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方资源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探讨

2021-01-07 09:46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二实验小学陈丽群
天津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石桥大桥细节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丽群

将地方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地方性美术资源是指该地区人民群众利用几千年生活中所积累的生产资料、物资设备和文化素养所创造出来的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将地方性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一方面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家乡特色文化融入课堂之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家乡文化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热爱,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以“家乡的桥和塔”为示例探讨美术教学与地方资源相融合的方法。

一、从造型入手,感受外形美

造型是艺术作品的外观,美术作品需要关注作品所描绘出物件的外观,雕塑和建筑作品则关注其整体形象,可以说欣赏造型是学生初步感知美术作品的途径,也是美术教学的必备环节。“家乡的桥和塔”这篇美术主题学习中,学生会见识到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桥梁建筑物,每个国家的桥梁都各有特色,作为“造型与表现”类课程的学习,学生首先需要感知的就是这些艺术作品的造型美,从整体先感受不同桥梁的造型差异,发现各种桥梁的构造美、形象美、设计美,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感知。本环节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各种桥梁和塔的造型,启发学生将桥梁或者塔与周边事物相融合进行整体欣赏,思考这些建筑物与周围环节是否和谐。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塔和桥的造型结构,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桥梁和塔造型差异。

教学方法:图片和示例展示。

在该环节地方性教学资源融入体现在教学方法缓解。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向学生展示了石家庄赵县赵州桥、英国塔桥、港珠澳大桥、大理三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广州“小蛮腰”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从时间跨度、地域跨度上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桥梁与塔建筑。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什么桥和塔?这些桥和塔和刚刚图片上展示的一样吗?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教学从书本引入生活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福建的樟林大桥,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家旁边的小桥,也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梦中的桥梁,学生的思维模式一下子被打开,讨论也更加激烈。

二、从结构入手,分析局部美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每个细微的差别,才能在绘画中得以体现,使绘画作品形象生动。如果说对桥梁造型的解析是让学生感受桥梁的外形美,那么对桥梁结构的解析则是让学生感受桥梁的局部美。在讲解“漳州大桥”结构细节的时候,教师按照绘画的步骤与学生共同探讨了桥梁结构的细节:在勾勒桥基线时,学生需要对照的是桥面的侧面曲线。漳州大桥的桥侧面呈现出直线,因此勾勒漳州大桥侧面图时应该用直线。在刻画桥身时,学生需要对比参照桥梁的高度,由此来确定桥身曲线最高点与桥面的距离。其次是桥面的宽度和桥洞数量设计,漳州大桥的桥洞比较宽,这点在描绘时候应该体现出来。在通过对不同细节的细致刻画,学生画出来的桥梁才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带有地方特色和个人特色。对于一些学生一开始不了解描绘桥梁的具体步骤,教师也可以用对比参照法凸显不同桥梁的细节不同。教师可以将两种不同类型桥梁图片一起展示给学生,以找不同点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这两类桥梁的区别,由此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还有的教师是选择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对照某个实体桥梁照片画出作品,在集体讨论和点评环节指出学生在这幅作品中细节不到位之处,在后续修改环节加以完善。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在于让学生感受不同桥梁结构之间的细节差异,在日后美术学习中也能多关注细节。

三、从种类入手,欣赏材质美

桥梁的种类也是桥梁直观的外在表现,不同种类的桥梁使用材质不同,在绘画中的勾勒方式也会有差异。按照材质的分类,桥梁可以分为木质桥(如苏州园林桥梁)、石桥(如赵州桥)、混凝土桥以及钢筋混凝土桥(如港珠澳大桥),木质桥梁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木头,其颜色也以棕色、深黄色为主。石桥也是比较古老的桥梁,用石头累积而成,在绘画时要体现出石头拼接的痕迹,有些石桥还会有青苔,也需要在图片中体现。钢筋混凝土桥梁比较壮观,颜色也更加丰富多彩。不同颜色的搭配可以体现出桥梁的特色和材质,这是学生在绘画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可以在授课中为学生讲解不同材质所用到的颜色,以及颜色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提交的大桥作品时发现许多学生都是用铅笔简单勾勒了桥梁的外观,并没有注意颜色对图片美观的重要性。于是教师在评价环节选择了一幅较好的美术作品,该学生是以自己家旁边的石桥为原型描绘的作品,其中石头接缝学生用加深了铅笔的颜色,石头是用灰色蜡笔上色,在桥洞地方还用蓝色蜡笔勾勒出了小溪流和周边的花朵。当教师将这些着色细节向其他学生解析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颜色可以体现出一座桥梁的材质,让一幅作品更加完整。

四、从文化入手,领悟人文美

艺术作品是当地文化的体现,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文化欣赏虽然是美术教学中的拓展环节,但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家乡的桥和塔”教学为例,如果教学内容仅局限于对课本中“桥”和“塔”的外观外形进行研究,学会描绘不同造型的桥和塔,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平面化,不具备深度性。但若教师能挖掘这些“桥”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色彩,则让教学显得更加立体化,有深度。在莆田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石桥,而这些石桥背后都蕴含着一个个小故事,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讲一讲这些石桥背后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石桥搭建的历史。例如,在“家乡的桥和塔”导入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44年之前的水渠石桥,这座石桥是莆田最早出现的风景,它不仅古旧而震撼,更是见证了莆田历史的变迁,搭建了莆田人的生命水线。教师为学生讲解了这座水渠石桥的变迁历史,让学生了解了莆田地质特点、地势分布以及莆田人民的智慧。许多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纷纷对莆田人民竖起了大拇指,也有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看似那么简单的桥梁,原来发挥这么大作用,它的年龄比我还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美术课程,对这门课程既陌生又好奇,如果此时能将地方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不仅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也能让学生迅速熟悉这门课程,并且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欣赏美、表现美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之中。作为教师则需要在备课环节挖掘身边地方性素材,将这些素材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授课之中,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

猜你喜欢
石桥大桥细节
村行
论碳审计主体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