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进展

2021-01-07 12:17:26马兵吴建民张月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支具正骨椎体

马兵,吴建民,张月萍

(1.甘肃省礼县宽川镇中心卫生院,甘肃 陇南 742202;2.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儿科,甘肃 兰州 730084)

0 引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又称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指发生于青春期前后的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及轴面的畸形,该病多发于10~20 岁的青少年,女性较多见,是青少年肌肉骨骼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常导致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合并胸廓畸形、心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占所有脊柱侧弯疾病的75%~80%。目前,AIS 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支具固定、机械牵引、功能锻炼及基因治疗等,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手术治疗创伤大、支具固定依从性差、基因治疗疗效不确定等问题[1]。

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中西医认识

AIS 常发病于青春发育前期,会导致脊柱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与正常椎体相比较,侧凸椎体凹侧楔形变,并出现旋转,主侧弯的椎体向凸侧旋转,棘突向凹侧旋转,凹侧椎弓根变短、变窄,椎板略小于凸侧,棘突向凹侧倾斜,使凹侧椎管变窄,凹侧小关节增厚并硬化而形成骨赘,椎间盘、肌肉及韧带也因侧凸而发生了相应的改变[2]。脊柱侧弯常会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影响,脊柱侧弯的Cobb 角随着年龄增长可不断增大,对患者的身体外形造成畸形,出现剃刀背、驼背、骨盆倾斜、长短腿及高低肩,并且可出现胸廓畸形,从而压迫心肺引起心肺功能减退。而外形畸形会使患者出现自卑、恐惧、自闭等心理疾患,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

祖国传统医学对AIS 无明确病名,众多文献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小儿龟背”、“腰痛病”、“痹病”等范畴,关于其古籍记载有《验方新编》“半岁前不可独坐,独坐则风邪入背,脊骨受伤,有龟背伛偻之疾,慎之”;《小儿卫生总微论》“小儿有龟背者,由儿在婴小时,脊骨未成,强令独坐,则背隆阜……致背高隆起,若龟壳之状”;《医宗金鉴》“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气血不充,加之后天失养、长期坐卧不当,感受外邪而导致发病。在治疗方面强调补气血、强筋骨,并结合中医伤科治疗原则强调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

2 推拿正骨手法沿革

推拿正骨手法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运用广泛并且较为成熟,古称按摩、按蹻、矫摩、膏摩;《汉书》记载了我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其已亡佚,少量内容可见于《内经》中,《内经》基本上奠定了推拿按摩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了捏脊疗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录使用按摩方法的约有131 条,这些按摩手法是后世手法的雏形和源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继承了巢氏导引法中的按摩手法,同时记载了两种按摩方法,一种是佛教徒常作的天竺国按摩法,另一种为道教流传的老子按摩法,包括了按、捻、抱、挑、托、顿、捉、摇、挽、摩、振、拍、推等。明清时期推拿出现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的推拿手法,例如《普济方》记录了骨科整复手法,《疡医准绳》对骨科手法进行了总结。《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伤科八法,沿用至今。清代胡廷光的《伤科汇纂》,钱秀昌的《伤科补要》等,将推拿手法不但用于整复骨折,而且用于筋伤、劳损等,取得了良好效果。近现代以来中医推拿正骨手法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尤其以河南郭氏的平乐正骨最为突出,其结合了正骨手法与传统推拿手法,使推拿正骨手法在骨科常见病方面得以长足运用。

在对AIS 的治疗中,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中医临床人员将推拿正骨疗法运用到临床之中进行了研究,现将目前运用推拿正骨手法治疗AIS 的研究观察总结如下。

3 单纯运用推拿正骨手法

3.1 传统推拿正骨手法

李海洋[3]将80 例AI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观察组采用经筋推拿配合正骨疗法,参考组采用支具矫形治疗。经治疗4 周后,观察组Cobb 角、椎体旋转角度积分、弯腰试验评分均优于参考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参考组为75%。李海洋认为经筋推拿配合正骨疗法能明显降低Cobb角,改善脊柱侧弯,效果显著,无副作用。郑莉[4]收集150 例患者运用推拿手法进行为期1 年的治疗观察,经治疗1 年后Cobb 角小于50°患者矫正率为72.11%,其认为推拿治疗对于Cobb 角小于50°患者具有较大意义。

3.2 名中医思想传承性推拿正骨手法

李远明[5]采用全国名老中医林应强教授治疗脊柱侧凸症的林氏手法对56 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为期2 周的治疗,经治疗后56 例平均Cobb 角由31.5°降为22.5°,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说明林氏手法安全有效且简单,患者较易坚持。尹训良[6]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王国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证思想文章中指出,王国才重视整体辩证治疗,因人而宜,筋骨并重,调整脊柱力学平衡,调胸整肋,功法练习等;其手法包括旋肋整胸法、旋脊法、提肩压胛法、双掌叠按压棘法、推棘法、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腰椎后伸扳法、腰椎斜扳法、髋关节抻展法、卷腰法等。

3.3 创新性推拿正骨手法

李玉荣[7]在其治疗AIS 过程中总结出了君臣佐使思想对于推拿手法的指导性意义,认为放松手法为君,辨证施治于脊柱侧凸方向的补泻手法为臣,脊椎微调手法为佐,改良斜扳法为使,只有同方药一样,合理搭配君臣佐使才能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大疗效,有效降低脊柱侧弯给患者带来的影响。吉登军[8]在文章中提出了“以衡制弯”的理念,即在治疗AIS 中遵循“筋骨并重、以筋为先”的理论,针对脊柱侧弯,推拿治疗时先将脊柱两侧的肌肉软组织充分放松,再针对骨错缝部位予相应的调整,使得脊柱两侧重新建立起平衡。

4 推拿正骨手法配合其他治疗

4.1 推拿正骨手法配合导引功法治疗

胡志俊[9]等总结了施杞教授所领衔的科研团队运用“脊柱平衡手法”结合“脊柱平衡导引术”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成果。施杞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脏腑气血失和,筋骨失衡。”治疗应注重“气血为纲、脏腑为本、筋骨并重”。其团队成员钱雪华[10]等选取120 例临床病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导引手法组90 例和对照组30 例,导引手法组予以脊柱平衡手法结合脊柱平衡导引术,对照组不予以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导引手法组痊愈率24.44%、总有效率85.56%,对照组痊愈率6.67%、总有效率23.33%,导引手法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导引手法组在减少脊柱侧弯Cobb 角,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向勇[11]将100 例AIS 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0 例采用“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治疗,对照组50 例采用机械牵引治疗,经治疗30 天后治疗组Cobb角明显减小,且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Cobb 角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其认为手法被动治疗与导引功法的主动锻炼相结合,相辅相成,起到了“调骨、松筋、稳定脊柱”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4.2 推拿正骨手法配合针刺治疗

王建民[12]对23 例AIS 患者予以全国名老中医王国才特殊推拿整脊手法结合普通针刺,经治疗6 月后,痊愈4 例,有效17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1.3%;经测量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单腰弯或腰弯为主的双弯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胸弯或胸弯为主的双弯型患者。林思薪等[13]选取72 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 例及对照组36 例,观察组采用正骨推拿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支具配合牵引治疗,治疗后观察组Cobb 角下降明显,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1.7%;因此林思薪认为正骨推拿联合针刺治疗AIS 的效果远优于支具配合牵引治疗,且副作用小,无二次伤害。王京良[14]将82 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观察组采取正骨推拿手法合并电针治疗,对照组单采取电针治疗,治疗时间为期3 月,通过评价两组间顶椎椎体旋转度、Cobb 角、疼痛VAS 评分、平均肌电值(AEMG)比值等获取结论,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观察组顶椎椎体旋转度、Cobb 角和疼痛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凸凹侧的AEMG 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4.3 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

全晓彬等[15]将64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配合牵引,对照组采用矫形支具配合牵引,经治疗3 月后,评定两组Cobb 角和有效率,治疗组Cobb 角治疗后为(8.81±8.14)°,对照组Cobb 角治疗后为(13.84±8.77)°,治疗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推拿手法对比矫形支具具有随时调整、无副作用等优势,但对术者要求较高。王帅[16]运用正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对32 例AIS 患者进行观察,比对对照组自我康复治疗的Cobb 角,正骨推拿结合牵引患者的Cobb 角度较对照组降低4°,而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2.5%,正骨推拿结合牵引可有效降低脊柱侧弯的Cobb 角,且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陈庆贺等[17]对38例采用推拿手法加牵引的AIS 患者畸形记录分析,治疗8 周后有效为32 例,2 年随访获得资料的26 例中24 例愈后良好,手法对充分放松患者腰方肌、深层竖脊肌具有良好效果,并可通过延长手法时间,消除“弓弦效应”,而且脊柱柔软性越好,效果越佳。

4.4 推拿正骨手法配合多种疗法

黄新慧等[18]对42 例AIS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 例采用针刀配合正骨推拿、牵引治疗,对照组21 例采用正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经治疗3 个月后通过Cobb 角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针刀松解软组织,快速解除痉挛,正骨推拿进一步解除痉挛软组织的张力,牵引加强疗效,三者结合疗效更优。王金磊[19]记录了46 例采用推拿整脊手法、反悬吊牵引级运动疗法的AIS 患者,治疗8 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的Cobb 角、顶椎旋转度、躯干位移以及椎弓根对称度,研究发现Cobb 角、顶椎旋转度、躯干位移以及椎弓根对称度均有改善,且总有效率为82.6%;三种治疗方案相互结合,不仅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互动性,更加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主动参与性,利于强化治疗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AIS 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影响患者脊髓、心肺功能,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存在瘫痪的风险。但AIS 的治疗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手术治疗风险性高,治疗效果差,而非手术治疗中支具治疗、矫形器疗法对脊柱侧弯的改善效果虽明显,但存在治疗过程患者存在依从性差、副作用多等弊端[20]。

推拿正骨手法可以对椎体、椎间盘、韧带、肌肉等结构的功能进行调整,在畸形矫正、控制发展、脊柱稳定及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而且推拿正骨手法具有环境限制小、易被患者接受、施术痛苦轻、无副作用等众多优势,在AIS 的保守治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上述文献,可发现单纯使用推拿正骨手法的效果远低于结合其他疗法的效果,因此在AIS 治疗中,对于症状较轻、Cobb 角度较小、胸椎腰椎单弯的患者,早期使用推拿正骨手法配合一种或多种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Cobb 角,改善患者椎体畸形,减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尤其是配合导引功法,可积极带动患者的参与性,利于患者生理及心理双方面的健康发展。

目前推拿正骨手法治疗AIS 的问题在于AIS 属难治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推拿手法对于施术者要求较高,坚持推拿所需求的时间较长,导引功法锻炼亦需要长时间坚持和密切配合,患者及家属常常会出现中途放弃而选择手术治疗,所以推拿正骨手法仍需要进行中医从业者长期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支具正骨椎体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34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3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