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丽
(郸城县人民医院肾病科 周口 477150)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为临床常见肾病,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控制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但整体疗效不尽理想[1]。近年来,环孢素A逐渐应用于肾病治疗中,可有效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发挥保护肾功能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82例进展性IgA肾病患者,分组探讨环孢素A联合ACEI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82例进展性IgA肾病患者(2018年1月~2019年3月),均经肾活检诊断确诊,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恶性肿瘤、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7~65岁,平均(50.16±6.49)岁。研究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8~65岁,平均(51.29±6.63)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采用ACEI(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治疗,5 mg/次,1次/d。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A(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22)治疗,每次1.0~1.5mg/kg,2次/d,24h尿蛋白定量<1.0g/L后减每次0.25~0.50mg/kg,2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6个月。
(1)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显效:血浆白蛋白>30g/L,24h尿蛋白定量>0.3g/L;有效:血浆白蛋白升高,但≤30g/L,24h尿蛋白定量≤0.3g/L;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肾功能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1×100%。(2)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4h尿蛋白定量。(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17%(30/41)。组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χ2=5.513,P=0.019)。
治疗前,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为(2.20±0.68)g/24h,与对照组(2.16±0.72)g/24h无显著差异(χ2=0.259,P=0.797);治疗结束后,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为(0.57±0.25)g/24h,低于对照组(1.09±0.87)g/24h(χ2=3.678,P<0.001)。
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牙龈增生1例,恶心/呕吐2例,眩晕1例,厌食1例,疲乏1例,总发生率为14.63%(6/41);对照组发生眩晕1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疲乏1例,总发生率为9.76%(4/41)。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456,P=0.500)。
IgA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局灶节段性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伴有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等,病情呈进展性,25%~50%患者发病后10~20年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3]。ACEI为目前治疗IgA肾病的常用药物,如依那普利,可通过阻断AngⅡ效应缓解肾脏压力,保护肾功能[4]。环孢素A属于免疫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肾脏分流滤过量减少肾性蛋白尿,且能直接作用于T淋巴细胞,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白介素、干扰素等炎性介质,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肾损伤,从而控制病情进展[5]。鉴于上述研究,本研究将ACEI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于研究组进展性IgA肾病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后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且研究组治疗结束后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环孢素A联合ACEI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联合用药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发现,联合应用环孢素A与ACEI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与ACEI单独应用的9.76%无显著差异,且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对治疗造成影响,表明两者联合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环孢素A联合ACEI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