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潘彩虹
项目化分类组团学习指的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采取“抱团式”的教学方式,即共同教学,将学习课程分化为多类项目,每位教师负责一类项目的开展和设计,带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学习。这种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共享”经济成为现实,而信息技术教师采用“抱团式”学习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共享”方式,教师将学习资源进行共享,化零为整。教师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教师采用“抱团式”学习,会更加看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改进甚至创新设计出更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参与到学习课程中。
教师在教学时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足之处,而通过“抱团式”的学习,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信息技术的相关教学方法,相互督促,每位教师展示出自己的教学优点,并改正自己教学过程中欠缺的地方,形成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共同体,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的“抱团式”学习,不仅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互相合作的过程。教师通过知识共享、分享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采用合适的课堂设计,如经过“抱团式”学习后,信息技术教师将项目化分类组团学习引入课堂教学,而这一形式新颖有创意,需要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教师间通过合作确定教学目标,展现课堂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项目化分类组团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主讲、学生主学”这种单一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开展设计出合适的项目,每个项目确定一位教师作为主持人、负责人,再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共同实现项目目标。小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将项目看作主线,有“任务驱动”的意识,会为了完成项目而进行自主的学习,进而运用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认识任务问题,分解项目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也在完成任务中满足了自身的好奇心,对信息技术的技能和运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信息技术教师经过“抱团式”学习之后,提高了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分类,设计出一个协作、互动、学习为一体,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课堂。此外,小学生喜欢模仿和学习大人的行为,比如玩过家家、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即小学生喜欢模仿学习大人的行为。所以在信息技术选定项目中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了学生一份“工作内容”,小学生因此产生了责任感,拥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完成任务目标中不断地强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而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精神、敢于探究信息技术可能性的重要部分。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经过“抱团式”学习之后设计了一个有趣、互动性强的项目类别“创作动作主体类游戏”,要求小学生运用侦测和随机函数控件展开设计。首先负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玩“吃豆人”的游戏,之后告诉学生此款游戏便是由Scratch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上机自行操作,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设计出“吃豆人”游戏需要先认识和掌握“面向”控件和按键控制,“当按下..”此控件可以左右移动吃豆人,而侦测控件可以切换吃豆人的动画效果,之后学生和小组成员采用随机函数控件,搭建游戏脚本,完成任务①豆子从舞台上方掉落;任务②吃豆子效果切换。达成项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拓展任务问题:如果你们来设计“吃豆人游戏”,还可以增加哪些环节呢?”学生在实践上机操作中不断地试探,发散创新思维,在设计基础上调整豆子的下落速度和隐藏掉落的豆子,研究出新玩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考量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而经过教师抱团式的学习设计之后,将信息技术的内容进行项目化分类,学生在项目中逐步完成任务①②时,便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上机操作的实践过程。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与实际操作一起进行,理论知识为学生确定了项目目标的方向,而实践操作验证了项目的准确性,任务进度越快,代表着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越强。而教师在项目中也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中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作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抱团式”学习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展开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抱团式学习将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分类,通过选定主题,学生确定任务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协作学习,在分析任务、解决问题中培养创造精神,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