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小学 马守林
在小学学习期间,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向,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地消除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问题,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创造和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应源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化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程序以及教学效果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渗透下,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创造水平也得以改善,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富有实效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的推进下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完全遏制,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完全被破坏。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无法调动学生整体的素养和能力,成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工具,主体地位严重丧失,并且失去了应有的探索知识的信念和欲望。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完整性的改进,这一做法不可忽视,也势在必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加强提问环节的设置,提升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水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逆向思维也被教师激发出来,学生按照自己独有的个性来思考问题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种思维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高水平发展,教师的针对性提问是对学生全面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增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才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密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质疑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阅读模式的推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在学生处于积极阅读情境的状态下加以激发和引导,促使学生产生质疑一切的思想基础,而质疑能力的产生就意味着思考能力的产生,也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和扩散性思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内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维护自身的观点,进而构建独立思维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沉浸在课文阅读和思考的积极学习状态中,是独立自主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将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
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是开放性教学创新阅读的重要模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对于故事特别敏感,教师在提问之前以及开展阅读训练之前,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提出相关的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或者让学生听完故事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利用小组教学以及自身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获得的学习成就感会更加强大,对于语文学习以及阅读将会产生更强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提供便利,更大程度地提供了问题设置的基础,也构建了阅读多元化教学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向带来不同的反馈和效果,可以让学生明确思维的力量,并真切地感受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领略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在幼小心灵中种下一颗善于思考、喜欢阅读的种子,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风尚,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课堂互动是语文阅读内容的必然基础和主要模式,是创新植入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课后阅读也不能忽视,可作为重要的教学情境模式展开。小学教师在讲解语文阅读内容时,可以通过各种模式来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为学习主人翁的感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其知识获得感和认同感。而除了有效的课堂情境设置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把阅读的重要方向放在课外,通过布置书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痴迷于读书的课外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主动阅读,获得阅读成就感。
小学是一切学科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语文学科各方面素养建立的初始阶段,教师要足够重视该阶段应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并努力摒除传统教育留下来的不良印记,大力地推广新型教育理念,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有效科学的教学形态。语文教学的变革,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而是应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教师应有独立的教学观,能够创造出属于自身的教学思想,最大化地将创新性阅读的营养渗透到学生阅读和学习语文行为中,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