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平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实施及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和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文章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37
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传统“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地理实践力是连接地理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纽带,能够更好地体现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素养解析
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进行地理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综合思维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地理实践能力素养,促使学生在有效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1]。
地理实践能力作为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素养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意志品质、素养。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地理实践能力是在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地理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调查能力、绘图与制作能力、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二是由于地理学科具有極强的实践性,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所以地理实践能力更加关注学生在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力;三是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内化和提升,因为地理实践活动属于一种野外考察活动,学生常常面临较大的困难,唯有具备极强的毅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才能更好地开展地理实践。同时,地理实践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内在品质的提升[2]。
二、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一)科学性
主要指实践活动内容、实践活动的过程具有科学性。这主要是因为地理这一学科的主题和内容本身具备极强的科学性,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出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在活动中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另外,在实施地理实践时,必须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切勿盲目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二)主体性
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应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创设具有差异性的实践学习条件,拓展学生的地理实践空间,最终激发学生的地理实践兴趣;另外,在开展高中地理实践时,由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
(三)协作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共同构成。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应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参与性
主要指学生必须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直观的认知。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相比,学生只有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并通过有效的思考,深化和掌握理论知识[3]。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观念,推进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时,应立足教学理念,努力冲破传统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创新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理念,重视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明确地理实践能力的育人价值,进而在具体开展地理教学时,有效贯彻和落实这一地理素养;另一方面,地理实践场所是影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的地理实践场所,包括实验室、地理园、天文台、气象观测站等,为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素养[4]。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是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经验的载体,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对涉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地理情境,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应从三方面进行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一是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校内资源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地理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资料、智力资源、地理教材、地理模型等实物资源。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应结合教材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对校内的地理实践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使其更好地辅助地理实践活动。二是整合和利用网络资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在整合网络资源的时候,教师应努力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地理资源的共享,更好地开展地理实践教学。同时,在整合网络资源时还必须借助网络平台深入、全面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辅助地理实践教学。三是充分借助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教学。乡土中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地区独特的乡土资源,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乡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思考和分析获得知识的增长经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优化教学课堂,基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1.借助地理教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地理实践活动类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制作类、实验类、写作类、计算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验和操作,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体验地理知识生成的过程,分享地理探究成果。
2.优化教学手段,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具体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践和操作,增强学生的思考与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生活情境。把教材中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地理现象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探究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中有哪些地理知识,有什么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实现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借助地理案例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从现实的生活中将客观规律提取出来,并伴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对其不断更新和扩充。教师在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时,可以結合实践内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进行思考和实践,将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进行体现,实现做中学的目的。
再次,开展地理实验。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地理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为实验工具,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地理实验和实验工具中,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地理实验,通过实验进行各项地理现象的模拟,通过观察发现地理现象中的地理规律,最终促使学生在地理实验中完成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提倡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按照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地理的学习不限于课堂,课外更是一个大学堂,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各项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拓展和延伸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教师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地理实践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在开展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时,由于高中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地理实践活动时间比较少,教师可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假日等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的特点,带学生走进生活,开展各项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中收获知识,提高学生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万维维,刘琳,张正勇,马晓霖.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9.
[2]王瑞红.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8):103.
[3]季义敏.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4):18.
[4]陈达.地理实践力培养:原则与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