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有了那么一丝凉爽的秋意,风过处,有树木浅黄的碎叶纷纷扬扬。进入10月,便进入这一年最后的一个季度,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伏案屏幕,都到了最后冲刺,准备收获的时刻。秋日里的丰收自不必说,单说已经结束的收麦,就是农人一年里最重要的农事之一,收麦、碾场、扬场、整装……每一粒成熟的麦子从土地到农家,再从麦子变成农民账户里数字,成为一年里农人争分夺秒的一场盛事。
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领导下,银行卡产业、支付行业在深耕农村支付市场,全面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助农支付产品创新,着力打造农业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丰富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内涵等方面也是小步快跑,力求以数字化转型的“新”为突破点,“锻长板,补短板”,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新基建—筑牢农支付
数字化转型的新地基
从202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半年报中,我们看到,众银行侧重数字化转型,在“大智云移”等基础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以快速创新、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优先等不同侧重点,加大下沉市场营销及投放力度;另一方面,银行通过自有App等数字化平台驱动产品和业务模式,来提升乡村及县域等下沉市场用户体验。
构建适应农村经济供需的平台。农业依然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在乡村经济振兴数字化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构建适应农村经济供需的平台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桥梁。以中国银联产销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以“云闪付”为用户入口,一是通过“云闪付”实现商户与农户之间农产品收购、农资销售业务的订单数字化及支付电子化;二是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面向农户或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切实服务于“三农”。
让高效技术架构也会说“农话”。毋庸置疑,数字经济的崛起势必能够快速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助力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模式选择。为推动移动支付由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延伸、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前有银联、银行基于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让农民的银行账户有“分身”,使数字支付更安全;后有引入分布式技术、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支付+ ”便民服务解决方案, 深入拓展智慧交通、智慧公缴、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场景, 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新型数字生活服务。
新联接—打造农支付
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城乡经济融合是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共同路径。无论是三产融合,还是农文旅融合,都从多维度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城市发展需要乡村的资源补给,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也需要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数字化转型,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打造了一个城乡互联、互通、共建的新引擎。
联接城乡经济,数字支付服务站台城乡融合消费网。随着城乡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和变化,传统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消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从单纯的移动支付到更为丰富的数字化支付服务,也对“联接”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县域以及乡村等下沉市场,自然要以服务“三农”为中心:
一是联接城乡社交新生态,丰富乡村旅游等新型支付场景,成为银行致力打造的新增长点;二是联接数字化银行卡与数字营销,无论是乡村振兴卡多元的增值服务,还是农民丰收卡美好的寓意,抑或是银联无界卡的创新,都能够实现线上申卡、绑卡、用卡一体化服务,再通过银行App、“云闪付”等平台的无缝联接,让乡村等“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参与丰富的大型营销活动,带动农村消费经济发展。
联接产业经济,数字支付服务推进乡村产业融合网。首先,夯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支付通过数字化平台,联接农户、农产品经纪人、收购商等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上行業务生态链,为用户提供订单管理、电子支付、财务对账、供求信息发布等数字化服务。其次,构建农产品生产分销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数字支付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工程,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构建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编织特色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再者,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产业网,数字支付服务农耕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民宿、乡村观光旅游等文旅产业项目,为多元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助力。
数字支付致胜惟新,为快速缩短城乡之间发展鸿沟,助力乡村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模式选择,创新与收获中间总是有期望翘首,从麦子到数字、从田间地头到智能终端,数字化支付带着麦香和泥土气息翘看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