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转(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山西 运城 044004)
化工产品即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结构、或合成新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化工产品”[1]。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化工产品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标准的产品质量是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高要求的前提。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测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某种产品是否可在市场进行销售流通、是否合格,都需要针对性的产品检验检测。现今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日趋成熟,相关检验标准更加严格[2],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但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发现人员综合素质、原材料质量、所用检测设备等多因素均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因此要使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准确率与效率得到提升,还应结合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策略制定,从而让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所以致力于该主题展开探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经济发展背景下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
化工产品检验工作的开展主要涉及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通过标准的检验检测方法把与行业标准不相符的产品给予排查,再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责任追究[3],来使化工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得到保障。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排除,提高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使得购买者权益得到保障,让化工产品得到安全高效应用,实现良好信誉度的维护,确保化工企业得到长远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我国在化工产品生产研究方面的时间较晚,虽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仍在粗放管理阶段,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外加化工产品原材料性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4],增加了运转与保存难度。又因不少化工企业在化工产品生产管理期间对其检测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让原材料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出现磨损、毁坏等情况,进而影响原材料性能,甚至会让部分重要化工原料发生泄漏,直接对作业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检测人员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专业意识不强,对产品标准缺乏充分理解,在检测过程中未做到严格按照标准规则、操作程序等展开规范操作,同样会让检测结果发生偏差。并且,检测人员对化工产品随机抽放方法掌握不到位,对于检测期间形成的各类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信息未做到及时记录,也必然让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此外,数据分析是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故而应做好相关干扰性因素的排除,将不同组别数据相互间误差控制到最小,并开展规范严格的数据处理,方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现实生活里仍存在着因为数据分析误差排除不到位而导致质量检测结果存在偏差的情况,这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质量出现不合格现象,但总得来讲产品生产工艺越先进,生产流程越规范,产品质量越有保障。当前我国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因受成本资金投入的影响明显,化工生产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慢、生产手段落后,方法过于单一,必然会影响产品生产效率,进而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为产品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第一,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对所使用设备与试剂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开展质量检测的各项设备仍较陈旧,仪器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差,会让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同时,化工产品检测时会用到一些试剂,如果试剂配比不合理或选择不适宜都会让检查结果有误差,这同样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第二,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社会经济在向前持续发展,所使用的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环节必然会出现各种不符合,与具体工作要求不适应。第三,追求利益的思想意识以及人为的成本节约行为是影响产品质量检测的最为恶劣的因素。无论何时这种思想都是产品质量检测的最大敌人。
化工产品生产原材料的使用对产品性能以及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这一环节进行防控,需加强原材料管理,具体做法为:第一,做好原材料质量把控。负责采购的人员在原材料购买过程中需进行适宜供应商选择,并将原材料使用前的检测工作落实到位,让原材料入库前的质量达标,与化工产品生产需求相符;第二,化工企业需专门针对转运过程进行完善的运输体系建构,避免化工材料运输期间发生泄漏、损坏等质量问题,同时也让运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产品成本核减、企业负担承减;第三,需结合化工产品原材料类别、性能等选择湿度、温度、与光线均满足要求的库房环境进行妥善保存管理,使原材料存放规范性与合理性更有保障,为质量检测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质量检验工作的开展流程复杂,但也较枯燥,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存在疏忽大意的思想,每项流程均应按照行业标准来完成,同时化工检测工作的开展应坚持做到统一性、强制性,规定的标准一旦采用,在具体实践里则应严格执行,并对标准规则进行调整与完善,促其更加合理。同时,在实施质量检测体系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制度应当采取不同的执行办法,并注意观察执行效果,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积累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妥善的处理,对于无法自行处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领导,然后经协商交流的方式来对整个检验检测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将可能的问题根源仔细查找出来,并对问题出现的类型和原因进行整理分析,为检验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检验检测标准正在逐步完善和规范,尤其是近年来,这种发展势头非常迅速,企业的管理也应顺势而为,摒弃老旧模式,迎接新的、专业的、规范化质量检测管理势在必行。
第一,若要使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提升, 应明确检测人员的各自职责,注重每个环节,便于在出现问题后可及时追责,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二,聘请专业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并且要注意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与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内容除了专业质量检测知识外,还应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促其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为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这对化工企业的稳定发展更有利。同时,要注重将岗位培训和日常实践进行整合,组织开展短期集训、工作研讨、业务讲座等多样化活动,促其能学习他人做法中的闪光之处,改正自身技能短板,达到取长补短。此外,应定期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具体做法为:(1)要求工作中做到虚心向其他同事学习,自觉与其他同事交流,使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2)充分依靠微信、QQ、微博、电视等平台对质量检测人员实施基本常识、理论、内容的宣传教育,并通过每次的例会、年会等为其播放因对待工作粗心松懈而导致群众财产损失,生命受到威胁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形象化教育、启发性教育与感染性教育,促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达到强化人员道德建设之效。第三,化工企业相关人员在具体检测工作中应注重观念转变,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对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树立正确观念,端正态度,明白只有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才能保证企业得到稳步长远发展,从而坚持高效、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先进质量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引进,使检测工作的开展更具专业性。
第一,检测时需选择精准度高与产品类型相符的设备,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近年来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且仪器设备质量更是不断提升,行业特性凸显,无论哪种检测仪器都是产品质量检测必不可少的。故选择高精度、高准确性的仪器是检测质量保证的前提,企业领导要有这方面的意识。第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不断调整与完善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使体系更具规范性、可操作性,更适宜企业生产的需求。为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检测人员可根据规定,严格按照体系内容来开展工作,减少或避免失误,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化工产品质量,进而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准确性带来影响的各项因素,且站在客观视角制定应对策略,能让化工生产安全性更有保障。所以,应注重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检测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强化化工产品原材料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不利因素被消除,为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增强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