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生态失衡现象的思考

2021-01-07 09:28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三层小学
天津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情感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三层小学 陈 燕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诸多生态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维目标形式化;偏重知识的传授;披着“三维目标”外衣实现“单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趋于形式化;教师将情感态度“交给”学生,要求学生背上“价值观”,学生缺乏亲历的体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孤立、封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割裂,窄化了学习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将文本视作主要手段,沉浸于文本中,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的拓展、人文底蕴的挖掘,内容变得局限化。评价体系单一,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于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改变小学语文课堂生态失衡的现象,采用生态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健康发展。

一、关注生命发展,构建生态目标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目标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各生态因子相互联系,教师要立足于生态的视角拟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转识为智,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生态化的目标之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师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要将其看作一个完整的目标。要建立纵向联系,课时目标要与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等联系起来,层层实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还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有所侧重,对低年级学生抓基础训练,对高年级学生侧重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向纵深发展。课时目标的每一个因子也是课堂目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将语言积累、思维训练、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联系起来设计三个维度的目标,让各目标之间相互协调,不可偏颇。目标的设计要具有整体性,教师要将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学法的运用以及人生观的追求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生态的目标是动态发展的,在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交换中融入新的元素,能不断催生新的内容。目标的拟定不是固化的“剧本”,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弹性实施,为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依据认知基础、课堂变化、师生交流等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

二、渗透人文内容,融入生活因素

语文教学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不能囿于知识的教学,要为学生拓展丰富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树立人生观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思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让他们细细品读作品,对文本中的感恩、亲情、友谊、爱国、同情等思想进行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引领学生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作品蕴含的哲理,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视角上多沟通、多交流,尊重他们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多样体验,让他们的品格获得浸润。如学习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教师与学生共读古诗,析诗题、读诗歌、明诗意、悟诗情、悟诗人,想象诗中的情景,说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为学生配乐读诗,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育与生活脉脉相通,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融入生活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以愉悦的情绪融入课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将得到极大的丰富。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引入鲜活的内容,让学生回忆与文本内容相似的体验,从而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感受。教师要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要以精读文本为根本,寻找与所学文本相联系的素材,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可以同一体裁的作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主题的作品、相同背景的作品、同一出处的作品、同一表现手法的作品为切入点,为学生选择拓展的文本。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以抗战为主题的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作品来阅读。

三、开放教学过程,鼓励质疑探究

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中,教师要构建民主的对话氛围,让师生平等对话,彼此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不为学生预设答案,要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要为学生留有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聚焦于文本的重点句、难点句、疑点句,体会文本的精妙之处,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在感悟中把握语言的内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形式,或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辩论,表达自己的立场,能展现自己的智慧,让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在学生获得感悟之后,他们都有倾诉、表达的愿望,教师要变“讲述者”为“倾听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大胆表达,与他们沟通交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分析文本,还要让学生超越文本,能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立体的解读。

教师过多的讲解,势必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教师要变“灌输”为“引导”,不再以“权威者”的角色出现,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留有阅读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让他们去揣摩语言、体味情感。要引领学生初读文本,形成初步的感知,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细读文本,感悟人物的形象、文章的写法,再联系生活中欣赏美好事物、崇拜英雄人物的情感,并迁移到学习中,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中,教师要“解放学生”,让他们善于发现、乐于交流、大胆实践、勇于思考,同时能留有消化的空间、拓宽学习的渠道,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要经历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循序而学,逐步形成创造性表达的技能。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教师要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形成表达交流的能力。不同的认知背景、不同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会有独特的感受,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能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如在学习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清贫》一文时,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文中用了哪些手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有的学生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分析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方面,感受方志敏具有的品质;也有学生从事件的选择上加以分析;还有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加以分析,从文本中提炼写法。

四、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将评价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自评、互评中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评价的内容要多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习得,还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能力、方法以及情感等,通过综合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的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将结果性评价与生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同伴的互评,且都要记录在档案袋内。教师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以激励性、针对性的评价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生态视角审视课堂教学行为,要为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弹性地实施预设,让学生在分享、互动中实现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