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梅,王 妍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与劳动教育紧密相连,在高职教育阶段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既是高职院校响应党中央对劳动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践行五育并举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亦存在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的现象。具体体现为部分青少年具有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惜劳动的表征。基于此,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强调要切实加强各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培育具备完满工匠精神、积极劳动意识、高超劳动技能的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多次强调劳动及劳动教育重要性。2013年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2014年提出“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2017年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2019年新年贺词中称呼人民为“奋斗者”、“建设者”、“参与者”、“劳动者”;2020年在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的回信中肯定广大劳动群众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勉励大家要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共克时艰继续在平凡岗位上用劳动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劳动教育对人才培育而言十分必要。指出要努力构建五育并举的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促使学生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建设祖国。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劳动者,借助大国工匠、劳模、同辈榜样事迹及经验分享等途径,传递和培育工匠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充分认识和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多方联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意见》指出劳动教育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综合实施进行劳动育人实践。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国家劳动教育精神,强调职业教育要结合自身特质,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出发,联合企业行业进行基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精神培育的劳动教育。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劳动教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彰显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强调学生身心参与、手脑并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教育要依托专业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公益服务工作、实习实训等真实性生产和服务型劳动等。
2020年8月,天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应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调动各方资源,通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020年8月,天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途径做出具体指导,要求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展不少于16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开展途径,鼓励从企业引进或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参与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动教育。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劳动教育的要求,作为“双高”校建设院校之一,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从顶层推进、制度优化、课程建设、完备保障四个方面入手试探高职院校践行劳动教育之路。
良好的组织队伍是劳动教育践行探索得以实践的先决条件。2020年5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专班,并下设劳动教育教学研究组。研究组在架构上,学院主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两位副院长担纲总指挥;参与天津市教委劳动教育政策制定的资深教授担任总指导;来自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就创业指导中心、思政部及二级学院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协同参与。在工作思路上,教研组遵循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原则。在工作内容上,教研组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进行文件学习、制度制定、课程建设、活动谋划、科研探究和具体行动落实工作。在教研成果上,教研组已组织教师参与2次劳动教育专题培训,参与一本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撰写完成学术论文6篇。部分教研成果已应用到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中。
完备的制度与方案是劳动教育得以具体实施的先行保障。2019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双高校建设方案,从顶层制度上谋划劳动教育落实措施;同年,制定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包含16学时,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0年,修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学分制度》,增加劳动教育活动学分,要求学生除达到人才培养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另需修完18个思想教育实践学分才能毕业;同年,制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扎实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将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纳入学生考评体系;制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体验垃圾分类,形成良好习惯。
课程建设是劳动教育得以进行的必要路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N课程、劳动+N活动三个维度的内容。力求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全部教育教学过程,形成360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
劳动教育必修课,是指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重点围绕劳动观念与态度、劳动安全与法规、劳动习惯、人的全面发展四个维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劳动专题教育。
劳动+N课程,是指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公共课、融入专业课、融入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其中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公共课旨在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的规范意识,涵养学生对劳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能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劳动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劳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强化对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的培育。劳动教育元素融入顶岗实习,旨在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职业实习、见习中熟知劳动标准、规则,积累劳动经验,进而具备能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劳动+N活动,是指将劳动教育元素通过多样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强化劳动教育习惯和劳动教育能力养成。主要特点在于依托校内、校外、家庭三维联协,兼顾校园文化、专业特点、社会资源三方因素开展多样活动。
多元的保障措施是劳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劳动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构建、多元结构师资的培育、注重劳动的氛围营造入手给予劳动教育的实施以必要保障。
1. 构建校内外实践基地
秉持“时时可劳动、处处皆基地”的大劳动教育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社区、企业,利用校内外多元资源构建广泛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例如,学生可在校内大师、劳模工作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基于职业劳动技能的劳动实践;在企业工厂进行专业技能的见习、实习;在社区服务站进行公益服务劳动;在乡村田间进行农业生产实践劳动等。
2. 培养多元结构师资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劳动教育活动同样如此。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师资团队由专业课教师、创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校内外劳动模范、技能大师、优秀毕业生共同构成,给予劳动教育立体式师资保障。同时,要求教师先要参加劳动实践,学习有关劳动文件并积极参加劳动教育专题研修,取得劳动教育方面的研修证书方能指导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目前教学团队已经形成教学、科研并进,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提升劳动教育的综合能力。
3. 营造注重劳动的氛围
良好的劳动氛围营造是巩固劳动教育成果的必要保障。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校现状,通过教研探究,最终确定从以下4个点切入,营造懂得劳动、能够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校园氛围,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
(1) 联用班群组织:利用班会课、线上课等,加强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生态文明观引导和强化思政教育;
(2)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勤俭节约、劳动光荣的氛围;
(3) 注重专创融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专利发明、互联网+大赛等;
(4) 优化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工匠精神的引导,学分与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践行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创造出可为借鉴、参考、复制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依旧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有待提升的方面,例如制度落实深度可进一步加深、劳动教育与课程融和程度可进一步优化、保障措施可进一步扩展等。还应继续思考如何进一步建设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专项培训提高专职劳动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手段细化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
此外,高职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与其它教育阶段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展开要与其他教育阶段相互配合。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之前应调研中职院校、高级中学、大学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做好高职阶段贯通式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