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在我国当前科教兴国的教育基本方针下,高校教学设备逐渐完善,教学体系先进,已经大幅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这要归功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教学效率大幅提升,但当前教学体系也越来越依赖设备仪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高等教育院校作为我国实用型全能型社会人才输出的主要渠道,应该做好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稳固教学效率,为未来社会发展和教育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层面优化是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思想层面虽说是抽象的,但他的重要作用却是管理体系中无可替代的,只有将思想层面进行完全升华,才能保证从根源上开展体系优化工作,思想是行为的标杆,所以高校应着重进行思想层面改革,培养学生现代化竞争观念、创新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局观等。
管理手法的现代化就是高校对自身技术手段进行创新的体现,现代化的管理就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工作提升效率,借助其高效,精确的特点,完成数据统计、类比等工作。另外,高校要时时关注科研消息,对新兴科学技术及时了解分析,试用等,例如现代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这些技术手段是人类经过推敲创造的优质资源,学校应加以利用,提升自身整体水平。
工作人员现代化要从专业技能方面入手,这项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老师来开展的。首先,要对新任老师进行筛选工作,在招聘老师时应注重考核其现代化水平,能否使用现代化设备,能否正确配合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年长的老师要注重自身现代化技能水平的提升,不耻下问,多向年轻教师学习现代化知识,并主动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现代化内容。
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要从规章制度人性化入手,现代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样、高效,规章制度的多样性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方针,对学生和教师实施激励政策,在日常规章制度方面,跟随情况变化制定相关弹性的奖惩措施,确保规章制度能适用于所有情况下,使其具有包容性、适配性。学校身为教育机构,惩罚措施要以帮助学生改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惩罚措施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当前高校工作人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手法普遍单一,对现代化技术了解不多,不明确其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也不会主动使用现代化方式,严重制约高校现代化发展。因为当前工作人员对现代化了解较少,在教学活动中会产生抵触情绪,害怕无法正确运用,误人子弟,同时主动性不强,现代化意识不足。
现代化管理主张高效性和多样性。首先,高效性是指借助现代化设备进行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对现代化设备了解不多,导致其对现代化进程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了解掌握。其次,多样性是指管理体系中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先进理念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多样性性格,确保在未来学习生活中能发挥自身优点,优势带动劣势,实现全方位发展。
在管理方法方面,现代化提倡先进高效的管理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无法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因为其对现代化技术掌握不牢靠,无法灵活应用,在讲课方面只是使用传统的口述教学,在讲台上靠口述表达想法,让学生自行联想。课后依旧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想要用量变引发质变,用刷题的方式帮学生发现不足,再针对性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对题型记忆死板,缺乏活用性。
人力资源一直是教育行业的头等大事,只有教师水平跟上了,学生学习效率才会获得提升,因此专业人才是当前教育最稀缺的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只看师范方面的专业技能,对现代化技能掌握程度要求不高,导致教学制度一直无法创新,还是开展题海战术和口述教学,严重制约学校现代化发展。
学校对现代化技术加大宣传力度,要从文化建设和教师水平提升两方面入手。
1)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方应定期开展宣传讲座活动,并勒令教师全员参加,讲座内容主要围绕现代化技术重要性和便利性开展,帮助老师了解现代化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融合现代化思想,以公开课形式定期验收老师现代化进程。另外还要在学校公共设施滚动屏上展示现代化技术宣传短片,培养教师和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兴趣。
2)教师水平的提升。校方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教师了解现代化技术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和多媒体设备使用方法,确保现代化技术使用水平满足日常教学活动要求。
完善管理体制就是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的做法,首先是对学校规则方面进行优化,将规则制定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上,将规则人性化更改,确保不同状况在不同情境下获得最合理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从心底信服,主动遵守规则,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其次要对奖惩制度进行完善,定期开展表彰总结大会,对先进个体或群体进行表彰并发放一定奖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发展进程和现代化进程。
创新管理方法主要要从技术手段创新和硬件设施优化两方面入手。
1)技术手段方面。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要基于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将传统的管理方法改为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体现管理方法人性化多样化,并且积极和其他院校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传授心得经验,促进教育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加快现代化进程。
2)要了解硬件设施的发展,对新兴技术及时进行了解适用,评估其可用性和性价比,及时对自身实验仪器进行更新换代改良,确保实验仪器能正常运转,保障学校教学效率,为未来教育行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这项工作是高效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部分,现代化教育主要包括对整体教育理念、共同目标、教育内容、优化学校结构、硬件设施配备、师资团队和理体系的创新优化。要对整体的工作人员实现从思想层面到实际层面的全面优化,设备管理只是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内容中的一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的设备,所以实现设备仪器的现代化管理,便能够为整体的现代化优化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其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现如今,高校的实验仪器是为数不多的重要教育主意,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很多微观现象,同时也是衡量人才是否具备现代化教育能力的重要测试,如果相关的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或功能不齐全,会使得诸多现代化教育人才工作无法开展,整体的优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而言,不具备足够的现代化设备,无法完成合理优化。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依靠仪器设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对实验仪器的现代化管理,也是实验室整体水平提升和优化的必然需要,随着高校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作为现代化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必须被提倡的,带实验教学,其特点便是离不开相关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在复合型科研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足够质量的硬件设施及实操能力,便无法得到提升,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另外,现阶段各高校所拥有的实验仪器数量众多,且种类繁多,复杂精确度非常高,但其多样化功能的实现是由于内部结构的优化,但这样的便利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来源,相对应的,设备运行压力也不断增加,使用寿命不断缩短,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其安全隐患,一旦发现,立即解决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误操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国家一直认为社会的发展要秉承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基于此,不断地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创新,使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养速度逐渐增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实验教学在教育机构中不断的实行所获得的反响是积极正向的,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针对其重要地位,教育机构必须要合理保障实验仪器的质量,确保其功能发挥全面,推动行业教育化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未来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教育行业大放异彩的当下,对高校实验设备仪器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三点策略,旨在全面减少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代化难度,为教育行业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机构身为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该适时对自身管理体系技术手段进行更新,确保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