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师范附属小学 周菊春
小学语文作为课堂本身,是极具应用性知识与实际性双重内容为一体的系统性教学,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融合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文学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概况和总结,同时也是对生活内容形象化、生动性地展现,离开生活实际,学生的习作必然将失去生活闪耀的光辉,学生的文章也将缺失其本质内核和中心思想,造成小学习作课堂训练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
采用生活化语文习作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的本质,从生活视角出发开展文章创作,既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力,又能增强学生与社会实践的亲和度,且对延展学生的想象认知思维以及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都有重要作用,为学生写作夯实牢固的内容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使其习作内更加生动丰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创作想象,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凭空联想,对学生习作的质量和水平将会起到实质性的提升。
教师在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的教学特点,方能进一步促进生活化习作课堂的构建和完善。首先,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实践性,学生的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教师应采用多元实践搭配习作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提升生活化写作的思维和能力,从而推动“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落实,以有效实践方式挖掘生活中的写作内容和素材,并赋予相应文章以实践性和生活化的特征;其次,是教师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授课,在生活化写作内容的设置中,教师不仅要确立贴近生活内容的习作主题和要求,更需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预期,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以饱满的态度和高昂的写作热情高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写作任务;最后,是把握习作教学的体系化,教师在生活化的习作教学当中应践行“实践—联系—创作“的基本流程,不能进行越级教学,以此才能够保证学生所创作的文章具备真实生活的内容,同时也蕴含个人主观情感,进而保障文章创作内容层面和思想情感层面的质量和水平。
良好的观察力是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课堂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培育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也是现代语文课堂所必须重视的教学目标。观察力的培育能够让学生从细节中发现和感悟生活,从而及时把握住生活当中的创作元素和灵感。
比如,在教学《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课堂中,本节习作课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手法,通过典型的事例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因而需要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度观察和剖析。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亲人、朋友,选取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展开描写和叙述。与此同时,要将详写与略写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要抓住其外在的特点,更需要发现典型事例中所蕴含的心理特征变化。
分析上述教学案例可知,教师在课堂实践当中重在观察力的培育,利用观察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启发学生对生活实践当中写作素材的敏感程度,从而以观察建立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习作内容丰富和质量提升。
生活化习作授课自然不能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应充分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创作中首先融入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开展联系型思维创作。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多元方式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能力,让学生能自发地挖掘生活内容作为素材,提升其习作深层化的核心本质以及情感内涵。
比如,笔者在授课小学语文部编版《生活万花筒》的写作课时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进行本篇文章中的写作应注重基于自己生活实践经验和经历,以“真实性”为中心点,辅以相关的联想与拓展完成本节课程的习作练习。而为此节习作课程,我在课程以外布置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勤劳家务”“社区帮帮忙”以及“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从而让学生将实践具体进行内容,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在锻炼学生生活化文章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优秀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取向。因此,通过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经历和人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自主性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将生活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呈现和表达。
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重要授课手段,教师应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习作课堂教学中的充分渗透和应用,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模拟化情景创设,以形、声、色三位一体创建生活化的语文习作课堂,让学生更加便捷且快速地融入模拟生活情景中,并开展生活化的文章创作。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作文课教学当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习作课堂的课前引导环节。在课前准备阶段,笔者会在要求学生借助手机和相机拍摄生活中你觉得美丽、有趣的画面,并在课前在白板中进行“照片展览”,从而让学生在发现、欣赏生活之美、生活之趣的同时有更加丰富的写作对象和内容,将学生眼中所看到的缤纷世界进行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本节生活化习作课主题写作目标的完成。
综上所述,赋予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现代低龄段语文课堂的主流趋势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引领,积极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内容、捕捉生活元素、感悟生活本质,以深层次构建学生的生活化习作能力,进而借助生活的土壤播散创新的种子,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认知与实践能力,强化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