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的心理学研究

2021-01-08 12:38:08孔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
关键词:产后新生儿产妇

孔帆

(通山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湖北 通山 437600)

0 引言

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一词在近些年发展中出现,提出者为Pitt。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3.5%~33.0%,国内为3.8%~16.7%。产后抑郁症患者以悲伤、抑郁、沮丧、哭泣、躁动、适应能力差为特征,如果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产妇的情绪持续恶化,会导致产妇出现幻觉,甚至伴随自杀等不良反应,严重危害产妇的心理健康,对婴幼儿的认识、情绪、行为和发育带来负面影响[1]。产后抑郁的出现对产妇具有不良影响,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对其心理影响伤害性较大,甚至不利于婴儿认知能力情感和性格的提高,需要临床加强重视程度。

1 不正视抑郁而可能的负面影响

1.1 因心理压力饮酒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患有一般情况下,MDD孕妇的认识较低,对孕期知识较为缺乏,难以深刻认识到产前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依从性较低,甚至会在孕期对胎儿进行伤害,包括饮酒或是服用药物等,此过程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孕产妇在产前缺乏保健意识,或是滥用药物和酒精会导致流产,畸形,发育不全和大脑异常等情况,甚至会对胎儿的视听能力造成影响。而新生儿在发病,哭闹和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导致产妇心理较为脆弱的因素相对较多,产妇会选择借酒消愁,导致此举动出现的因素除了产妇自身性格,还与产期产妇的情感脆弱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产妇的文化水平,母婴保健知识缺乏等。在孕期期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过度焦虑和担心等不良情况,从而导致产妇产生应激心理反应,导致抑郁情况的发生[2]。

1.2 孕产期滥用药物抗抑郁药物也是导致产胎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一旦抗抑郁药物使用出现错误,便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和自限性新生儿行为综合征等,对胎儿的健康影响较大。这些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中产妇中的应用安全性一直受到较大关注和重视,美国儿科协会曾发表建议孕妇在使用精神药物时尽量减少其使用剂量。

1.3 产前未作好心理准备。另一个导致出产妇出现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具有妊娠计划,在产妇未计划妊娠的情况下,突然妊娠,对产妇的影响较大,其通常难以接受,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此时夫妻双方对分娩妊娠和养育子女的心理准备较为缺乏,会导致其心理压力的增加,容易导致产妇出现各种不良情绪,甚至会在担心后期抚养费用的情况下,形成沮丧。长期以往,会导致老年精神疾病的形成。

2 产后抑郁的家庭因素

2.1 家庭的经济情况对产后抑郁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在当前发展中,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认识程度逐渐加强,导致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是否有房,是否有车都成为了影响人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产妇的产后恢复、新生儿的教育和健康等问题。新生儿的出生,对家庭经济的负担影响也相对较大,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很多产妇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会担心孩子日后的教育问题,忧虑家庭经济收入和各种开销,从而容易导致产后抑郁,而低收入家庭,其自身经济条件本身较差,在经济条件上的要求和期望相对较低,并不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因此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低,高收入家庭产妇,通常很少担心家庭经济问题,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心情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其抑郁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可以说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其产后抑郁发生率最高[3]。

2.2 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产妇产后的家庭环境对产妇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产妇的情绪变化。家庭的支持与男方的关心程度有利于维持个体满意的情绪,降低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对产妇抑郁心理造成影响的主要家庭因素包括: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紧张、产后亲属关系较少等。一旦产妇觉得自身被忽视,便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产妇恢复。

2.3 独生女产妇与二胎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2.3.1 独生女产妇心理保健: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孕妇大多为独生子女,年纪尚小,缺乏生育经验,在妊娠期间会对分娩和教育产生忧虑情绪,甚至会担心其影响自己的容貌和体型,也会考虑产后夫妻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容易导致抑郁,失眠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对患者体内代谢造成影响,身体的代谢变化会加重患者的情绪变化,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增高。产妇在产后其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产褥期是产妇变成母亲的过程,需要心理转换器,此过程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因此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加强对产妇的重视程度,对产妇进行母婴健康指导,强化丈夫对产妇的良好态度,针对产后抑郁高风险患者,需要给予其心理疏导,展开健康教育,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2.3.2 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以360名产后未出院的二胎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产妇产后抑郁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一二胎的性别相同,产后出血量和泌乳使用时间,表明儿女双全对产妇的心理影响较大[4]。

3 医院医务人员的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

3.1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心理护理是临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技术,主要从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入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情绪,注重调节产妇心理情绪状态,保证其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均处于平稳趋势,进而缓解其负性情绪。研究显示,在将心理护理干预给予产妇治疗后,可将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提高其精神状态,将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进行降低。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后,患者的EPDS评分,SDS评分和生活质量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增强,其结果表明,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效果显著[5]。

3.2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产妇分娩前与分娩后,在生理、心理上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导致产后抑郁。通过两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泌乳开始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的时间;抑郁评分、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泌乳量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生活水平方面,精神状态、食欲、睡眠以及社交活动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使用综合康复护理不仅能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也能改善产妇出院后的生活水平,降低产后抑郁率,值得在临床上广为推广。

3.3 延续性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观察。产生产后抑郁后,其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而且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会导致新生儿生活质量的降低,需要临床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产妇出院后给予患者有效干预。产后心理护理:定期拜访询问,评估产妇产后情绪状态,叮嘱家属尤其产妇伴侣多陪伴产妇;组织开展母婴接触与母乳喂养健康讲座,要求夫妻共同参与;引导家属同产妇共同找寻新的兴趣爱好,为产妇创建良好家庭支持体系[6]。

4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不属于产后忧郁,也不属于产后精神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且隐匿,据估计,超过50%的产后抑郁症产妇被漏诊。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产后抑郁症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将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宣教作为妇产科常规宣教内容之一,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医护人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漏诊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掌握产后抑郁症常用筛查量表的使用,及时运用量表对产妇进行评估,动态观察产妇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以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心理障碍患者,将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实施,其效果显著,可调节产妇心理情绪状态,保证其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均处于平稳趋势,进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显著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可推广。

猜你喜欢
产后新生儿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00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2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