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陈莉莉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想要学生在体育实践的框架上增加一些德育的分支,让学生的体育成长更具质量,更具素养,使学生能够体育、德育齐头并进,成长为一个具有责任感、道德感、拼搏感的人。教师为学生伸出生活的橄榄枝,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活中追踪体育,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的道德意识;教师为学生伸出问题的橄榄枝,有助于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了解德育对体育的影响;教师为学生伸出合作的橄榄枝,能够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让学生立足体育展开沟通,使学生在沟通中学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学会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教师为学生伸出实践的橄榄枝,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行万里路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真实感;教师为学生伸出竞赛的橄榄枝,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体育,在体育中发扬精神,增添光彩。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借助为学生伸出生活的橄榄枝来培养学生注重安全的德育意识,让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运动行为,提高警惕心。在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的时候,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注重安全防护,遇到意外事故的时候,难以保持冷静的状态。为了改善学生的运动状况,让学生能够好好地享受日常锻炼,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播了安全知识,使学生注重挑选运动的场地、运动的服饰,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且注意运动的方式,避免出现动作不标准而产生安全问题。此外,笔者还带领学生进行了意外事故处理演练活动,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处理身体擦伤、损伤等问题,并教育学生遇到其他学生出现运动方面的问题时,及时提醒,提供有效的帮助,不要冷漠对待,更不要慌乱,尽量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熟悉了预防运动伤害的知识,形成了乐于助人、遇事不慌的运动习惯。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借助为学生伸出问题的橄榄枝来培养学生注重思考的德育意识,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思维来修补体育学习系统。在学习“跨越式跳高”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师、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依赖心,不能自主地解决体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也打了折扣,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教师对此可调整教学方向,为学生设置需要思考的问题,诸如跨越式跳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边运动边思考,做到身体协调、思维活跃。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借助为学生伸出合作的橄榄枝来培养学生注重沟通的德育意识,促使学生在合作中绽放自己,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在学习“接力赛”时,笔者发现部分小组成员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互不相让的问题,都认为自己说的正确,却又无法说服别人,不仅不能按时掌握接棒的方法,还影响了彼此的友谊。为了改善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沟通,笔者与组内每一位成员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让学生遇到分歧的时候不要凭借大嗓门来“虚张声势”,而是要有理有据地说服其他人。学生在笔者的教育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会虚心聆听他人的意见。为了培养学生的默契性,让学生养成沟通的习惯,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两人三组的游戏,使学生讨论取胜的法宝,深化对沟通的理解。学生在游戏中,渐渐适应了团队活动,为赢得接力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借助为学生伸出实践的橄榄枝来培养学生注重参与的德育意识,加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学习“垒球投掷”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体育实践的时候,存在逃避、敷衍的心理,不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只有教师不断催促的时候才会动一动。笔者没有急着批评学生,而是先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学生在体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意识到学生逃避体育实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缺乏安全感。笔者便先安排学生进行徒手投掷,让学生领悟发力的顺序,熟悉挥臂的正确方式,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垒球投掷。学生有了参与体育实践的底气,很快就加入到了垒球投掷活动中来,掌握了体育实践的技能,不再敷衍以对。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借助为学生伸出竞赛的橄榄枝来培养学生注重精神的德育意识,使学生理解体育竞技的特点,宣扬体育竞技理念。在组织进行“50 米快速跑”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奔跑的过程中为了赢得比赛,不注意其他人的安全,甚至阻挡他人通过,没有发扬体育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笔者首先对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指出了学生的狭隘之处,然后利用“足球明星梅西在足球比赛中,保护对手安全”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对手,尊重比赛规则,尊重公平,不要因为一时的胜利而给他人带来伤害。学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纷纷表示会践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理念,发扬体育精神。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伸出生活的橄榄枝、伸出问题的橄榄枝、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伸出实践的橄榄枝、伸出竞赛的橄榄枝,培养了学生注重安全的德育意识,培养了学生注重思考的德育意识,培养了学生注重沟通的德育意识,培养了学生注重参与的德育意识,培养了学生注重精神的德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