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何轶雯
自新课改工作实施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为了发展自身特色艺术教学活动,以新课改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材料展开相应的工艺制作练习,雕、刻、塑等众多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手段,更是为每一位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背景下,小学陶艺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规范化与体系化,众多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实施手段,并逐渐形成以学生本体思维为主导,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精神情感为目标的新时期教学内涵。在本文中,笔者将会对小学陶艺特色课程所存在的意义以及小学陶艺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小学生在参与陶艺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自我动手的方式,不断去创造,利用自己的双手将思维空间中的物体塑造成形,而这一过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如果教师可施加合理的引导,让学生随性、随意发挥,其立体空间思维以及思维想象力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陶艺特色课程教学过程虽然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陶制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却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与趣味性。小学生参与陶艺课程过程中,可以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寻找更符合心中目标的陶艺制品外形,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得到极大满足,同时,这种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有效挖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规律。
对于那些充满趣味性的事物,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好奇心理,而这种来自思维本能的行为,是每一位教师实施科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陶艺特色课程的落实,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大量优秀陶艺工艺品,提升其审美境界,并调动其好奇心理,养成欣赏生活与自然的良好习惯。学生精神境界与眼界的拓展,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最为优秀的源动力。
小学生在参与陶艺课程教学时,将会以其他学生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一件件陶艺制品的塑造,这种团队性质的训练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协作所带来的魅力与影响,无论是意识层面抑或是能力层面,均会得到有效改善与提升。
陶艺特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控实际教学目标与人物,并有效利用多重培养手段,提高课程自身的趣味性与可参与性。
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掌握状况,不能将陶艺课程单纯当作一种游戏类活动。教师与学校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小学生对陶艺制品美学价值的鉴赏能力,了解更多陶艺历史以及相关知识,并同步掌握必要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正常培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否,将会对学生参与过程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产生直观影响,因此,在推行陶艺特色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各类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线上与线下资源同步,大量开展各类鉴赏与动手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不同学校之间可建立共同合作机制,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渠道去参与陶艺情感交流与陶艺实践操作。
学校可组织各类陶艺工艺品的参观活动,无论是集体参观学习还是个人参观学习,都需要形成制度化与规律性,每一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进而促进其审美与精神情感的培养。另外,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自我思维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开展陶艺课程时,需要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以及美术学习规律有充足的了解,保持课程自身的趣味性与价值性。
责任感与团队意识是小学生在学习阶段所必须要掌握的精神情感,因此,在陶艺特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责任,并在与其他学生相互沟通及交流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助意识。学生精神意识与创造力的提升需要不同思维观念的碰撞与融合,教师要为学生讨论过程提供有效空间,并施加合理引导,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养成讨论的习惯与意识。
陶艺特色课程是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产物。实践证明,小学阶段实施陶艺特色课程,可有效提升学生情感思维,培养其个人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陶艺文化的认可与鉴赏,并养成良好的实践与团队协作习惯,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成长的重要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