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回顾我国高尔夫发展历程的30年,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还相对较为缓慢,但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中国高尔夫球协会青少年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6]可知,截止到2017年底,高尔夫青少年注册人数已达到34572 人,可参加比赛人数5000 余人。根据中高协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青少年高尔夫赛事每年举办21 场,2015年增加至33 场,2017年青少年赛事可达到270 余场,并建立了中高协青少年积分榜(CJGR),加以规范、统一。虽然这些数字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但与国外比少之甚少。同时,自1995年举办的青少年高尔夫球比赛暨夏令营活动开始至今也有20年的历史,2016年18 家单位举办了全国青少年冬夏令营,5080 名青少年也通过此渠道了解到了高尔夫球运动。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人口参与基础薄弱,参与活动及比赛的渠道相对较少,青少年高尔夫市场化程度低,参与的主体单一,存在结构性的重大缺陷。
不过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并以青少年为突破口,进一步的改善,逐步往前发展。在目前青少年高尔夫运动推广过程中,基于不同推广主体本身的特征、地位及产生的作用不同,主要分成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四个主体。各主体的自主性、市场性、灵活性等赋予了青少年高尔夫球推广的新鲜血液和新的方向,使得青少年高尔夫具有远大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能基础。但要想更有效、长久地发展青少年高尔夫运动,针对深圳目前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发展的现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由于对高尔夫运动认识模糊,缺乏长远、全面的规划的局面,虽有相关的政策的出台,但执行、追踪和监管力度不足,缺乏一以贯之的整体性。社会群体或独自个人有自觉或不自觉的合作,但未能形成合力推广,导致效果不太理想。例如,政府直接向学校推行相关高尔夫教育政策,由于是直接下达指示的,中间没有有力的推动者、协调者甚至是反馈者,缺少这么一个针对的行政组织,使得推广的结构上有缺陷,政府没能得到市场上的反馈,学校没能得到市场的资助。
学校主体由于缺乏对高尔夫运动价值的认识,人才、资金、设备、场地等大量资源的缺乏,使得学校难以独自开展高尔夫课程。深圳许多高校仍没有重视协助开展高尔夫相关课程。深圳约十所学校开展高尔夫球课,大多以私立学校为主,开展比例仍然较低。
基于从思想上、理念上仍将其视为一种“贵族运动”缺乏平民性,这阻碍了高尔夫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尽管高尔夫运动符合“阳光体运动”的标准,但深圳多数学校依旧没有认可高尔夫运动本身的价值,多数学校没有将高尔夫运动与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运动同时开展,甚至有时所谓的“第二课堂”、体育课会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术课程给霸占。
因为高尔夫行业发展前期,场地、设备、资金等投入较大,但对于青少年培训的费用又不能过高。基于学球费用的高低会影响许多父母的选择,许多企业更多着眼于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计划、投入和规划,所以数量较少的企业愿意投资于青少年高尔夫事业中来。目前,深圳高尔夫球场地较少,从练习球场到室内模拟器等相关练习器材严重不足,就深圳练习场(包括球场里的练习场及室内模拟器)不完全统计约40 余家,其中室内模拟器占大部分约27 家。在高尔夫培训机构中场地的使用,这种资源的缺乏、分散,严重阻碍了深圳几千名青少年继续学球。
同时,教学纲要和教学规范的不统一,或许会让青少年高尔夫消极的发展。目前深圳约60 多个高尔夫培训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教学教材,教育培训模式五花八门,都是自己边教边学边总结,缺乏目的性、专业性、规范性;教学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而且企业与高尔夫政府相关机构联系沟通少,互动不足,没有形成合力。当向各个社区推广普及高尔夫运动的时候,由于对方不熟悉高尔夫运动,许多消极的合作影响了企业推广高尔夫运动的积极性。
父母自身的影响力不足,孩子大多数的时间皆与父母相处,父母应从自身出发,指导并影响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参报高尔夫培训班。在观念上,希望孩子学习、认识高尔夫不能仅仅因为小环境的原因,不管是因为高尔夫球流行于高层阶级,还是因为高尔夫球是一种商业交谈的手段,家长更应该注重从高尔夫运动本质特征出发,是一种不分年龄阶层的运动,是可以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拉近彼此间关系的运动。
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政府、学校仅仅凭借着自身的行政性、计划性的力量在发生作用,市场反应度滞后,缺乏灵活性,做强做多的原动力不足,缺乏持续发展及整体计划等缺陷明显影响了发展推广;而企业受限于自身特征、现阶段的从属地位,受限于政策的僵硬、滞后的限制,受限于经营成本费用的考量,不敢大胆地先行先试,不敢积极地投资开拓,更无法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家庭则因为势弱、零散、愿望不强等因素,只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几个主体相互间还缺乏更多更有效的连接互动的化学反应,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分散的、单打独斗的态势。
高尔夫运动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是培养青少年形成道德修养、品德性格的重要因素。球技作为硬实力体现了青少年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而文化作为软实力融入青少年的学习中,会潜移默化的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进行高尔夫运动推广时,可通过专家讲座、书籍报刊、网络传播、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青少年对高尔夫文化的认知,大力倡导高尔夫运动是一种健康生活、文明生活方式的理念,纠正先前的“贵族运动”“腐败运动”等错误认识,树立阳光、运动、快乐的正能量的形象,从而对推广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高尔夫运动回归奥运会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可以更加关注我国高尔夫运动事业的发展,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例如,从教育层面给政策,分时段、有步骤地把高尔夫运动列入大学、中学、小学体育教育大纲,努力营造“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的氛围;提高扩大优秀青少年高球运动员免试入读大学的比例;建议改革管理体制,各层级相关政府部门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引进专业人士,制定专项发展纲要、划拨专项经费来推广发展;建议把推广发展青少年高尔夫运动纳入政府鼓励投资导向范畴,给予相关企业、机构在税收、入户、资金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
室外练习场、室内模拟器等教学场地数量甚少,且杂乱,这种资源的缺乏、分散严重阻碍了深圳青少年高尔夫参与者基数的增长,同时由于场地的稀少,价格的高昂,也压制了许多冬、夏令营的开展。所以面对这种缺乏及分散型的硬件设施,建议应该整合现有的小型设施,而达到大范围区域的影响,例如,将两个较挨近的球场或联系较紧密的场地打包成一体,或者将所有球场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信息发表于网络或任何易查询的渠道中去。
另外,主流媒体、平面媒体和网络要发挥强大的能动性,使青少年有多种渠道了解高尔夫,尤其是通过明星个人的喜爱效应和社会公众人物的整体参与效应,大范围的影响吸引青少年关注与参与,形成一种多网络多渠道的传播体系,扩大高尔夫运动的影响力。
鉴于我国社会经验及文献目前比较缺乏的情况,学习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美国青少年高尔夫培训第一品牌“The First Tee”,以高尔夫基金会的名义和经营模式,赞助及推广高尔夫所需要的大比重资金问题。同时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小布什皆担任名誉主席,分别通过全国学校项目,在全国开展200 多个分支,1100 多个教学点,近3000 名教练,2 万多名志愿者,最终让那些初次接触高尔夫时间不长的青少年成员,培养他们对高尔夫的兴趣。至2019年底,约1200 万名青少年,在10000 所小学开展该项目。
综合各主体间可与市场自然地融合,是完善此推广模式的必然走向。在现今阶段,政府的行政性、指导性和计划性,不能也可能戛然而止,在充分释放其能量,在政策定型、明朗化之后,逐渐减少影响并至最终退出市场,在幕后继续发挥其监督与监管的职能,使得以企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模式真正成为市场化的主角,深层次的沟通、调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学校为配合,家庭为参与的综合型模式,实现推广市场化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