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艳春/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010051
牛、羊养殖历史悠久,养殖经验丰富、品种资源丰富、最佳的生态福利、最优质的肉奶品质,但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养殖水平总体偏低,依然设施简陋、态环境破坏严重、疫病情况复杂。但各地培育的牛羊地方品种占据核心竞争力,引入的良种发挥着重大的产业潜力。诸如小尾寒羊、湖羊、大尾寒羊、滩羊、乌珠穆心羊等成为极具市场潜力和优势的地方品种;黄牛、水牛、牦牛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口感好成为主要的优势,如延边牛、蒙古牛、哈萨克牛、太行牛、达木黄牛等,成为主要的黄牛肉牛品种。未来,抢占品种就抢占先机,选育原种、扩繁良种、推广杂交种、培育新品种业已成为牛羊品种繁育的主要路径。
随着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副产物饲料化、地方黄牛高附加值化、限制放牧加补饲、集约化专业化育肥、疫病防控技术体系、肉牛繁育技术体系、肉牛屠宰与分割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力度的加大,使肉牛、肉羊产业初见成效。如何高效突破一些产业瓶颈,是当下牛羊养殖产业化发展的着力重点,如养殖规模比重低,生产方式落后;专门化生产品种缺乏,生产水平低;母畜养殖总量不足,比较效益低;异地育肥为主,疫病情况复杂;养殖较为分散,肉品质量较差;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防疫体系薄弱,软肋问题突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草畜配套、产业互补未系统性高效落地。
养殖环境因素常常决定着养殖场能否健康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养殖场所处的大环境、养殖动物所居的小环境以及动物机体的内环境。牛羊养殖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光环境调控技术、温度环境调控技术、粉尘、氨气等舍内空气环境控制技术、水环境的调控和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的处置技术,广义的环境因素包括饲养方式等福利环境、圈舍设施等空间环境、饲养密度等群体环境、场舍布局等生态环境。
场舍选址与布局,必须根据当地种植业规模、土地对粪污消纳能力、河流的污染物容量等,应以地定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既要避免环境的污染与被污染,又要注意到牛羊对环境必要的适应能力;既要看到应激对牛羊生产不利的一面,又要认识到牛羊对应激也能适应的一面。因此,环境调控和管理必须注意创造适宜环境且以牛羊舒服为原则,又要有利于牛羊生产性能发挥且节约环境工程投资和能耗。
牛羊养殖过程圈舍的小环境控制,主要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通风换气、饲养密度、噪音和生物安全。因此圈舍小环境的设计,应以信息、生物、环境工程和经济管理等技术的融合,实现不影响不污染和不被影响不被污染的环境控制目标。
牛羊舍的建造必须符合科学、安全、环保、经济的原则,不同的养殖类型则有着不同的圈舍设计和建造要求。选址要求是地势平坦稳固、水电充足、交通便利、空间独立;建场应当通风好、排水好、光照好、排污好,生活区和生产区分隔,健康圈与隔离圈单设。
牛羊圈舍设计与建造是一门专业技术,需要畜牧、兽医、环境、建筑等专业人员的协作。通常采用单列半开放式建筑结构,建筑参数根据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等适度调整。以肉牛为例,建肉牛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一般每头牛占牛床宽1.4m 计算。
牛羊在维持生命、生长、繁殖和生产奶的过程中,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牛羊所需要的营养种类虽然很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5 大类: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生产实践中应根据牛羊的不同生长阶段投喂相应的营养物质并保持均衡,不足或过剩对牛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任何一种矿物质的供应不足,均会导致牛羊衰弱、功能紊乱,表现在食欲减退、饲料利用率降低、繁殖功能受损、骨骼病变、生长阻滞等;但矿物质食入超过安全用量则会造成危害或引起急性中毒。
在集约化、规模化、高密度饲养模式下,牛羊长距离跨区域高频率贩运,过度追求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牛羊传染性疫病、喂养类疾病等呈现多发的趋势,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传染类疫病的防控决定着养殖场的生死;瓣胃积食、瘤胃鼓气、瘤胃酸中毒等消化道类内科疾病决定着牛场的效益;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必须高度重视、严格防范;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和新生仔畜疾病等依然不可忽视。
养殖实践中,应当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原则,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实施检疫、严密监测,在技术措施上采取严把购买关、检疫关、消毒关、卫生关,严格进行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培养健康牛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