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妮
(运城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针对目前高校部分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玩手机、打瞌睡及师生互动少等问题,各高校教师纷纷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并使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对分课堂等。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受教学环境、课程特点、学习群体等方面差异的影响,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不适合直接用于Python课程的教学。结合对分课堂的理念,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实施了Python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交流的能力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Python是一门应用广泛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2018年起,本院校将Python课程列为通识教育必修课,代替了部分文史专业的Visual Basic课程。
目前,Python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时少,内容多,进度紧。该课程共48学时,教学内容多,每节课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没有任何程序设计基础的文科生而言,仅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所以导致部分学生认为Python课程有难度,对课程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1]。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Python课程安排在机房进行,旨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但课堂上教师讲授占用了大量时间,留给师生互动的机会很少、学生独立思考和编程的时间都很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编程能力差等[2]。
(3)缺乏课下学习、师生交流的渠道。在课下,虽然学生可以通过QQ和微信等和教师交流,但是只有一少部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既便于操作又可系统地提供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法、趣味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交互的一个平台。
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简称为PAD课堂)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法进行有效整合,其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分为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和学生讨论(discussion),并将二者的时间错开[3]。讲授和讨论中间是内化吸收(assimilation)的过程,即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吸收[4]。鉴于Python课程的教学实际,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
对分易是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其功能丰富、实用有效、适合多种学科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减轻教师机械性的劳动,而且可使课堂更生动、教学更轻松、学生更主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是一款真正为师生服务的教学管理工具[5],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官方教学平台。
在手机微信中搜索“对分易”公众号,或者使用电脑打开对分易网站(www.duifene.com)进行关注并注册。进入“对分易”平台后,以教师的身份创建学期、添加班级、并将班级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班级二维码即可加入“对分易”平台,便于后期的教学管理和交互。“对分易”平台提供了考勤、收发/批改作业、成绩册、课程资源、分组、讨论、在线练习、课堂提问、微信消息等诸多模块(如图1所示),师生可在手机上和电脑上同步使用这些功能和模块[6]。
图1 “对分易”教学平台
结合Python课程的教学实际和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2),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答疑环节,实现了输入、内化和输出的高效学习过程[7]。在这个过程中,“对分易”平台贯穿始终,保证师生的交流沟通始终“在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互,提高教学效果。
图2 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
2019-2020年第一学期,在我校18级金融专业1805班的Python课程教学中,应用了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实践应用。
课前阶段主要使用“对分易”平台的两个模块:课程资源和分组。
首先,教师通过“对分易”平台将预习的相关资料上传到“课程资源”模块,让学生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预习后,学生在“对分易”平台上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及时提交;教师收集、整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
其次,教师在课前通过平台的分组功能(随机分组或手动分组)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讨论之前,将分组情况发布给学生。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把课堂中可能用到的在线测试、投票、讨论等提前进行设置。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学生讨论、教师答疑。在各环节进行过程中,灵活通过“对分易”平台的考勤、提问、在线练习、课堂互动、讨论等模块,辅助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讲授
课前几分钟,教师使用“对分易”平台的考勤模块,采取“二维码”或“签到码”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师在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堂上教师只需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8]。虽然压缩了讲授时间,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对分易”平台的提问、弹幕等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环节的学习之中。
(2)学生内化
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形成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结合课堂上教师的精讲、平台上提供的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在线测试题对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同时对没有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便于之后的小组讨论和交流。
(3)学生讨论
教师使用“对分易”平台,将提前设置好的分组情况发布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内容的疑难点、在线练习题等进行讨论,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小组也可以将共性问题通过“对分易”平台反馈给教师。
(4)教师答疑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分易”的随机提问、抢答等方式抽查学生的讨论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答疑,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依托“对分易”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学生可借助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完成作业并及时提交;教师可以在线批阅作业、作业催交并将成绩通知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微信上收到反馈消息;若学生有问题,也可通过微信信息和教师交流。教师批阅作业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平台上对本次成绩进行整理生成成绩册,便于以后成绩的统计。这样一方面利于教师随时随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因Python课程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故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50%)和终结性评价(50%)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作业等,根据“对分易”平台上记录的成绩即可以统计;终结性评价(期末考核)采取随堂上机考试,学生做完后立即提交,成绩评定可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答疑解惑者。“对分易”平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方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知识的讲授、活动的组织和教学的反思,促进了教师的提升和成长,改善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授课外,教师还要学习和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具备熟悉使用“对分易”平台的能力,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的能力,灵活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应对各种疑问和突发情况的能力等。
在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探究者。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课堂互动、投票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等。“对分易”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对分易”平台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创设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师生之间建立了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从而构建了师生学习共同体[10],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在Python课程中应用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动学习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师生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