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亚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台湾三义木雕的发展主要是以明清时期闽、粤(漳、泉、潮、汕一带)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为主轴。在经历了荷西、日本时代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原住民雕刻风格的互动之后,台湾三义木雕便形成了现今多元化的雕刻风格。在台湾鹿港、大溪和三义地区的木雕发展较好,其中三义木雕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台湾三义木雕的雕刻刀法刚劲细腻,与雕刻木材的本形巧妙地结合,风格独树一帜,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雕刻作品,所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三义木雕使用的雕刻材料,以樟木为主,有时也会采用檀香木、牛樟、榉木、桧木、九骨木等珍贵木料。樟木的木质较为细腻,纹理自然,材质坚韧,是木雕师的首选木材。对于木雕师来说,要创作一件木雕作品,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木材,木质坚韧、纹路细密、色泽光亮的木材会让作品更具表现力,会提高作品的收藏价值。
三义地区盛产樟木,樟木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木雕师将其制作成茶盘、厨房用具、屏风等日常用品,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雕刻的作品形式各样,有人物、神像、佛像、动物、器具等,人物题材的作品有孔子、渔夫、农民等,雕刻较多的神像有释迦牟尼、观音、弥勒佛、寿星等,动物题材的作品有老虎、狮子、雄鹰等,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器具多为桌、椅、杯盏、屏风等。砍伐樟木所剩下的树头残枝被用来雕刻成花鸟、动物、器具等作品,废弃物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转化成了艺术观赏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自然的趣味。
为了防止木雕作品开裂变霉,需要在雕刻之前给木材除湿,雕刻木材的水分过多时,会直接影响作品的雕刻质量,而且潮湿的环境也会使木材在雕刻的过程中变形,因此木材需要经过干燥处理才能用于木雕创作。如果把木材直接置于阳光下暴晒,也会促成木材开裂、变形,因此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将木材置放于阴凉干燥处,让其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自然阴干。
挑选的木材需要进行砍、削、刨光后才能在上面雕刻出内容大样,雕刻者会在不同的位置绘出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区分,也有不描形只用点来做简单的轮廓记号便进行雕刻的。但对于大多数雕刻来说,尤其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木雕,描形是一项基础步骤,是需要雕刻者掌握的技能。
三义木雕的雕刻技法主要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内枝外叶雕等。浮雕又称阳刻,即将非图案的空白部分雕凹,使图案凸出,令其产生高低起伏的立体感,这是一种常用的雕法。透雕,又称镂雕、镂空雕,即将非图案部分雕空使其空处透露能见到对面。
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外形较粗糙,因而需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锉、细质砂石、动物生皮、树木纤维、毛树叶、草灰砂等硬的或韧性好的自然物做成,现在多用砂纸进行打磨。在打磨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料(涂漆)。大多数的木雕不上漆,如大量民宅阁扇窗和日用家具等,也有为了防止其开裂、渗水和腐坏,刷一层紫土、桐油或刷数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许生香油,让油质自然渗入木质里。
台湾众多的木雕神像都属于圆雕这一类型。浮雕采用不同深浅层次的雕刻手法,让作品的主题轮廓清晰呈现出来,凹凸深浅不一的雕刻让木雕作品有了立体造型,如传统建筑中的雀替、匾额等部分。透雕又被称为镂空雕,雕刻者在雕刻的过程中用雕刻工具穿透木雕材料雕刻出图案,展现出镂空的空间效果,常见的作品有屏风、门窗等。内枝外叶雕在三义木雕工艺中最为复杂,其综合了圆雕、浮雕和透雕等雕刻技法,让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一般此类雕刻作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雕刻主题,内容最为丰富,第二、三层逐步向内雕。
三义木雕在构图上很讲究,但是雕刻师的作品也不完全参照黄金比例的准则去创作。这是因为所有的木雕原材料的大小、形状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作品的最终呈现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整体比例协调的效果。
三义木雕的形式各具特色,在对称与均衡的美学表现上非常讲究。木雕作品的对称元素包括点、横、轴、形体、色彩等,这些原则是源于人类的心理、生理等,在满足了人们对木雕作品功能性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对作品审美方面的要求。雕刻师往往会以某条轴线为参照基准,在木雕作品上下两端相同的位置雕刻出相同的图式,产生一种上下镜像的美学效果。不仅如此,雕刻师在保持其规律的基础上还能创作出烦琐、复杂的木刻图式,展现出有张力的画面感。
三义木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常体现在室内装饰方面,常应用于室内空间阻隔、家具局部装饰和门窗装饰等。基于木雕良好的寓意以及自然的雕塑风格,使得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应用的频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观念在改变,对应的设计环境也赋予了木雕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台湾在经济转型之际,选择用文化创意产业使经济重新焕发出生机。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即整合地方智慧与文化艺术生命力,将两者融为一体,并将此思想应用于产品发展中,不仅成为台湾许多产业新潜能、新商机的关键策略,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平衡台湾过度偏向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在与生活环境的彼此依存关系上,强调保存传统和地方魅力,发掘地方创意与特色。三义木雕就是台湾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近年来,为推动三义木雕的发展,在当地政府机关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三义多次举办木雕艺术节、木雕嘉年华会、木雕博览会等活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提升美的生活品质,透过文化、艺术和产业的结合,让艺术家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进而推动文化生活与地方产业的优质化发展。
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渗透,以及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的提升与改变,均已影响到我国地方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保持我国非遗类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三义木雕艺术特征、价值属性及其隐含的文化因子与设计思想的梳理与分析,以让更多的人领悟到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感受三义木雕艺术及其文化的魅力,共同探究三义木雕艺术的保护内容与创新路径,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实现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逐渐崛起,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魅力又具有现代美学欣赏价值的三义木雕必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