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宋智慧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集山区、林区、库区、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于一体,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及地形地貌影响,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十分严峻。
2020年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以来,益阳市安化县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普查试点县,牢牢抓住普查工作要点,在各级普查办的坚强领导下,安化县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镇村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方针,从“五个基于”出发扎实抓好风险普查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风险普查试点任务形象进度为96%。
为做好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安化县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各行业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行业部门、乡镇均相应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专干和普查员。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3次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审议通过了《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规程,做到有班子、有方案、有制度、有队伍。
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同时规范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普查办、财政局共同确定部门经费额度,专文拨付使用,试点和普查经费不足部分明确由县财政兜底。优先保障普查人员和技术力量,组建8个工作专班。同时加强内部交流,实行信息共享,紧密对接省市主管部门,争取最大支持,实现三级联动,共同推进试点,为全省全面普查探索铺路。
从2020年开始,将普查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年度考核内容;县委书记刘勇会、县长肖义多次调研、部署,实行“书记县长月调度、常务副县长(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周调度、‘两办’督查室专项督查、县普查办定期通报”制度,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挂图作战,倒逼各部门、乡镇对标对表推进普查工作。
近年来,安化县虽然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施了大量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各种灾害不断发生,在物防、技防、基础防治工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县委政府一班人高度统一思想,将此次普查作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申报自然灾害防治项目的关键性工作来推动,作为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来把握。并将试点工作作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纳入《安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有效整合资源,长远谋篇布局,加强预测预报预警手段,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刘勇会在调研会上指出,将普查工作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来推动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坚决防范各类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织紧扎牢防灾减灾防线,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化县围绕“创建抓普查、普查促创建”的工作思路,2020年,该县五大家主要领导共同出席创建和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县直部门一把手也同样参会,大家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风险普查试点和综合减灾示范创建。
投入四十余万元,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交通要道设置12块大型广告牌。利用电视、村村响、微信、短信、标语、横幅等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广泛宣传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基本防范应对技能,发放各种资料五千余份,推动风险普查宣传工作不断升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外,该县普查办成立业务指导组,3次翻印国、省相关文件和技术规范,采取集中培训、专家授课、在线会诊、上门服务等方式,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和乡镇普查员和数据质量审核员的业务指导,累计培训二千余人次,确保能够熟知流程、熟悉要领、熟练操作软件。
面对全新的普查试点任务,县应急局率先启动应急普查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牵头抓总作用,于2月底高质量完成了应急普查任务;县普查办加强工作调度,强化条块结合,建立数据共享、工作协同的工作机制,组织召开12次会商推进会;县交通局集中自己的本土专家六十余人参与普查;县住建局发动千余名乡村干部联动攻坚克难;县林业局紧紧依靠县乡护林员队伍和技术单位全力试点;县水利局积极争取省厅和水利部支持,将水旱灾害普查纳入全国全省的试点。各部门分工协作,加强横向交流、紧密纵向联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创新了各自的普查模式。
为办好试点这件民生工程,安化县开创“部门为主、乡镇参与、专(家)地(方)结合”的普查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普查试点工作。
参照部门职能职责和工作便利等因素,该县把城镇供水设施调查由县住建局调配到县水利局,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普查由县文旅广体局调配到县公安局,市政桥梁普查由县住建局调配到县城管局,方便实际操作。
在国家试点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内部要求,增加了相同等级和类别的普查内容,分步实施试点普查与全面普查,超标准完成个性化任务。如水旱灾害调查成为我省唯一的省试点单位;千吨万人水厂测量调查试点任务仅为1座,安化县调查了16座;气象普查年限延长至67年;国、省、县道桥梁完成498座,完成率为790%,为全面普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发挥行政资源优势,抽调县、乡、村三级二千余名干部,在充分利用原有数据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查工作,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进度,做到应普尽普、不重不漏。并聘请合作多年、熟悉安化县情、技术力量雄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如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中南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气候中心等单位,参与思路谋划、业务培训、调查指导、质量数据把关等工作,以及对地震等特殊难度行业进行专业普查,提高了普查质量和效率。
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安化县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技防手段、提升防治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方面保障普查质量。严格履行普查保密义务,建立内—外—内相结合的过程质量控制机制,实行业务专人、进度倒逼、质量倒查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另一方面提前防范应对。根据普查数据反馈分析,安化县主动作为,强化措施,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交通运输、防汛抗旱等领域隐患整治力度,落实灾害防治责任。如2020年来,县林业局投入五百余万元,建设和完善了防火阻隔系统、防火瞭望监测系统、火险预警系统、防火信息指挥系统、防火物资储备库等防火基础设施,提高森林火险防范能力。县自然资源局针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投入六百多万元,积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地质灾害点监控指挥信息平台。县交通运输部门在普查过程中新发现一百六十余处道路交通隐患,全部进行了集中整治和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