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托研究所网站1月5日文章,原题:为什么美欧对华共同阵线纯属幻想拜登政府即将上任,一个明确目标是修复特朗普政府对美国与传统外交战略伙伴关系造成的损害。拜登及其顾问批评在经济和安全政策方面“美国优先”的做法,强调加强多边努力,在这些领域实现共同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促使欧洲与美国一道,构筑共同阵线应对中国。
拜登的想法很可能失败。事实上,就在他发表上述言论两天后,欧盟就与北京签署重大投资协定。说欧盟的行动无异于打了美国“一嘴巴”可能有些夸张。但谈判已进行7年,欧盟领导人没理由等拜登政府上任与之协商后再采取最终行动。这表明欧盟是根据对欧洲利益的评估——而非美国的政策偏好,自行规划对华经济关系。
更有力的一些证据表明,若在人权等其他问题上与北京外交对抗,华盛顿别指望欧洲会与美国团结一致。去年,美国试图争取欧洲对香港实施新国家安全法作出联合回应时,这点变得很明显。美国希望发表联合声明并制裁,盟国的支持充其量算是不冷不热。欧洲主要国家中只有英国追随美国。德国外长认为,欧盟在香港争端问题上影响中国的最佳方式,就是与北京保持对话。欧盟外长们显然不想卷入美中不断升级的竞争中,接受了德国做法。
此类行动表明,欧洲各国政府无意成为美国领导的对华共同阵线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外交和经济问题上,遑论安全问题了。他们持这种立场,也准确反映出欧洲民意。欧洲人不希望卷入可能与中国发生的对抗中。
即使在中欧和东欧通常亲美的人群中,对华盛顿的支持也微不足道——捷克共和国只有19%、罗马尼亚17%、匈牙利13%。在华盛顿的西欧长期经济和安全伙伴中结果也类似。所有受访国家的绝大多数人都赞成中立。
这种立场并不令人意外。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在东亚拥有广泛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欧洲则大为不同。欧洲大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有限,安全关切更少。在大多数欧洲人看来,与中国外交争斗带来的风险,超过任何可以想象的利益,更不用说贸易战或军事对抗了。从欧洲利益角度看,对美中关系保持谨慎中立才是明智的。基于这种现实,拜登政府若呼吁与欧洲联合应对中国,很可能失望而归。在对华政策方面,他会发现美国这个领导者鲜有追随者。(作者泰德·盖伦·卡朋特,乔恒译)
德国《明镜》周刊1月6日文章,原题:拜登继承了特朗普的中国问题 除了疫情和气候变化,拜登还面临另一场重大危机:美中关系破裂。其前任竭尽所能在两国间打入“楔子”。美中间的失衡无法轻易恢复。为遏制中国,拜登除了要获得国会支持,还要依靠欧洲人帮助。他说:“若与民主伙伴站在一起,将能使经济谈判的筹码加倍。”但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欧盟各国向拜登表明,忠于美国并非他们的优先考量。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埃里克·布拉特伯格说,欧盟显然没兴趣成为“北京与华盛顿之间拔河比赛的筹码”。美国媒体甚至批评上述协定是欧洲人“外交政变”。而就在跨大西洋伙伴摇摆不定之际,中国正在证明自己的实力。
美中裂痕很深,但这真的会导致两大经济体关系彻底瓦解甚至发生冷战吗?政策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创始人兼负责人伊恩·布雷默认为,没理由担心新的一年中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若中国经济遭到破坏,那也将破坏美国经济”。▲(作者伊内斯·措特尔,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