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

2021-01-08 15:32郭凤海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军事战争现代化

郭凤海 荆 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地位作用。军事理论现代化是强军兴军的思想保证。对军事理论现代化认知有多深,决定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能走多远。我们要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高度依赖现代化军事理论作支撑;要适应世情国情军情变化,有效应对新军事革命挑战,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立足上流,在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中赢得主动,理论的先进性具有全局性支撑作用。

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与全面展现时代大势的有机统一

军事变革是先进军事理论力量的实现和确证。越是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就越需要强而有力的先进理论提供强大支撑。

回望历史,在历次重大社会变革特别是军事变革进程中,思想理论既可成为推动进步的火种,激发出强大的变革力量,也可能作为一种落后与守旧势力,成为阻碍变革的沉重绊脚石。如何让理论“变量”化作促进变革的正能量,是历代改革者无法避开并必须勇于担起的历史使命。当前,改革强军的步伐已经行进在路上,不仅涉及军队体制、结构、体系和政策深层调整,而且涉及军民深度融合,是一次既减数量规模更动体制结构,既改“器”更改“制”,既动“棋子”更变“棋盘”的革命性变革。这样一场改革,就其现代化目标的宏大性、领域的广泛性、变化的深刻性而言,无疑是一次对军队、军人原有思想和行为方式、情感归属和利益关系的重大革命,是一次检验意志,锤炼思想、观念和作风的重大挑战和大考,没有思想理论上的共识,没有上下同心、行动一致、力量凝聚,是断然不能取得成功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深邃而自觉的先进军事理论来支撑。

面对这场整体性、革命性的变革,面对这场时代大考,我们必须怀着强烈的思想自觉与理论担当,以敏锐的视野触角,深刻思考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引领破除变革中的各种障碍,让思想文化特别是先进军事理论中蕴藏的变革之力得到充分涌流。这是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应有之意。①郭凤海:《文化认同与伟大变革》,《解放军报》2015年12月18日。

首先,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适应军事创新发展要求的先进军事理论,建构先进军事理论与改革创新的正向关联。建构这种正向关联,首先要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思想文化特别是民族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国拥有历史悠久、辉煌厚重的军事文化传统,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等为代表的优秀军事文化,为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提供了丰富思想资源。只有面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格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努力打造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先进军事理论,才能牵引和营造有利于改革强军的思想认同土壤和社会氛围,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展现军事理论支撑和推进军队创新发展的时代品格。

毫无疑问,军事理论现代化需要研究和借鉴外军先进军事理论,积极吸收中外军事文化精髓,但决不能拘泥于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必须始终立足我国我军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国兵学的深邃智慧和我军优良军事传统,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现代化之路。

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军思想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为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方向,继承和发扬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人民战争等一整套理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经验,探索新的实现形式,以卓越的创见保持和发扬我军特色和优势。

其次,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既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又要全面展现时代大势,体现二者的有机统一。理论现代化是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在20世纪后期掀起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中,信息化战争登上历史舞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面对世情国情军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因此,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准确把握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把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内容要求。

适应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要求,就要在理论上深入到现代社会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层次,清晰分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本质差别,深入到社会生产力的深层变动揭示世界军事的巨大变革,准确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概念描述高科技条件下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特征,探索把握信息化时代建军治军作战的特点规律,根本、关键和重点是推动理论内容聚焦重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实现军事理论本体内容的与时俱进,由此加快形成构建思想内涵丰富、战略意蕴深厚、实践特色鲜明,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新时代军事理论体系。②郭凤海:《军事智能观——论“智能革命”与“军事智能革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是驱动军事现代化的“双轮”,把握好理技融合,推进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协同创新,才能推动军事现代化协调发展、提质增效。军事理论作为军事革命、军事现代化的灵魂,不仅决定着技术与武器装备如何执行具体功能,而且决定着彼此如何相互作用、发挥更大效能。因此,在把更多资源投向技术革新与装备研发的同时,必须同样关注军事理论创新,在揭示战争机理、创新作战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使两者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正确把握理论与技术的关系,重在充分发挥军事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在深刻揭示发展规律、制胜机理扎实用功,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影响,密切关注军事智能化实践的前沿动态,深入认知和把握智能化战争的特点规律;要大力构建科学标准体系,汲取我军信息化建设初期标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快确立智能化标准体系,靠科学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和装备创造;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创新作战方法,结合智能化战争体系、联结、链路实际探索创新战法,充分释放智能技术和智能化武器装备作战效能。①陈东恒、董俊林:《辩证视域下的军事智能化》,《解放军报》2019年5月14日。

再次,需要指出的是,世界新军事革命只有在出现其“对应物”之后才算完成。如同工业化军事革命是在中国的人民战争理论与实践出现之后才算完成一样,对高技术战争的反制手段也是新军事革命的必要组成部分。②李际均:《本世纪战略遗产与下世纪战略走向》,《解放军报》1998年7月28日。人民战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新时代人民战争思想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反映了新的战争规律和制胜机理:战争空间拓展,必须以全民国防达成全域制胜;要素多向联动,必须依靠人民实现体系聚能;制权陆海空天电等多维演化,必须创新发展新时代人民战争思想实现控局胜战。因此,必须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新特点新要求,深入理解人民战争精神实质,不断创新人民战争内容和方式方法,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同时,还要不断深化外军作战理论研究。俄军通过对美军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系统的跟踪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已有理论进行调整完善,提出了“网络破袭战”“战略性空天战役”等理论,找到了抵消对手信息和技术优势的作战方法。在此基础上,自觉坚持中国特色与时代大势有机统一,依据世情、国情和军情,立足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把自身优长与外来经验结合起来,由此更加充分地体现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性。

以先进军事理论引领和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和军情,注重总结人民战争的成功历史经验,从中发现自身优势,把外来经验与自身优长结合起来,在尽力追赶世界军事发展先进水平的同时,努力研讨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反制样式,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打赢未来战争的战略战术,并把这些战略战术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未来战争观”,其中特别应当包括充分反映军事智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军事智能观。③郭凤海:《军事智能观——论“智能革命”与“军事智能革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二、在切实契合实践需求中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

军事理论创新是军事实践发展的回应和先声。加快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是新时代军事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必须切实契合实践需求。在新时代不断推进强军事业发展的征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清醒的战略定力,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紧紧扭住战争和作战问题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具有鲜明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

第一,军事实践是军事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因。军事理论创新既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也有赖于社会发展牵引,但根本动因则源自军事实践的直接催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离。历史表明,军事实践活动越是频繁密集,军事理论创新就越是活跃。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军事理论创新蓬勃发展,其重要根源就是军事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军事实践方式的不断创新,不仅为军事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为军事理论评估检验和修正调整提供了根本路径,促进了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的良性循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着眼于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军事实践活动呈现出全面创新、面貌一新的良好局面,为激发军事理论创新提供了活水源头。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紧紧围绕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生动实践,打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回路,让军事理论研究始终植根实践沃土、接受实践检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既开阔视野又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既开动脑筋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准确判断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争取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为推进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立足军事实践创新军事理论,必须坚持以军事战略需求、战争需求、作战需求、军队建设需求等为牵引和方向,哪些需求是紧贴作战任务的、哪些需求是关系到未来战争走向的、哪些需求是涉及重大军事能力生成的,理论就要在哪些领域进行重点攻关、实现突破。当前我军处于新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如何有序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等后续调整改革,如何根据现代战争的深刻变化,筹划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如何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战争形态演变,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如何根据官兵成分结构、阅历等新变化,提高军事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等等,这些实践中的新问题,都亟待从理论上回答和解决。

因此,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生命。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真正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发现、筛选、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从一定意义上讲,一支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在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展现理论自信与战略定力的军队。土地革命时期,我军首先面临着如何在生存中求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反复围剿中以小胜大、以劣胜优?这是摆在人民军队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艰难探索,党领导红军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方针原则以及人民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根本性问题,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回答了中国革命战争发轫时期亟待解决的一些特殊而又复杂的问题。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活动,才使这支军队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充分自信,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清醒定力。当前,面对战略博弈的激烈竞争,战争形态的深刻演变,军事斗争准备的艰巨繁重,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②余远来:《不断增强军事理论创新的自信与定力》,《解放军报》2017年10月12日。尤其现在,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而我军多年没有打过仗了,缺乏高技术实战经验,这种情况最易使军事思想与军事决策、与部队建设、与作战对手脱节。没有经历实战不等于不能拥有先进军事理论。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某种方法手段创造特定条件,充分发挥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实战化军事训练、虚拟军事实践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创造性地促进研战结合,拓展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路径。

第二,军事理论契合军事实践需求,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军事战略指导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复兴和军队长远发展。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成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中坚力量、捍卫国家发展安宁的坚强柱石,关键是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新形势下,国际军事竞争、战略博弈日趋激烈,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进,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军事战略指导的生命力在于应时而变、应势而动,创新是其保持科学性的灵魂。强国强军,战略先行。必须适应新时代形势和任务要求,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战略需求,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利益,瞄准国家安全和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以研究战争、准备战争和打赢战争为主线,创新发展新时代军事战略指导。

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强军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是对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战略运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军事战略指导、怎样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的重大课题,是党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的重大飞跃,是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推进军事战略创新的根本遵循。新时代军事战略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军事与政治、战略与政略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军事战略必须在国家发展大局和战略目标下展开,把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指向和发展重心融入新发展阶段强国大局,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的根本着眼点,在全局中“谋全域”、在长远中“谋进程”,使战略制定、实施和指导的所有方面,都充分体现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必须深刻把握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党的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是我军战略指导的基本遵循。积极防御根本是“防御”,要义是“积极”:一是坚持战略防御与战役战斗进攻相统一,总体上防御,具体作战行动不囿于防御,而是在战略防御进程中采取积极攻势行动,并在有利态势下把战略防御适时导向战略反攻和进攻。二是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原则,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准备好了我们再行动,而是指充分做好战略筹划和准备,做到预防在前、掌握先机。三是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希望和平但也不会任人肆意挑衅,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出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需要,必要时敢于亮剑、不惜一战。①熊玉祥、牛玉俊:《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丰富完善时代内涵》,《解放军报》2019年10月1日。这一战略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具有深厚的中华战略文化底蕴,是我们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的基本战略思想,是我军战略指导思想的“常青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必须结合国际战略形势和军事态势,不断丰富和完善积极防御思想的时代内涵,不断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进一步把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整体加以运筹,增强战略指导的进取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战略思维要求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各种关系纵横交织的复杂态势和格局中辩证谋划,讲究奇正虚实,用好军事辩证法。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就要求我们在战略价值、战略认知、战略实践、战略体系等方面,正确把握好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战略目标与战略能力、战略进取与战略防御、战略资源与战略手段、战略主体与战略空间、战略理性与战略定力等问题。我们必须从理论认知上,着眼于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结合更加精确把握未来战争的体系对抗、全域时空、混合博弈等特征,深入研究解决军事战略重大问题,积极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把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第三,加强战争和作战指导,特别要发展先进作战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具有规律性,战争指导规律是对战争规律的主观反映和综合应用,在一定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正确的战争指导,是把胜利的可能变为胜利的现实的关键。新时代创新战略指导思想和基本作战思想,必须紧紧抓住战争指导这个根本,筹划指导战争的全局性方略,搞清楚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胜仗,把未来战争的特点规律研究透,把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透,把对手情况研究透,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定准。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抢占军事智能发展主动权,深入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现代作战体系的战略指导问题,把握好现代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努力提高战争特别是基本作战指导水平。

作战理论是作战指挥艺术与理念的集中体现。在残酷激烈复杂对抗的现代战场环境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作战影响越来越深,卓有成效的作战指挥依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现代战争,必须科学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方式,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作战相适应的新理念,强化全维全域一体对抗意识,注重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创新制胜强敌的多种战法。一支能征惯战、战无不胜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掌握先进作战理论的军队。着眼于未来遂行作战使命任务需要,我军必须强化先进作战理论研究,加大对俄美等外军“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战略瘫痪战”“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空地一体战”“多域作战”“混合战争”等新型作战理论的研究力度,为创新发展我军军事理论特别是作战理论提供必要借鉴。

随着现代战争样式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国家安全战略、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化的作战指挥手段等对作战理论发展影响越来越深,核心作战概念开发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要大力加强核心作战概念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一系列管用好用的战法训法新成果,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核心作战理论和较为完备的作战思想体系,推进作战理论现代化。为此,必须开阔视野、开动脑筋,切实运用先进作战理论驱动和引领当下练兵备战,让先进理论为未来战争提高胜算。如果不能在作战理论上高人一筹,就难以抢占制胜先机,我军特有制胜优势也难以保持。

三、充分体现创新规律,塑造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

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而违背科学就会事倍功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古今中外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推进军事理论与时俱进、革弊鼎新留下了丰富精神财富和历史启示。规律表明,理论创新是扎扎实实探索研究实践,百倍珍惜灵感,大胆尝试创意,承受无数实验和失败,一步步耕耘、积累起来的,是不懈奋斗、艰苦奋斗结出来的花朵。过往的教训警示我们,侥幸“讨巧”必然贻误理论引领变革发展良机于前,贻害军队作战、国家命运于后。随着军事研究对象综合性、复杂性的不断上升,我们的理论研究亟待向现代化军事思维转型。创新的大门既已打开,不实现军事理论根本性、全方位历史跨越,就不可能收兵。

第一,在队伍建设上,牢固树立助力人才推进理论创新的意识。创新需要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军事理论创新需要尊重广大官兵主体地位,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少数先行者的前瞻性见识。在推进军事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能够时刻环视世界前沿动态并富有创见的,往往是军中少数人。一项创新刚出现时,理解者也往往是少数人,甚至会被多数人视为错误。建军之初,我军在共产国际指挥下,按照苏俄军事思想组织城市工人暴动,以劣势兵力攻打大城市,屡次失败,成千上万人流血牺牲,都没有使决策者清醒过来。只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把队伍拉上井冈山,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道路。即便是这条道路,也是几经磨难之后,才逐步赢得了多数人的认同和拥护。因此,新时代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不仅要面向实践、着眼未来大力培养理论人才,而且要自觉为人才放飞思想、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政策、机制和空间,为孕育对国内外军事了然于胸、深谙信息化智能化作战之道的理论和实践“大家”提供肥田沃土。

理论现代化离不开科研体制机制现代化。要健全完善理论研究政策机制,破除束缚理论创新的陈年积弊,通过灵活调整布势优化人才结构,探索推出“领军(拔尖)人才+创新团队”的人才建设模式,健全创新人才数据库,依据不同任务类型高效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真正把创新的活力激发出来。同时,在政策制度上大力营造“公平正义”“人尽其才”的研究氛围。世界上从来不缺乏创新型人才,缺乏的只是激励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一支创造力强的军队,一定是一支创新机制比较完善,充满合作、开放、平等、包容氛围的军队。理论创新的最大特征是“想前人不敢想”“干前人不曾干”,所以应该而且必须允许不完美,允许试错。否则,在一个缺失宽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气浓重的氛围里,那些站在世界前沿的创见构想、那些面向未来的大胆尝试必然都将遁形。

第二,在风气营造上,大力张扬打破藩篱、求真务实的研究氛围。毋庸置疑,军人职业选择与其合理利益实现必然联系在一起。军队改革必然在总体和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军人的合理利益诉求,所以大多数人在需不需要改革问题上并不缺乏认同感,但也必须看到,在如何改革或改革路径上,尤其在影响本部门、本单位的权力、利益问题上,往往可能产生分歧。有鉴于此,要实现军事理论研究向深处推进,就必须敢于触及现实问题,勇于从理论层面阐明和确立大局利益超越局部利益的共识和理念。同时,要确立这样的共识和理念,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视野宏阔、架构中西、站到人类文明进步制高点上的军事理论,就不能形成对改革强军的科学牵引,就不能营造对国家、军队全局利益的思想文化认同,视野和观念就不能摆脱利益牵制。

创新最需要破除习惯定势,首先需要理论研究打破定势。军事理论在其发展进程中,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深化、徒有其表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那些善于和勇于直面深层尖锐理论问题的人。从历史到现实,习惯定势的影响如影随形,成为“半吊子”“两张皮”的重要根源。近代以来,中国军事每一次重大变革受挫甚至失败之前,一些研究者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挑战的严峻性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而恰恰是在几乎一切现实问题都已经意识到了的情况下,不敢揭明、不愿触及因而更谈不上真正解决那些意识到了的东西。研究领域习惯于讲一些看似新话语、新观点,实际上更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表面文章,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活动缺乏现实可行的落实转化路径。之所以如此,就根源于在传统社会土壤特别是理论研究领域中,存在着一股阻碍、扼杀理论进取创新的惰性力,它以传统思维定势、研究惯性和路径依赖等形式存在,构成了扭曲、限制、消解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强大藩篱。破除这种藩篱的消极影响,必须在理论研究领域大力营造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奖真罚假、取新汰旧的机制和氛围,立起扎实创新一以贯之、推进到底的理念和意志,养护一切有利于支撑变革创新的研究精神、研究氛围以及其他相关积极因素,推动它们成为理论研究主流,并使之形成与军队创新发展的紧密正向关联。

第三,在创新指向上,注重培塑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先进军事理论的鲜活特征,是关注最新战例,注重反思性研究,突出前瞻性创见。在一切导致落后的原因中,思想观念落后是最根本的原因。当年法军在一战中凭借阵地战赢得胜利,却在二战中兵败马其诺防线,表明体制内缺乏反思进取精神导致思想僵化、理论滞后,才是影响其军事作为的真正“顽敌”。对军队来说,环境、任务、条件和问题变了,如果仍然抱着原有思维习惯,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可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军事理论现代化背后体现的是思想观念革命。推进理论现代化,首先要来一场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的革命,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理论创新不只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更重要的是从自我革新的苦痛中分娩未来!

为此,必须优先追求认知领域现代化,塑造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要在坚持我军的军魂、宗旨以及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必须扬弃、舍弃那些过时的治军方式、战法经验、俗成观念和规定。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许多现有的训练、作战思想和条令条例,都经过漫长实战而形成,背后都有血的教训。任何层面、要素和方式的改变,都可能涉及战争胜负、军人生死,军人对此极为谨慎。但是,如果依循旧制、旧习推动创新,很容易流于形式,甚至跑偏走样。这就要求我们,推进创新必须优先追求认知领域现代化,一方面要珍惜、用好建军以来的一切好经验;另一方面,塑造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尽快放下那些与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形态明显不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途径,即便某些曾经获得巨大成功但现在已经明显过时的经验和思想,我们在新的变化面前也要勇于放下,从而为变革创新开辟新路。割舍旧物会带来苦痛,但我们别无选择。伟大的军事理论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总是不停地自省,不停地筛选、积淀那些有利于自己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强大的活性因子,不停地实现自我革新,由此奋力谱写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宏伟篇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支军队如果不能面向世界,就可能被世界抛弃;如果不能面向未来,就可能没有未来。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当属于捷足先登者。如果说从井冈山斗争到红军长征胜利,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就是创新的胜利,那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弘扬党领导军事工作革弊鼎新的优良传统,培育锐意创新的理论勇气、敢为人先的理论锐气、蓬勃向上的理论朝气,善于抓住一切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见识,并及时转化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积极因素。只有在勇于创新中奏响扎扎实实攻坚克难的主旋律,才能在海纳百川、吐故纳新中,占领世界军事理论和实践前沿制高点。

猜你喜欢
军事战争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战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