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茹,陈京生(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腐蚀、毒害、燃烧、爆炸、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高校实验室特别是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开展本科基础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训的基地,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2]。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本科生培养要求的提高,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实验项目和内容逐渐增多,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教学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的财产安全以及自然环境安全。因此,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已成为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3]。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并针对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管理力度、改革和发展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进步。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采取的仍然是传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购置、存储、使用和废弃等管理分散、过度依赖人力等,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不能全面、实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状况,存在难以预先辨识的潜在风险[3-4]。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育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信息化管理成为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必然发展结果,其不仅可以提高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精准化管理,降低和减少潜在风险[3]。因此,本文在全面剖析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从购置、存储、使用到废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方案,并从管理制度和监管系统上提出了保障体系,以期促进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统一化、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本科实验教学的顺利、安全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目前,在高校本科实验教学中,由于专业、教学内容和所用危险化学品的不同,大多数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置、存储、使用和废弃等管理工作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且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实验室,仅由各个专业实验教师在各自教学实验室单独管理。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不一,分类和保存方法不同,且分散存储在不同的教学实验室,很难对所有教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统一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方法相对落后,不仅人力、物力消耗大,管理效率低,而且不能实时了解危险化学品的购置、存储、使用和废弃情况,容易造成库存积压、药品变质、废弃物处理不及时等现象[3-5],增加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风险。
各个专业实验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各自购置所需危险化学品。这种分散购置不仅不利于危险化学品的统一化管理,而且有时会造成危险化学品的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过期变质等,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如:某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量很少或极少,而供应商仅按整瓶出售,所以各教师不得不购买整瓶;由于教学内容或方法的改进,某些危险化学品不再使用;某些教师为了避免因试剂准备不足耽误实验教学的风险或者为了避开多次购买手续繁琐、耗时长等问题,一次性购买超过实际需求量的危险化学品,以致不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完。以上情况均会导致危险化学品在本科教学实验室的过量或过期存储,不仅不同程度地造成学校资金和物资浪费,还会带来一些隐形的安全风险[6-7]。
鉴于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各高校应顺应教学和科技信息发展的潮流,成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利用信息化技术,由专人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从购置、存储、使用到废弃全过程的信息化统一管理,构建危险化学品购、存、用和废的动态数据库系统,对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这样既可以免除人员的繁冗劳动,又能清晰明了地监测危险化学品的状态,还能使各个专业实验教师及时掌握所需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和最新信息,根据需求安全、高效地使用危险化学品,有助于实现危险化学品的统一化、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
为了加快危险化学品的周转、降低长期存储潜在的安全风险、减少因过期失效而造成的浪费,各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首先要对危险化学品实行最短存储周期管理,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购置量[8]。各个专业实验教师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需求,制定详细、合理的购置计划。危险化学品专职管理人员对所有专业实验教师提交的采购计划进行信息化统计和整合,并核对各种危险化学品的现有库存量,根据实际需求,统一向学校申请、购置,确保危险化学品从源头上做到“来路清白”,且购储量合理。购置完成后,及时将各种危险化学品的详细购置信息,如采购品种、采购量、采购渠道等,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专用电脑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服务功能,做好信息录入和资源共享。
在危险化学品的统一存储和管理中,由于种类繁多、性能复杂,需根据各类危险化学品性质的不同,将其分类存放[9]。如:将所有的危险化学品分类为强酸(如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磷酸等)、易爆化学品(高氯酸、过氧化氢和硝酸钾等)和易制毒化学品(甲苯、三乙醇胺和三氯甲烷等),每类分柜存放,且在同一存储柜中,固体和液体化学品分区(层)隔离储存,相同化学品分装在同一存储箱内,以确保各个危险化学品之间不会发生反应,稳定、安全存储。每个存储柜配备相应化学品的存储清单(包括化学品名称、CAS号、规格、数量、有效期、入库日期、存储位置、供货商等)、安全防护(如危险标识、警示牌以及安全操作和规范使用规程)和应急处理(如紧急处理方案、口罩、防护眼镜和面罩、手套和防护服以及医药箱、淋洗器和洗眼器、灭火器等)设施。同时,确保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存储柜及其存放条件符合要求,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和危险因子,做到防患于未然。每个存储柜的使用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10]。存储完成后,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将各种危险化学品详细的存储及其配备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并向所有实验教师做好资源共享。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坚持“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各专业实验教师使用前,需进行网上申报,危险化学品专职管理人员审批后,方可领取、使用,并实时填写领用登记表(包括化学品名称、性质、领用数量和日期、使用用途、领用人签字等信息);使用完,凡有剩余的危险化学品,不得私自保存、丢弃或倾倒,应及时归还储存室,并与管理人员确认归还时间和药品余量,填写归还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对药品的取用和归还信息进行网络更新,实现危化品存储和领用的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化学品残渣、废液等,严格按照“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集中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各个专业实验教师对各自教学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化学品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贴好信息标签(包括废液种类、主要成分、产生实验室和时间等)和相应的危险标识,分类存放管理,杜绝随意混合存放。危险化学品专职管理人员联系学院或学校专门人员,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并及时做好信息化登记和共享。废弃危险化学品信息登记和共享工作的完成实现了危险化学品从购置、存储、使用到废弃全流程的存档和可追溯,为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供了保障。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系统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切实实施、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11]。首先,必须制定一套严格且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安全事故预案,提高应对突然情况的处理能力等,确保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信息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科学管理[9,11-12]。其次,在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建立预防为主的观念[12]。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如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人脸识别等与电脑或手机相连接,随时、随地监管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的情况,不仅可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还能实时记录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实现痕迹化管理,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依”[11]。
危险化学品的科学、高效管理是高校本科实验教学顺利、安全开展的重要基础,在本科教学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动态数据库系统、实时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从购置、存储、使用到废弃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辅以管理制度和监管系统上的保障,可以有效地促进危险化学品的统一化、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高校本科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后盾。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相关政策、软硬件设施和实验室管理队伍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利用更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寻求更切合实际、更高效的管理策略,有待于广大实验室工作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