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丕润,隋新璐,刘硕,穆家盈,巨一清,陈儒琰,王云澍,王娜,宋小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王琦教授提出的体质9分法,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特禀质9种类型。大学生的体质情况与这一群体多发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的症状与体征有密切的联系;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对大学生进行个体化养生调理效果较好,在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近五年内,大学生的体质情况与大学生群体多发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症状和体征有相关性。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女性痛经、心理性病变、肥胖、睡眠质量差等病理症状更加多发。
与痛经关联度最高的几种体质分别为阳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偏颇质中各类型中医体质原发性痛经发生率最高的是气虚质,占21.89%,其余依次是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分别占比18.41%、17.66%、16.42%、11.69%、8.21%[1]。王洪彬等研究发现,症状评分与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转化分成正相关,和平和质转化分成负相关的[2]。
许多研究探讨了痛经与复合体质的相关性。在痛经女大学生中,两种兼夹体质出现频次第一位的是气虚质兼阴虚质,第二、三、四位依次是气虚质兼气郁质、气虚质兼阳虚质和气郁质兼阴虚质。三种兼夹体质前四位顺次是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与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
从痛经的分类入手,在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中,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更高。韩莹等[3]研究得出原发性痛经患病率是81.5%,原发性痛经患病与气郁体质有密切的联系,且复合体质和偏颇体质人群相较于单纯体质更易痛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肥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体BMI指数是目前应用度较为广泛的肥胖评定标准。中医学在很早就有了对肥胖的认识,痰湿内盛型肥胖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涎内盛,其根本为脾肾亏虚,健脾温肾能从根本上减少痰湿。唐红珍等[4]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肥胖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肥胖与体质有关系,其中土型人和水型人更容易患有肥胖,土型人太阴湿土,易发脾胃疾病,水型人少阴肾水,肾阳易损,脾不运化,肾不蒸腾,痰湿积聚,易诱发肥胖。
王世燕[5]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身体指标。张楚铭[6]研究发现肥胖大学生的肥胖与体质联系密切,以气虚、湿热、痰湿以及阳虚体质较为常见。不同肥胖人群,代谢异常人群研究时应注意性别,男性肥胖者与代谢异常者痰湿质居多,而女性仅肥胖表现痰湿质居多,代谢异常者并未发现痰湿质倾向。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特定的心理素质与躯体素质的综合体。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目前并不理想,尤其表现在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偏执等方面的心理症状。
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多数为偏颇体质,特定的偏颇体质会表现出对某些疾病明显的亲和力。王玥等[7]对网瘾且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患者体质类型进行分析,认为以气郁质和气虚质影响为大。抑郁心理和血瘀质,恐怖心理和痰湿质、湿热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8]。
我国有13.93%-44.8%的青少年存在睡眠障碍,尤其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重,得出睡眠障碍是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问题的结论。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心理情绪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是影响人体体质形成与转化的重要原因。
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谭健成[9]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睡眠质量中等与湿热质、气郁质关系较为密切;睡眠质量差的与阳虚质关系较为密切。医学生睡眠质量不佳,发生偏颇体质的可能性较高。齐向华[10]研究发现中医体质类型与失眠发病、PSQI成分得分、中医证候表现均有密切相关性。
为了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体质类型,减少诊断误差,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平旦舌象、手诊结果、人体热成像以及其他体检数据,准确了解学生体质。
大学生的舌象和体形特征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可用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健康自测。舌象包含的信息并非单指标,复杂的体质信息亦可反应于舌象,临床将舌象作为入口,辨识体质,因人制宜,效果立竿见影;文杭等[11]研究分析指出手诊与人的体质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手诊对于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人的手相具有稳定性,进行手诊具有直观性、便捷性、经济性。热成像技术便于操作、数据客观且对人体几乎无损伤,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了可视化数据。
近五年来,中医体质学说不断发展,被人民群众接纳,对大学生健康的指导意义逐渐增强,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认为可以从多角度将体质学说融入大学生的健康促进事业。
目前我国推行的体质测试可以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力量、协调、柔韧、速度等身体体能素质情况,但仍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比如缺少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相关测试以及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测试、部分身患残疾的学生无法参与体质测试等情况。由于中医体质测试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具有统一性,在考察大学生身体状况时可将个体化的体质测试结果纳入考量范围,从而能够完善体质测试结果,帮助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更完善的制度,用以辅助我国针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
目前,随着中医养生知识的普及与推广以及大学生群体学习、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对于自身健康、养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大学生群体没有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不能够准确地分析出自己的身体禀赋,因此大多数大学生不具备准确捕捉到自己身体、状态不适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补养与修复的能力。针对个人提出相应的体质健康干预方案,并监督他们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情况;偏颇体质中均值多有下降。由此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于自身健康情况的认识,了解个人的调理方向,适合在人数多、可以自主调节身体健康情况的大学生群体推广。
在推广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很多独特的中医疗法(如针灸、穴位疗法、三伏贴、中药方剂等)融入其中,能够对完善体质辨识个性化诊疗方案起到优化的作用。三伏贴疗法善于补充阳气,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对于气虚质、阳虚质的患者作用良好。左春红等[12]根据9种中医基本体质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穴位保健法。如:平和质的人推荐点按涌泉、足三里;气虚体质者推荐掌揉关元穴、气海穴;推荐阳虚体质者掌揉关元、命门;推荐阴虚体质者针刺或点按太溪、三阴交;推荐痰湿体质者针刺或点按足三里、丰隆;属于湿热体质的人推荐指揉或拍打支沟、阴陵泉等等。同时,亦有研究证明,将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功法联合使用会产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实践证明,在个体化体质辨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疗法、三伏贴、经方验方、足浴、恢复性锻炼等疗法,在缓解症状、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强大的作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与体质辨识结合一同推广使用。
大学生群体中,痛经、肥胖、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等症状均与体质类型有相关性,研究体质对预防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建议多维度地使用调查问卷、舌象、手诊和人体热成像等作为体质辨识标准,用于判断大学生体质类型,以大学生作为切入点,根据中医体质提出个性化调理方案,将中医疗法融入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健康管理,逐步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大众健康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