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1-01-07 09:01韦子木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防控

韦子木,邢 瑛

(1.青岛理工大学 党政办公室,山东 青岛 266033;2.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41)

新冠疫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人类生活秩序和社会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疫情的突然爆发使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秩序进入一种无序的非平衡状态,学校封闭、师生居家、云端授课成为一种“常态”。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速率、心理敏感度、承受力等表现出来的新特质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后疫情时期如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成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疫情防控透视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实缺陷

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及一线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针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机理、规律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众多行之有效的成果①薛 琨.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文化变迁的艰辛、高等教育工作者意识与时代要求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依法治校的法治精神、学生为本的人文情怀、信息技术科学思想的客观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诸多的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在疫情应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透过疫情防控客观分析和梳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陷十分必要。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沟通机制缺陷

一是信息透明度不高,学校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漠视学生的知情权,没有把学生当作办学主体对待。当前的信息沟通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和权力主义的表现,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公信力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影响了学生群体心理预期和心理稳定①旷永青,王再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J].中国高校论坛,2014,(1).。疫情防控实践表明,信息越公开透明,学生情绪越稳定。反之,如果认为防控信息需要保密,不愿公开真实信息,漠视大学生的基本知情权,就会引起学生的恐慌和情绪波动,进而引起群体焦虑。因此,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规范性、公开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中的心理干预模式缺陷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干预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尤其是在信息渠道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当下,大学生主体意识十分强烈,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具有高度的心理敏感性,会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真假信息,产生信息过剩反应。疫情防控实践表明,通过封锁消息来消除恐慌和焦虑不但不能起到心理干预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与我们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封闭信息的心理干预模式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漠视,而且会严重干扰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和行为理性。

(三)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行为引领模式的缺陷

行为引领是保持团队精神状态和战斗力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更强调引领的单向性,忽视互动性。特别是管理队伍中的辅导员队伍,大多比较年轻,经验相对不足,在学生行为引领中往往是被动应付、方式单一,有时会极端化。高校管理队伍在疫情防控初期的手足无措、盲目应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某些大学生群体局部行为紊乱,不能与学校同向同行地解决问题,影响了群防群控效果,也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复学后的心理干预更加困难和复杂。

实践表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在应对疫情和引领大学生健康行为时,往往忽视大学生在新冠疫情环境中的心理预期和真实感受,强制性的干预手法,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对学生不仅没能进行成功的心理干预,反而阻碍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还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学生恐慌性和焦虑性行为的蔓延。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途径

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其顽强生命力和永续传承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全球防疫过程中这种文化优势独步天下,充分彰显了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西方漠视生命的疫情应对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要将民本思想与人文关怀融入高校管理中,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以民本文化为基石的沟通模式

首先,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要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制度,满足大学生的基本知情权,突出大学生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依法、透明、及时、准确地公开和发布公共突发事件信息。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预案,建立科学有序的信息公开渠道和策略,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大学生的双向信息沟通,构建和谐的信任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公共突发事件真相透露的策略性和艺术性,必要时可借助权威专家进行信息发布,提高公开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建立以情感链接为基础的学生思想、心理干预和引导模式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干预体系,必须真正摸清和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公共突发事件中大学生行为方式应急模型,准确体察大学生思想、心理问题表现,分析引起大学生思想、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②张 燕.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型方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6,(6).,在此基础上科学建立大学生思想、心理干预体系。

首先,要充分理解公共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真实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起的思想波动。正确区分疫情常态化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反应。

其次,要积极主动帮助大学生战胜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建立情感基础上的信赖关系和沟通平台,为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撑。

(三)建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双主体模式

高校管理工作者和大学生都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在一元为主多元并存的条件下,改变过去那种单向灌输、单向引领的传统模式,要在科学认知大学生行为的社会心理基础上,准确把握工作的预见性和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艺术性和策略性①马海泉,吕东伟.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势在必行——教育部学生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2014,(8).。面对公共突发事件,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分析大学生行为心理基础,把控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外部条件,科学制定差异化引领策略,制定个性化引领措施。

高校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嫁接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建立健全多部门、多维度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管理队伍的“云”效能,为高校管理工作插上高科技翅膀;借助权威人士、专业人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强大学生正向信息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正确的信息发布和流动,引导大学生的正确心理预期,主动化解非理性情绪和行为。

综上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以及疫情过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必然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模式的改变。应对疫情灾难积累的经验表明:民本思想的传统文化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会更加牢固,危机中或者日常工作中人本主义思想会贯彻高校管理工作始终,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人本主义核心理念的工作方式一定会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行为指导、心理干预、思想引领也将会成为大学生管理的常态模式和基本手段。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