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学区 崔秀娃
朗读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文学美以及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文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提升朗读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当前虽然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制度已日趋完善,但朗读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无疑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借助朗读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借助朗读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朗读理解文章、进入作者的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口语交际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科技也日益发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必备能力。而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朗读是帮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的基础教学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可积累起丰富的口语素材,培养起学生敏锐的口语语感,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必定熟读到能背诵,甚至能够倒背如流。这里的读,并非机械化地念字,而是在需要耳、眼、口、脑这几种感知器官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有利于学生提升理解能力,随着朗读量的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对于课文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朗读教学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理解能力。
语言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所谓思维,也就是事物在人脑最直接的反映。思维能力是把问题抽象化和复杂化的一个过程,是信息通过人脑,经过概括、综合和分析等过程,转化成能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理性认知能力。语文学习中离不开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同样也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因此,教师要从语文入手,通过朗读教学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学生大都会跟着读,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配合完成教师的朗读任务,小部分学生只是动下嘴巴不发出声音甚至根本不愿意朗读,还有的学生在朗读时走神分心。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外朗读作业,学生也是敷衍了事。总的来说,小学生对朗读普遍兴趣较低,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除了自身喜好之外,学生难以感受到朗读带来的乐趣,这也是兴趣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只关注朗读的声音,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只关注表面技巧,不重语文内涵,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真正能参与到朗读中的机会并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其他同学或者教师朗读,而不是自己的言语体验活动。特别是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时,教师只会选取个别同学来作朗读示范并加以点评指导,而为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挑选的也是平常较为自信活跃或者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真正需要被指导的内敛沉默或者水平不足的学生却被教师忽略了。长期下去,课堂中的朗读成了朗读能力优秀的学生的展示环节,朗读能力差的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帮助指点和锻炼机会,朗读能力、朗读兴趣和朗读自信都随之降低,并形成恶性循环。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被教师鞭策着朗读的,朗读是为了应付教师,根本没有把自己投入到朗读中。长期下去,学生养成了朗读时三心二意的习惯,朗读漫无目的。一些教师还片面地觉得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问,还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未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潜能,因此学生难以通过朗读准确理解写作者的写作用意,而只是单纯地重复某一段话。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对朗读进行指导、示范与练习,就不算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任务,而且若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只注重朗读形式而不把朗读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朗读教学是一种再创造性活动,朗读教学可助于深入去理解文章的内容,用声音、画面以及意境来把握文章的信息。然而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解,把每一节语文课都上成了“机械”的讲解课,教学目标是为分数而努力,为升学而努力,这就失去了语文课堂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固有观念,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将朗读教学加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转变只看重学生成绩的旧观念。朗读教学能将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感受课文的魅力,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阅读成绩。
在语文朗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跟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具体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不少教师注重要求学生“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地朗读”,然而要怎样读得“更好”以及“更有感情”,却没有相应具体的指导方法。结果可想而知,学生重复多遍地朗读却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表现出的不满意,会影响到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此外,还有一些教师的指导方法不恰当,一味强调学生哪些字词要读重一些,哪些地方读快一些;哪些句子读高一些;哪里读开心点;哪里双读悲伤一点,却不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课文并发挥自己的想像与联想,教师不做示范并且指导方法含糊笼统,学生朗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在朗读上给予学生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指导。
毫无疑问,大多数小学生天性较为外向活泼,荣誉感也很强,他们很渴望表现自己并且得到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校里开展组织各种课外朗读活动,开展竞赛,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朗读材料,吸引学生参与到朗读的艺术活动中来,将学生融入朗读情境中去。可以开展全校、年级或者班级的演讲或者朗诵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比赛让学生勇于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勇于表现自己,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学地位。对于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应动用可利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来加强和深化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正确具体的有效指导,并且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