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慧慧,曹雷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痔病已经从中老年高发逐渐转向为老中青年均易发。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手术方式又或者新型的微创术式,均会有或大或小的创面,需要一定的休息恢复时间,因此硬化剂注射法更容易被中青年人接受。硬化剂注射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操作简单,花费较低,止血效果确切,最重要的是随做随走,能够快速回归工作生活,不需要漫长的术后恢复时间,所以更受中青年人群欢迎。
注射疗法是将药液通过注射的方法注入痔核及周围肛垫组织内。根据各种药物对肛垫组织及痔内组织产生的不同作用,可将药物分成坏死注射剂和硬化注射剂。因坏死注射剂产生的副作用较大且不可控,常常引起大面积组织坏死及感染,以及继发大出血,因此临床上已经基本不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硬化注射剂,硬化剂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痔核及周围肛垫组织的不同位置,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痔核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痔核萎缩,同时将脱垂的肛垫组织粘连固定于肠壁的肌层,从而达到止血及消除脱垂症状的目的。本文对临床常用的硬化剂进行介绍,以寻找到更为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西方于19世纪中开始应用注射疗法。1869年摩根采用亚硫酸铁溶液,1871年米切尔用1∶2的石碳酸橄榄油混合液,1884年克里采用5%-7%的石碳酸甘油,1922年博阿斯采用乙醇[1]。我国在宋代《魏氏家藏方》中就有枯痔疗法的记载,明代《外科正宗》有一条枪治疗痔病的记载。上世纪50-60年代,李开泰等从研究枯痔散疗法的机制入手,首创中医的枯痔注射疗法。1956年南京市中医院制成无砒枯痔散。70年代金虎教授的“291-4注射液”,80年代杨里颖教授的“痔全息注射液”,李彪教授的“内痔散注射液”,贺执茂教授的“复方诃子注射液”,80年代史兆岐教授的消痔灵注射液及“消痔灵注射术”,到21世纪初安氏的“芍倍注射液”,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此中西医均在硬化剂疗法方面有应用,所不同的是药物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史兆岐教授依据《本草纲目》中“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研究发明了消痔灵注射液。其中主要的药物有五倍子和明矾,五倍子具有明显的收敛作用,其中所含的鞣酸可促进蛋白质沉淀、微血管收缩,当粘膜与其发生接触后,会形成蛋白质凝固的保护膜,起到收敛止血的功效。明矾有抗炎、固脱的作用,消痔灵注射液中主要用其较强的致炎性,可使浆膜和平滑肌产生凝固坏死,组织纤维化,导致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粘连固定,形成无菌性粘连,使血管闭塞,内痔因缺少血供而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史兆岐教授根据对各期内痔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进一步研究出针对各期内痔不同的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的消痔灵四步注射法。主张痔的注射治疗时分四区:痔直肠上动脉区、痔粘膜下层、痔粘膜固有层、洞装静脉区,由此使痔体得到完全覆盖的注射,使痔核全面萎缩。史兆岐教授发明的消痔灵注射液及消痔灵四步注射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大出血等副作用,费用低廉,至今仍为痔病治疗的常规用药和常用方法。
消痔灵用于各期痔病的治疗比较普遍。鲁立峰等应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治疗组治愈率达到93%,这两种方法强强联合,效果显著。董佳容等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病80例,治愈率高达93.8%。于永铎等[2]采用消痔灵注射配合TST术用于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20例,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2例。叶文生等对比单纯微创手术于微创手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粘膜脱垂各50例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痊愈2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并发症发生率2%;单纯微创组痊愈1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并发症发生率20%。
21世纪初安阿玥教授以收敛化瘀[3]为理论基础,从60多味中药中选取3味:能收敛的五倍子和乌梅,再加上能化瘀的赤芍。芍倍注射液由纯中药(不含砷、铝)中提取有效成分入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固涩的功效。芍倍注射液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硬化剂,它作用于组织,不发生明显的炎症、出血、坏死等改变,其直接作用是引起组织发生一种非炎症性蛋白凝固样变形,且这种变性为可逆的,经过3-7d可原位修复,无瘢痕形成,避免了术后的大出血、溃疡坏死、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有了药,安教授又总结了“见痔进针,先小后大,退针给药、饱满为度”的“十六字方针”及“三步注射法”,使这项技术更加安全和完善。
王家坡等[4]应用芍倍注射液对比消痔灵治疗二、三期内痔180例,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林启河等应用芍倍注射液治疗各期内痔、静脉曲张性混合痔280例,痊愈238例,基本痊愈23例,好转19例,无效0例。于雷[5]应用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98例,痊愈8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方磊等[6]应用芍倍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37例,痊愈2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
矾藤痔注射液是彝族治痔的经典药物,具有“双重固脱,治脱不留瘀”的特点。矾藤痔注射液由黄藤素、赤石脂、白矾三种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其中黄藤素有“植物抗生素”之称,可提高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感染;白矾可固化组织,收敛止血;赤石脂可敛疮生肌,保护黏膜,又可止血祛瘀。藤痔注射疗法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5年的历史,10万例患者的应用实践证明其是一种治疗痔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案。
张串串等[7]应用矾藤痔注射液治疗Ⅰ、Ⅱ期内痔40例,治愈率95%,显效率100%,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杨向东等应用矾藤痔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对照治疗痔病,治疗组治愈114例,显效6例,有效12例,对照组治愈12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术后硬结狭窄、肛门坠涨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段文志等[8]应用痔上黏膜切除术加矾藤痔注射治疗直肠粘膜脱垂,PPH加矾藤注射为治疗组与单纯矾藤注射组对照,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韩滨泽等[9]应用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法与胶圈套扎法治疗各期痔疮,结果疗效相当,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矾藤痔注射更具有优势。
2008年10月,聚桂醇注射液作为国家专利新药正式面世。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化合物,成分是1%的乙氧硬化醇,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理想硬化剂。2011年,“中国微创硬化治疗技术”项目正式启动,将聚桂醇注射液推广应用于胃食管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肛肠病、和介入微创外科(血管瘤)的硬化治疗。聚桂醇的药理作用是在静脉注射后可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使静脉血管及周围粘膜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静脉及粘膜组织损伤,血栓纤维化,从而达到痔核静脉团萎缩的效果。聚桂醇注射液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痔病微创手术辅以硬化疗法的研究,目前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RPH以及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均可辅以聚桂醇的硬化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陈新龙[10]应用PPH术配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在出血、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方面,联合组更具优势。郭佳等应用TST联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法治疗重度痔32例,治愈32例,术后2例肛门水肿,无其他并发症。曾禄逊等[11]应用内痔胶圈套扎联合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内痔68例,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低于单用组。戴连平[12]应用混合痔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治疗混合痔56例,在总有效率、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及复发方面,联合组优于单用组。
本文回顾了硬化剂在中医痔病治疗中的发展历史,并列举了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几种硬化剂,分别介绍了这几种的优缺点,可供广大的肛肠科同仁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用药[13]。随着对中医痔病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我们要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疗法、新的药物,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