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王 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借助聆听、表现、创造等音乐活动,让学生领略其中美的内容,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在当前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于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美的体验。音乐美的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曲式、力度等内容,其中旋律、节奏、和声与音色是其中的四大要素。旋律是风格化的,易于被记忆的要素,能展示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声是两个或更多的乐音引发的共鸣,有突出自然界和谐规律的协和和声,也有突出动力性的不协和和声;节奏是长短音有规律的融合,有跳动、律动等节奏,有缓慢、快速之分;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相同的乐器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也会存在音色的差异。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接受听觉的刺激,能引发学生的体验、想象,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从而能体悟作品的美感。
歌唱是情感外露、表达抒情的活动,能给人带来内心的愉悦、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满足。歌声是最难以模拟的声音,是人们最为得意的贴身乐器,当人有情感表达的欲望时就会产生唱歌的冲动。歌曲能以美的形象感染学生,让音乐浇灌孩子的心田。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可以习得音乐知识、掌握音调、节奏、情绪的变化,感知弱力度的要素,能提升自己的识谱能力。学生在学唱中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的风格,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入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白鸽》一课内容时,首先教师呈现和平鸽的图片,并创设情境:“鸽子能为人们传递书信,曾口衔橄榄枝给战火中的人们带来和平的希望,谁能模仿一下鸽子的叫声?今天我们班级也来了一只小白鸽,它也想歌唱,让大家闭上眼睛,细细聆听。”教师让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情绪,范唱第二声部,让学生说说小鸽子会用怎样的声音呼唤我起床呢?(亲切、急切)接着让学生复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共有几个乐句?有没有你认为熟悉的乐句?最后让学生随琴学唱,感受第一乐句的旋律特点。学生运用活泼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可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谈,让他们体会歌曲的情感;可以借助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交流;可以借助故事编讲,或图片欣赏、情景引导等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发学习歌曲的兴趣。歌唱除独唱外,还有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在齐唱时要声音整齐、协调统一;在轮唱时要保持各声部的声高、节奏的把握要一致;合唱要做到浑厚、和谐,富有立体感。
器乐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乐器发展的历史、作品的结构与风格,从而能促进学生对器乐作品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器乐的同时,要学会视谱,能把握音准、节奏,能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迁移。器乐的学习能活化课堂氛围,充实学习内容,能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学习苏少版三年级下册《幽默曲》一课内容时,教师播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乐曲的主题a,大家知道这首歌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教师完整地播放这部作品,让学生数一数主题a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当听到主题a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主题a的旋律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觉?作曲家在五线谱中是如何表现轻柔、有弹性的?教师是用什么声音来哼唱旋律的?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中感受这首歌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并引领他们运用聆听、律动等方式理解作品,了解其中的音乐要素。
器乐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多种器官的协调发展,学生能动脑思音、动眼视谱、动耳闻音、动口唱调、动手弄器,通过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教师在乐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为选择合适的乐器,可以从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簧片乐器中选择。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乐器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实物的展示、图片的呈现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乐曲产生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演奏乐器,让学生从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的风格,能被悠扬的笛声、婉转低沉的琴音、富于变化的电子琴音色所吸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乐器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介绍名家的音乐作品或一些名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器乐发展背后的音乐文化。教师在介绍后可以让学生去尝试,以激发学生演奏的欲望,教师要因势而导,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名称,使用乐器,弹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带领学生去感知作品的风格、节奏、速度等元素。在学生逐步对乐曲熟悉之后,教师让学生了解乐器及各声部的特征,通过教师的示范、乐器的弹奏、节奏的练习等,促进学生对乐曲的深入了解,为后面的演奏打下基础。学生在分组练习中要形成视谱的意识,通过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提升学生的演奏效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读谱、背谱,促进学生记谱能力的提升。在合奏练习中,力求放慢速度,让学生在演奏中及时调整,从而能产生良好的合奏效果。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感知、体验、想象、理解等综合性的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拟人化的情节、趣味的内容。教师要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施教。如,在苏少版二年级上册《过年我当家》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看拍篮球动效表演的视频,让他们说说视频中的孩子在做什么,听听他们拍出了怎样的节奏,请用自己的小嘴巴说出刚才听到的节奏,跟随教师一起把这个节奏拍一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满足于活泼、快乐、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他们在音乐欣赏中更侧重于对音乐的鉴赏、理解,能形成审美趣味。教师要引领对比、分析作品,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内容。教师让学生欣赏音乐,感知音响,在整体感知中提升辨析音色要素的能力。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能获得直感式的体验,能理解乐曲中蕴含的情境,让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从中体会音乐之美。教师要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让他们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师要营造欣赏的氛围,引领学生想象、创造。教师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积极融入音乐活动中。不同的节奏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感受,激越使人振奋,舒缓使人沉静。教者要引导学生由音响的艺术模拟、审美通感、移情引发想象,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样的审美活动,增进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