在另外一个具有相同自然地理条件的山村,人们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在山脚下种植红提子,最终获得了大丰收,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能危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推动学生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角度出发,思考区域发展问题。
在我国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向学生宣扬人地协调观的思想、传授人地协调观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知识,抓住合适的课堂教学时机,将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此加强人地协调观对学生的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为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践行人地协调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学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知识时,我们可以结合匹兹堡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可以提问学生“匹兹堡的例子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加强学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受到地理环境影响”的认识,以此将人地协调观的相关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地理实验和理论知识共同构成了高中地理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地理实验室进行操作学习,首先示范操作地理实验的各项步骤,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地理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最后教导学生整理实验用品、打扫实验室的卫生。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土流失的地理实验,进行对比实验学习,让一组学生用光滑的斜面代表山坡,在斜面上覆盖薄层黏土代表植被不良的山坡;让另外一组学生同样用光滑的斜面代表山坡,但是在黏土上覆盖棉质毛巾表示植被良好的山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让两组学生同时向模拟山坡上洒水,观察哪组模拟山坡上的水最先流出,以此培养学生研究植被覆盖率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影响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地图解读、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丰富地理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地理观念、发散地理思维,增强地理探究力,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